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全社會研究與開發支出的增長為中國創新增添蓬勃力量

全社會研究與開發支出的增長為中國創新增添蓬勃力量

2017年,全社會研究與開發(R&D)支出達到1.76萬億元,同比增長17.3%,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15%,超過歐盟15國平均2.1%的水平。這是近日舉行的2018年全國科技工作會議上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在近年來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大背景下,研發支出的增長顯得尤其重要。

「對於知識產權工作而言,創造是源頭、保護是核心、運用是目的,這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創新主體出於市場或生產等應用的目的進行技術創新,以專利對創新成果依法進行保護,再通過專利運用贏得效益,從『源』到『流』,都離不開研發支出的重要支撐。」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主任曹新明表示。

破解企業創新瓶頸

「『復興號』高鐵車廂的自主研製是個急活,市場急需,有了研發支出的支持,我們很快就拿出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使用這些專利產品投入批量生產,一節車廂就能為我們增加60萬元的收入。」在株洲時代金屬製造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看來,專利是保護技術創新成果的利器,也是企業發展的基礎,而研發經費就是技術創新的保障。

「沒有研發經費就難以創新,沒有創新就沒有專利,更談不上培育高價值專利。」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中車)知識產權部門負責人王乾表示,近年來,中國中車實施專利戰略,強化專利創造、保護、運用,大力培育高價值發明專利,為此也不斷增加研發支出。

2017年,中國中車研發支出近百億元,占營業收入的4.2%。如今,中國中車擁有國內外專利2萬餘件,發明專利佔比從前些年的不到40%提高到70%,在軌道交通領域的有效發明專利數位居世界第一。著眼市場需求進行研發,著眼全球專利布局進行依法保護,著力強化專利運用提升經濟效益,形成了良性循環。中國中車已在「一帶一路」沿線的俄羅斯、哈薩克、印度、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蒙古、泰國、波蘭、立陶宛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了有針對性的研發和相關專利布局。2017年,擁有自主知識產權、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中國標準動車組「復興號」在京滬高鐵線路上正式啟用,成為新時代中國高鐵的一張亮麗名片。

時至今日,研發支出不僅為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提供了廣闊空間,也成為企業創新發展中的關鍵要素。

「專利的研發來自市場的需求,又反過來反哺市場,為企業贏得效益,因此,研發經費的保障不可或缺。」海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海信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海信集團研發支出占銷售收入比例達5%以上,近10年研發支出累計超過15億元,已擁有國內外專利近2萬件。通過專利運用,海信集團近來推出了多款全新產品,讓高端電視產品全面進入4K高清時代,國際市場競爭力大為提升。

「提升創新能力,加大研發支出是基礎和先決條件,也有利於提升專利質量和運用水平。」曹新明認為。

形成強勁發展動力

引導全社會加大對研發的支出,是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基礎,也是2020年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的關鍵因素。近年來,我國研發經費支出持續增長,與位列首位的美國的差距正逐步縮小。但從研發支出佔GDP比例看,我國與以色列(4.25%)、韓國(4.23%)、日本(3.49%)等創新型國家相比還有差距。因此,不斷追趕成為當務之急。

自2012年我國研發支出首次突破1萬億元以來,我國創新能力不斷提升。作為衡量創新能力的重要指標,我國發明專利授權量同樣實現持續增長。隨著創新能力的不斷增強,一批高質量、高價值發明專利不斷湧現,「一種小體積低功耗永磁偏置外轉子徑向磁軸承」「半剛性基層路面病害檢測與高聚物注漿維修方法」「一種近距離通信方法及系統」等發明專利不僅獲得中國專利金獎,而且在應用中體現了突出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僅2017年12月頒發的25項中國專利金獎相關產品或工程項目,從實施之日起到2016年底,新增銷售額939億元,新增利潤96億元,新增出口244億元,效益顯著。

如今,伴隨著高價值核心專利的運用,其在國計民生中的作用愈加凸顯。近年來,在這些專利支撐下,載人航天、探月工程、C919大飛機、「中國天眼」、國產航母、「復興號」高鐵等一大批代表中國創新的「名片」不斷面世,書寫了中國創新新篇章,標註了中國創新的新高度。

我國「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到2020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提高至2.5%。「這不僅是為中國創新增添的強勁動力,而且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重要保障。在全球新的創新競爭格局面前,只有不斷提升創新能力和知識產權實力,才能在世界新一輪競爭中勇立潮頭。」曹新明認為。

來源:中國知識產權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