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妙華法師:佛法窄化與淺表化現象的分析

妙華法師:佛法窄化與淺表化現象的分析

法師,各種禪修活動與夏令營活動中心靈雞湯一類的東西越來越多,而念佛堂與禪堂的開示中,窄化現象越來越明顯,這顯然與文化大融合的時代格格不入,也不符合大乘佛法諸宗圓融的思想,您花些時間給我們開示一下!

妙華法師:任何人的學問與修行都不可能是孤立的,一定要有基礎,象造塔一樣。

你們即然問到了點子上,我就開示幾句。

關心弘法的人都會注意到一種現象,即近幾十年來佛法正在窄化與淺表化。

深入經藏的人都會感嘆佛法博大精深,其博大,可以說上至大千世界(華嚴經中華嚴世界)下至人間社會(吉祥經、善生經等),其精深,精至物質世界之臨虛塵等的描述(唯識學),乃至阿賴耶識(或靈魂)的分析(如來藏學說),與哲學、社會學、心理學等現代學科乃至理論物理學互補互通,並為人類社會的互聯互通提供前沿思想。可是為什麼博大精深的佛法會在佛教界信仰的人群中,出現窄化與淺表化的現象呢?這不得不讓人深思。

其一,只要講到傳統文化,我們必須承認傳統文化的土壤近百年嚴重流失乃至鹽堿化了。在這種情況下,與傳統文化密切相關的佛法,解讀與詮釋就成了大問題。有人解讀嗎?有人聽你解讀嗎?有解讀的資本嗎?

其二,弘法其實是講道,講道當然面對的是人群。當社會道德失范,基礎動搖之後,弘法便失去了環境。當人們眼中只有利益之時,功利心被完全激活之後,文化都顯得蒼白無力起來,人們哪裡還會求道學道修道的心呢?甚至,有文化感道德感的人會在權利激烈的交鋒中被邊緣化。這是我長期以來對文化人信仰者傳統文化的愛好者的擔心。

其三,弘法主體的缺失。漢唐取經譯經弘法的大師暫且不說,就是民國時期的以弘一法師、印光法師、太虛法師、諦閑法師等人的學養為標的,我們也要清醒的看到弘法主體的缺失。學術不是佛法,但佛法何曾離開過學術的高度與傳播?修行的重心不是儒家的入世,但那位大徳何曾離開過儒人的修養?比起佛法的輜重,我們的門檻太低,我們的源頭不潔。

其四、兩難選擇地一味討巧信眾,以至於戲劇化。佛大,廟多,僧少,故此象唱山歌一樣在吸引觀眾上大動心思,做項目,做節目,於是,心靈雞湯一類的東西就應運而生了。這在有思想有文化的人來看,淺表化就在所難免。

其五、依附。弘法者,法王也。擔負著眾生的眼目與慧命。依附於世俗社會的任何一種心理,都會失去弘法的主體性。當然權巧方便乃至於大智慧的顯抑除外。如,佛法中有道徳規勸與人天善法,但是,道德勸善決不是佛法的核要,道德勸善只是人天基礎,破迷開悟,去假證真才是根本!歷史上儒學的命運,即用道德捆綁人的心靈,成為統治帝王的工具,失去活力,近代以來幾近湮滅,是有目共睹的。佛法在新時代的弘揚,需要更廣闊的視域,不能拘泥於宗教的自我滿足。

其六、發心與正見。建廟的發心,弘法的發心是為了利益眾生,還是為了實現自我?這與發心有關。為了實現自我,必定會造作與標新立異。如,急於立山頭創宗派貼標籤等,時間一長,味道就出來了。眾多的味道中,成佛作祖的味道最濃。

將經律論聞思修擱置一旁,沉浸在開悟、往生的迷思里,並將其狹窄的思想叫做專修,標榜只拜一個老師,只念一本經,只念一句佛號云云,更有標指以苦為師,度人怨業者,以苦行為務,創立僧團者,林林總總,不勝枚舉。只要你多學修方等類大乘經典,並不難發現隱藏在這些現象後面的"私心"與"不正見"。

世間學問的博與專,基礎與尖端,理論與實踐的關係猶如塔基與塔尖,沒有廣博深厚的塔基,何以有高出雲表的塔尖?世學的基本關係都擺不正,何以求得開悟與往生?!開悟人生與宇宙的本來,乃至往生中生與死的安頓與關係都是全人類的大學問大事件,哪裡會輕而易舉的找到答案並得以安頓?這隻能反映出佛法在現代社會的窄化與淺表化。以近代幾位大居士為例,黃念祖、賈題韜、李鐘鼎、吳立民、鄭頌英都是皈敬三寶,學養深厚,心身康態,即博又專,學修一致,解行相應的大德,是我們學修的榜樣。

還是要多讀大乘經典,開啟智慧,不要沉迷在網路信息與零碎的學佛感悟中。雖然說獲取知識的途徑是快捷方便了,但是其深度與系統性顯然是不夠的。

宗派佛教在歷史上曾顯示其學修的特色,接引了大批學人,但也有其先天不足。如,當我們強調念佛專修,甚至強調只念一句佛號時,我們面對的是人類共同的終極關懷---生與死。生死問題有那麼簡單嗎?生死問題不簡單!如果,我們不了解生命的實相,如果我們沒有基於對佛經的理解看破生死?我們只用念佛的石頭去壓恐懼死亡的心頭草,壓得住嗎?總之,念佛沒有錯,專一用功也是對的,但是深入的理性在整個修行過程中不可或缺。

再以在禪堂里參念佛是誰這句話頭為例。在宋代念佛興起,蔚然成風,在這個背景下,禪師下一轉語:念佛是誰?讓人急轉直下,迴光返照,葯病相契!今日之人,疑心重重,信佛念佛的心都不急切不真切,豈不成了冷水裡泡石頭!當然,庭院草深已三尺,能進念佛堂禪堂已經是僧中之寶了。我的意思是,千萬別干傻事,人家把牛牽走了,我們在此搖橛子。楞伽經、楞嚴經、金剛經、維摩經一定要靜心參悟,磨刀不誤砍柴工,打著火把進洞,別再瞎摸。當然,善知識的開示,在這種情況下就更加重要了。

總之,佛法的窄化與淺表化,與傳統文化的土壤有關,與狂躁功利的現代社會有關,與眾生的慧根有關,與僧團的質量有關,是一個現象的綜合表現,應該引起我們的注意。我們應該有更加深遂的智慧,廣大的情懷,真實的學修將佛法在全球一體化的時代呈現出來!

維摩經上說:龍象蹴踏,非驢所堪!大乘佛法可以與二十一世紀的世界文明同步同行!

洗心義工根據妙華法師臘月初八開示整理

轉載自:騰訊佛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佛學綜合 的精彩文章:

這是最殊勝的供養 沒有之一!
妙江大和尚:有道沒道 自己知道,唬不了老天 騙不了三寶!

TAG:騰訊佛學綜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