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印度找捷徑勇闖核大國門檻?奉勸一句,小心「機關算盡太聰明」……

印度找捷徑勇闖核大國門檻?奉勸一句,小心「機關算盡太聰明」……

一個月內3次試射彈道導彈,印度為何這般躁動?

新春的鐘聲越來越近,正當中國人喜迎新春之際,印度卻有人按捺不住內心的焦躁。

2月6日,印度發射的「烈火-1」導彈(左圖);2月7日,印度發射的「大地-2」型戰役戰術彈道導彈(右圖)。

繼2月6日試射一枚中程彈道導彈後,印度7日再度試射一枚短程彈道導彈。連續兩天試射彈道導彈,印度此番舉動令外界頗為詫異,也引發了周邊國家的警覺。

更早前,印度曾於1月18日試射了一枚自稱是能夠覆蓋中國大部分地區的「烈火-5」洲際彈道導彈。其實,國際社會對於洲際導彈的定位是射程超過8000公里,「烈火-5」的5000公里射程與之相比還有一定差距。

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印度相繼展示了遠程、中程、短程彈道導彈的打擊能力,這對於地區大國而言是很不尋常的。如此密集展示威懾力,與其說是在彰顯自信,不如說顯露出印度的焦慮心態。

爭面子:向中國示威

無論是6日試射的「烈火-1」,還是7日試射「大地-2」彈道導彈,都是對已有項目的改進。按印度軍方的說法,「烈火-1」導彈已經過18次改進,於2004年服役。「大地-2」型導彈是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實施的「綜合導彈發展計劃」內容之一,於2003年開始列裝部隊。

如此來看,這兩款導彈都是成熟的武器。把足夠成熟的武器拿出來示人,明顯不是為了科學試驗,而是用來威懾他人。印度媒體認為此舉意在威懾中國。

中國春節臨近,印度密集發射彈道導彈這種攻擊武器,肯定是來者不善,甚至是有的放矢。幾天前中國的一項大動作,或許是印度如此敏感的主要原因。

2010年中國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視頻錄像。

2月5日,中國成功進行了一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這是迄今為止中國軍方第三次公開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成功的消息,此前兩次分別發生在2010年1月11日和2013年1月27日。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國、美國和日本進行過類似中段反導攔截試驗。

儘管中國一直苦口婆心宣稱這一試驗是防禦性的,不針對任何國家,但對於至今尚沒有反導技術卻沉迷「核大國夢」的印度而言,中國這一令美俄核大國都遜色的技術,怎能不感到難受?

在印度看來,雖然在技術上不佔優勢,但在氣勢上總該勝人一籌吧——中國搞一次反導試驗,那我印度連續兩天發射導彈。至少在面子上能好看一些。

對於一直對中國採取「跟進策略」的印度而言,其所做出此番舉動是不難理解的。印度公開視中國為地區競爭對手,並宣稱中國發展什麼武器,印度就跟著發展相應的武器,甚至有的方面還曾走到中國前面。

而現在,反導試驗主要依靠經濟實力和科研創新,印度在這一方面心有餘而力不足,但是好勝心切的印度不甘示弱,一直想通過其他手段來遏制中國的軍力增長。


求好處:附和特朗普核戰略

從時間線的梳理上可以發現,印度發射可搭載核武器的彈道導彈與中國反導試驗以及特朗普核戰略有因果聯繫。如果說中國(5日)反導試驗被解讀為是回應美國(2日)《核態勢評估》報告的話,那麼印度發射導彈就是對中國反導試驗的一種回應。

換言之,印度發射導彈很有可能是在附和特朗普核戰略,為美國新版《核態勢評估》報告幫腔。特朗普政府希望加大更新核武器投入,研發新型核武器,提高核威懾力。當然,印度如此自作多情,肯定有其算盤。

在核戰略層面,印度從核試驗以來就有兩個訴求,一是渴望獲得核出口的權利,二是希望從美國引進核技術。2006年,美印簽署《美印民用核能合作協議》,該協議使印度能夠從美國獲得核技術及核燃料。

這兩個訴求都需要依託於「核供應國集團」的成員國資格,但目前印度仍被拒之門外。該集團的宗旨是通過加強核出口管制,防止敏感物項出口到未參加《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國家。

2016年4月,核供應國集團會議現場。

印度遲遲不願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是其加入「核供應國集團」的主要阻礙,或者說是唯一原因。印度領導人當時擔心其「擁核」之路受限制而堅決拒絕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2016年7月,印度外長斯瓦拉傑還曾強勢宣稱「印度將永不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

拒不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卻極力推進加入「核供應國集團」,印度在該集團2016年首爾年會「入團」失利後,把中國當成了「撒氣」的對象:當眾燒壞中國國旗、介入南海爭端、入侵與印度無爭議的中國洞朗地區、發射導彈劍指中國……

不過,這些舉動都於事無補,印度加入「核供應國集團」的阻礙紋絲未動。所以,印度另闢蹊徑,推動美印之間軍事和戰略合作,試圖通過密切雙邊關係為印度「入團」找到突破口。與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言行舉止相輔相成,就是印度的基本策略。

當前,由於印度的戰略性地位,特朗普政府將印度奉為座上賓。印度的導彈等軍事活動在繼續針對中國的同時,將與美國配合地更密切。

但實際上,印度這一另闢蹊徑想要達到的意圖,很可能只是一場空。

雖然美國對印度有著戰略需求,但很可能在得到印度的配合之後,最終開出的只是一張「空頭支票」。畢竟,要想繞開國際組織的準則走後門,不是關係好就能輕易解決的。

真心奉勸一句,小心被人騙了,蹊徑難走啊。

撰文 / 李剛

編輯 / 寧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萬庄通訊社 的精彩文章:

從挑起「龍象之爭」說印度四大頑症
特朗普的「作業」干涉了俄羅斯大選?這下兩邊算是扯平了!

TAG:百萬庄通訊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