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中國人,出境游就要有「被坑」的準備

當中國人,出境游就要有「被坑」的準備

要點 | 速讀

1、怕在購物方面被「自己人」坑,怕被外國人「歧視」,怕不懂旅遊禮儀,丟臉,讓不少人對出境游心生猶豫。

2、這些現象都是正常的,因為中國人仍處在「走出國門」的早期階段,日本人也經歷過。

3、如果希望在出境遊方面的「消費升級」能夠把錢花到刃上,就必須開闊自己的眼界,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認識、素質,才能讓自己或家人覺得提高了體驗,才能覺得物有所值。

文 | 丁陽

今天是大年三十,春節長假正式開始。今日話題欄目在此向您拜年。我們將連續五天推出特別策劃,主題是「消費升級」。今天我們來關注下很多朋友可能已經開始了的出境游。近些年來,出境游日趨火爆,但亂象頗多,比如最近發生在日本成田機場和伊朗德黑蘭機場的唱國歌事件,再比如日前曝出的倫敦希思羅機場區別對待中國人事件。如何提升出境游的體驗,減少煩心事,這算是時下「消費升級」的一個重要課題。

出境游存在哪些「煩心事」會讓你猶豫不決?

A、怕在購物方面被「自己人」坑

中國遊客近些年在國際上豎立起來的形象,就是土豪,肯花錢。臉上倍有面兒,但這錢花得到底是否值當,不少人心下是直犯嘀咕的。

眾所周知,國內旅遊有一種「坑」叫做低價團,就是用超低的價格——甚至還有「零團費」、「負團費」——吸引你到旅遊目的地,然後一路都被安排購物,甚至被導遊強迫購物,最終鬧出各種矛盾糾紛。

這種坑人的低價團,往往是旅行社、導遊、當地商家串通好的。在不少旅客看來,國際團的話不至於那麼坑,畢竟本地商家要顧及旅遊點的長久商譽,而且國際團通常也不會那麼便宜。

其實這是一種錯覺,當人家覺得你是「肥羊」、「人傻錢多」時,為了賺錢,該宰你還是會宰你。比如日本團,日本在購物方面,是出了名的基本無假貨,價格也比較透明的,因此人們警惕性往往比較低。一些日本團的導遊就利用這一點,加之出國在外,語言不通,經驗不足的話非常容易被導遊忽悠到一些根本就不是商業街的偏僻的地方,帶到一個大樓里開設的所謂「免稅店」買東西。其實這種店裡的東西價格比正常價格要貴很多,這些「商家」的老闆可能就是中國人,專門是為了坑同胞的,而導遊則可以獲得高額回扣。(詳情可參考此前的話題《華人開的「黑免稅店」,宰起同胞不眨眼》)

針對這種現象,中國國家旅遊局和日本觀光廳合作的旅遊指南中,還專門提示中國遊客要進行防備。出發前要辨識行程安排來識別是否「購物團」,導遊推廣某些特定商品時要加以警惕。

中國國家旅遊局和日本觀光廳合作的旅遊指南,最後一頁是關於購物方面的友情提示

B、怕被外國人「歧視」,區別對待

前幾天,英國希思羅機場的免稅店World Duty Free被曝光對中國消費者採取歧視政策:中國人需消費滿1000英鎊才能獲得某種八折優惠券——而其他國家的旅客只要花79英鎊。這種區別對待,引發了中國網友憤怒的聲討狂潮。希思羅機場不得不對事件表示道歉。

英國希思羅機場對中國人進行區別對待的免稅店

「歧視」或者說「區別對待」,是很容易觸動人們神經的敏感問題。上月中國遊客滯留日本成田機場事件,「當航空公司宣布航班延誤後,職員只帶走5名日本旅客,卻沒有理會餘下的175名中國旅客」這一認知,可以說是引發滯留旅客不滿的關鍵因素,也一度引起大量中國網友的抨擊,若不是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官員還原了真實情況——日本旅客聽懂了廣播指示自行離開——恐怕事情也會鬧得不可收拾。

希思羅機場歧視事件曝出之後,也很快有媒體報道了其他類似行為,比如環球時報採訪的導遊就提到,在德國某購物村消費滿200歐元可獲10%的打折券,許多中國遊客很高興,但事實上,對德國遊客是沒有最低消費要求的。這位導遊還聲稱有一些酒店把位置最差的房間留給中國團。

為何會有這種區別對待呢?其實未必是專門針對中國人,不少專家提到,當年日本人、韓國人在歐洲也受到過這種待遇,因為來自這些地方的遊客對歐洲不熟悉,出手也闊綽。「人傻錢多」自然就容易成為「肥羊」。

C、怕不懂旅遊禮儀,丟臉,也怕不懂玩

除了肯花錢外,中國遊客在新聞中的另一種形象,是素質比較欠缺。從多年前就開始有的各種「XX到此一游」,到前幾年的中國遊客在亞航上「要開水泡麵」結果潑泰籍空姐一身,到中國遊客在泰國餐館「搶大蝦」,這些反映國人不文明行為的新聞總能引發國內網友的激烈討伐,甚至以有這樣的同胞為恥。

倫敦奧運時,白岩松在聖保羅大教堂發現有中國遊客刻上了「國安是冠軍」

其實,從行業視角來看,中國人的形象在改觀。例如由中國旅遊研究院、攜程旅行網發布的《2016上半年中國出境旅遊者報告》就表示,對數百位攜程領隊的調查發現,90%的領隊認為,2016年上半年中國遊客出境游的文明旅遊程度有提升或者明顯提升,九成以上不認同中國遊客素質低於其他國家的說法。報告認為,「中國遊客在各國是最受歡迎的遊客之一。部分遊客不文明造成惡劣影響是事實,但這種情況發生的概率極低,大部分中國遊客文明素養並不比其他國家的人差,不應該被妖魔化。」

然而,整體上的這種改觀,很容易被一兩件標誌性事件「摧毀」。今年初的兩起滯留中國旅客「集體唱國歌」事件(成田機場一起,德黑蘭機場一起),由於都被我國使館官員不客氣地「打臉」,使得中國遊客的素質問題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不少網友都表示,不願意參加這種旅行團,「太丟臉了!」。

成田機場滯留旅客「唱國歌」被認為行為不妥

團友的素質問題,的確是部分人——儘管不多——在出境游時的考慮因素。不文明行為還只是一方面,一些人還嫌棄同行團員不知道怎麼玩,缺乏內涵。

這些都是中國人「走出國門」初期的正常現象

其實,上述的現象都是正常的,因為中國人仍處在「走出國門」的早期階段。新世紀以來,中國人出境游可以說一直都處在爆髮式增長的階段,這兩年雖然有所緩和,但其實也還沒到天花板。這意味著每年都有大量遊客是第一次走出國門,以前出去過的,很多人經驗也不算太多。這就決定了,從總體上來看,中國遊客會具備「睜眼看世界」階段的特徵:不大了解旅遊禮儀,願意花錢,容易上當,等等。因此一些奇葩現象往往難以避免。

這種現象也不是中國人的專利。日本人過去也曾被視為「土氣」和「闊綽」,一位叫安田峰俊的日本作家曾如此形容泡沫經濟時期的日本遊客——「直到幾十年之前因為國家政策的大失敗而陷入了極度的社會混亂和貧困的國家,因為年輕人的增加而帶來的人口紅利以及經濟開放的東風而達成了奇蹟般的高度經濟成長。接著泡沫化的社會被拜金主義而籠罩,手上捏滿了現鈔的那個國家的國民,飛到世界上去亂買不動產、藝術品和各種名牌,當然還有酒、點心和化妝品。就是說,經濟力和品性根本就是兩回事。」(俞天任《日本遊客形象好,是因為日本國力走下坡》)

中國出境游的人數近三十年來呈現爆髮式增長,迄今還看不到天花板,縱坐標單位為「萬人次」

相比之下,日本的出境遊人次在21世紀後進入了飽和狀態,圖片來自民生證券

而當日本人已經習慣出境游後,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進入21世紀後,日本的年出境遊人次保持了穩定。但跟當年動不動就去美國、歐洲增長見識和消費不同,短時間、短距離的洲內旅行增長迅速,亞洲取代美洲成為日本出境游第一目的地。出境游越來越生活化,講究實用性。

所以,隨著中國人越來越習慣出境游,以往遇到的問題大多其實也能夠迎刃而解——見識多了自然不易上當,習慣出遊禮儀了,素質也會慢慢提升。「消費升級」這個過程自身就能解決很多問題。因此,沒有必要過於擔心出境游中的「各種坑」。

從「走馬觀花游」升級為度假游、深度游,有賴遊客提高個人素質,也有待旅遊業營造好的環境

對於個體而言,讓出境游「消費升級」的同時能夠提升體驗,其實門路頗多。最典型的,就是要從「走馬觀花游」升級為度假游、深度游。這方面日本遊客同樣可以作為參照。如前所述,日本人的出境游規模從21世紀開始就基本不再增長,比如歐洲游中,日本遊客的份額由2000年的18%下降到2012年的7%,而中國同期的份額由5%上升到7%。但是呢,日本的遊客保持高消費能力,且對歐洲的文化充滿熱情。這種遊玩的質量是很高的,日本遊客也被目的地投票選為「最佳遊客」。

中國遊客在這方面其實同樣也有改觀。比如法國游,自前幾年因恐襲陷入谷底後,這兩年出現了回暖,而中國遊客在回歸的同時,旅行方式也發生了變化,「爆買」降溫,回歸理性消費,深度游、定製游取代「走馬觀花」成為主角。法媒援引的官方數據顯示,來法旅遊的中國遊客中自由行比例已達43%,2019年這一比例將上升至50%。

自由行與跟團游相比,特點就在於能夠進行深度體驗,比如在巴黎擔任博物館講解員的劉海霞就發現,中國遊客已不滿足於巴黎及藍色海岸等傳統景區,而是期待走入法國各個地區體會不同的風土人情,「越來越多的客人希望至少在鄉村住兩晚,深入體驗當地文化,比如我接待的行程為14天的團隊選在勃艮第停留5天4夜。遊客除參觀當地景點外,還要求有充分的閑逛時間,在村裡散散步,不願著急趕路」。她還為來自深圳的孩子們進行了一場「法國人文藝術遊學」。遊學內容並非單純參觀博物館和知名景點,劉海霞帶領孩子們走進教堂欣賞古典音樂會、前往法國花藝冠軍雅克·卡斯塔涅家學習法式插花。這樣的體驗,顯然才是真正的「消費升級」。(新華社《記者調查:中國赴法遊客消費日趨理性 深度游已成趨勢》)

許多出境游越來越強調人文、藝術等方面的體驗,圖片來自網路

所以,如果希望在出境遊方面的「消費升級」能夠把錢花到刃上,就必須開闊自己的眼界,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認識、素質,才能讓自己或家人覺得提高了體驗,才能覺得物有所值。還記得去年那篇爆款文《對不起,爸媽給不了你800萬的學區房》嗎,標題雖然聳動,但文章無疑是值得一讀的。很多人都質疑「帶著5歲孩子環遊世界」 有什麼意義,但其實有這份心思,孩子的未來很可能就會與眾不同。

當然,並不是打著深度游、定製游招牌的出境游就一定是好東西,就一定沒有坑。其實很多旅遊業從業者正是因為低端游名聲不好,才刻意設計些高端游的品種,依然是變著法子坑你的錢,例如各種貴得要命的「遊學」等等。當「消費升級」得超過了你的財力,而其意義有多大值得懷疑的時候,良好的判斷力就十分重要了。

這不能指望全靠消費者自己來辨別,旅遊業者如果要長遠打算,也還是要通過行業自律和規範來營造好的環境。否則若把「消費升級」變成了「殺雞取卵」,又有誰能夠得到好處呢?

第4168期 出品 騰訊新聞

版權聲明:本文系今日話題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話題 的精彩文章:

還有多少女孩會被「騙炮」?警惕PUA文化
打醫生的女教師能不能評高職,該誰說了算?

TAG:今日話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