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奇了怪!南北方的小年咋就差了一天?

奇了怪!南北方的小年咋就差了一天?

小年到了,新年也就沒幾天了,可就在小年這一天,南方和北方的討論就熱鬧了起來,原因為他,北方小年是臘月23,可南方大部分地區的小年,卻是臘月24,咋就差了一天呢?

其實稍微懂一些節日由來的人啊,都會知道這麼一句話:官三民四,和尚道士五。說的是官家臘月23過小年,民間臘月24日過小年,和尚和道士啊,都得到25才過。

但這裡又延伸出了一個問題,怎麼北方就成了官家,南方就成了民間?

這呀,得從中國的歷史上去找答案,以此來解開南北方過小年不在同一天的原因。

話說華夏民族最早崛起於中原地區,說早期的古代啊,所謂的中原地區,就是現今的河南大部,山西以南,陝西東南這麼一塊區域,這裡呢,靠著黃河,有水源,同時呢,這裡還是平原地區,有利於人類居住和文化發展。

所以啊,相比於淮河以南(中國南北方以淮河為界)的區域,中原地區是較早延伸出文化和統治的。

從夏商周時期,到後來的秦、漢、隋、唐、北宋,這上千年的歷史中,權力中心「朝廷都城」的所在,一直都在北方,無論是秦朝時期的咸陽;漢、隋、唐時期的長安、洛陽,北宋時期的汴梁,都在北方。

正是這樣的情形出現,導致了北方這個「官家」的氣息濃厚,對於權力的追逐,對於仕途的渴望,北方人在這方面要遠遠比南方人更感興趣。

而在這段期間,南方都經歷了什麼呢?

南方自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吳國、越國興起,漸漸興起了以楚越文化為根本的南方文化,相比於北方對於權力的追逐,南方則更習慣於偏安一隅,穩定發展,以農、商為根基,無論北方鬧騰的有多歡,南方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趨於穩定的。

而且從歷史來看,因為北方常年戰亂,擁有豐富的戰鬥經驗和戰鬥力,所以在少有的一些南北對峙期間,也大多是北方統一南方,所以南方地區對於北方大多是一種依附和服從管理的狀態。

久而久之,這種「官三民四和尚道士五」的說法就流傳開來,在古代,官家無論啥東西,肯定是要比民間早一步的么,所以過小年也是如此,而北方民間呢,因為靠近都城,且多有皇親國戚,啥習慣都隨著皇家來,皇家啥時候過小年,北方民眾就啥時候過小年。

而南方與都城較遠,自然就延緩那麼一天了。

可能很多人說了,那南宋時期,都城不就挪到了南方嗎,為啥這個習俗還沒改呢?

很可惜,南宋時期的確將都城挪到了南方,但畢竟存在的時間只有一百多年,相比於千年傳承而言,實在有些「實力不足」。

之後元朝建立,都城再次回歸北方,明朝建立之後,曾短暫建立都城在南方,但在朱棣遷都之後,又回到了北方,明朝兩百多年,清朝兩百多年,都城依舊在北方,即便是我們現在的美麗首都北京,也是延續了明清都城所在。

這種文化的延續,是一種慣性,同時也為我們偉大的祖國,增添了許多有趣的文化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秀目 的精彩文章:

康熙選太子,群臣舉薦此人,卻惹得康熙勃然大怒!
武則天出家背後的故事:修行出一個武周朝!

TAG:秀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