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書畫之美,就算是複製品也能體現出來

書畫之美,就算是複製品也能體現出來

我有一個朋友姓任,經營一家規模不小的畫廊,已經有二十年之久了。這二十年究竟有多辛酸,常人難以體會。因為他的畫廊裡面的所有作品全是複製品。對的,全是複製品。畫廊是要依靠賣畫生存的,而這些複製品別說是二十年前了,就是現在很多人對這類產品的認知還停留在「假貨」階段。這家畫廊的生存就可以想像一下了。

這位任兄早年在南方做實業,建廠投資做的風生水起,在賺了很多錢之後便過起了「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生活。後來也是盲目跟風,開始做起了文化產業,開了如今這家畫廊。這二十年以來差點賠的沒回家種地去,好在這幾年生意開始有起色了。

這幾年書畫市場有三大誤區:第一,凡是名師、名人的作品一定是好作品值得收藏;第二,所有的書畫作品水太深、名師都是被包裝被炒作出來的;第三、複製品不值錢,不值得買。

先說名師、名人的作品吧!這幾年書畫市場有一個病態的審美標準就是名人、名師。就算是敷衍之作也會被奉為上品。其實名人、名師也是人,他們不可能做到每幅作品都很值錢,甚至很多胡亂為之的東西也是垃圾。我們在欣賞和購買藝術作品的時候一定要有自己的見解和認識,千萬不要花大價錢從名人、名師家裡賣堆垃圾回來還沾沾自喜。

再說第二點:這個觀點比較極端,其實我們不得不承認當代很多畫家的確有被過度包裝過度宣傳的嫌疑。但是有一點要注意了,並不是所有書畫家的身份都是被炒作出來的。而就算是被炒作出來的畫家,那也一定是這個畫家有很強的炒點和賣點。書商、畫商、經銷商誰也不傻,會無緣無故投入大筆資金去炒一個沒有價值、經不起時間考驗的畫家嗎? 肯定不會,畢竟誰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炒一個沒有投資價值的畫家,風險有多大可想而之。連我們普通人都能意識到的東西,何況是商人。

第三點:複製品值不值錢的問題。大概是在80年代,當榮寶齋出的第一張木板水印的畫作在第一時間被故宮以「次真品」的身份收藏,當時市場價四十萬左右。這個價格在當年的北京三環內能買上十套房。任總經營的這家畫廊有上千張各種名人書畫的高清圖。使用一次就會傷一次,一台調色用的電腦設備就需要三十幾萬。所有的用於複製真品,古畫用的設備配置下來需要將近兩百多萬。這還沒有去核算維護和維修成本、以及用墨成本。如果折算到每張畫上面,價格成本很容易就估算出來。

而讓我這位朋友不能理解的是,他的產品在國外賣的很不錯。國內卻一片慘淡,更多的人願意畫錢去賣沒有藝術價值、沒有收藏價值,畫面效果一般、表現手法一般的作品。而不願意購買有更多審美價值、學術價值、研究價值的模擬古畫。甚至幾年前都還在行業流傳我這位朋友是做印刷品、假貨的人。很多自命清高的人不願意跟他交往。

其實,書畫藝術給人帶來的最大價值是欣賞者與創作者通過作品進行的心靈溝通。這種心靈溝通不以時間和空間為轉移,好的藝術作品就算過了幾千年也能透過作品本人去探究創作者的心路歷程。他跟表現形式關係並不大,作為書畫愛好者,我的想法是:與其買一幅沒有內涵的書畫作品,遠不如買一幅精準度極高的複製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清書畫鑒賞 的精彩文章:

吳彬——明代最具寫實情懷的畫家
失去民心的書畫市場還能堅持多久?

TAG:明清書畫鑒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