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豆瓣9.6分,這部BBC最新的吸貓大片,了解一下!

豆瓣9.6分,這部BBC最新的吸貓大片,了解一下!

有種說法,家裡養只貓,是現代人成功的標準之一。

而對於沒條件養貓的人,現在也有「雲養貓」的方式可以滿足自己想吸貓、擼貓的慾望,還能免去臭並快樂著的鏟屎過程。

然而,喜歡貓的你,真的了解它們嗎,你又了解多少關於貓科動物的知識?

所以,在剛踏入2018年之際,紀錄片界的大神-BBC,就為「吸貓一族」們帶來了這麼一部關於貓科動物的3集紀錄片-《大貓》

經常看紀錄片的人都知道,BBC出品代表著品質,涉獵的題材範圍廣泛,有自然、文史和科技等系列,其中自然類的像《獵捕》、《地球脈動》和《藍色星球》都堪稱神作,在豆瓣全都上了9分。

現在,這個名單得再加多一部《大貓》了。

對於貓科動物,我們比較熟悉的有貓、獅子、老虎和豹,這些都是我們養的、或在大多數動物園就能看到的,但是更多的卻是我們不那麼容易能看到的。

非洲獅、美洲獅、美洲虎、西伯利亞虎、沼澤虎、雪豹、獵豹、雲豹、金錢豹、銹斑豹貓、虎貓、猞猁、漁貓、山貓、黑足貓、兔猻、長腳山貓(菽貓)、沙漠貓、蘇格蘭野貓、婆羅洲金貓...等等的野生貓科動物。

同一個家族,40種不同的面孔,就是這部紀錄片要給我們科普的。

這些家族成員遍布世界上的各個角落,有在沙漠、喜馬拉雅山上、非洲叢林、亞洲濕地、外蒙古草原、北美雪地等,他們也根據環境不同,練就不同的求生技能,以及適應環境的外形。

它們當中有著最小的、最大的、最強的、最快的和最孤獨的(你沒看錯,確實有最孤獨的)。

銹斑豹貓,是生活在斯里蘭卡雨林的迷你食肉動物,是世界上最小的貓科動物,體型只有手掌大小,體型雖小但膽子卻不小。

GIF

萌出血有沒有!

它有著6倍人類的視覺能力、能探查空氣流動的鬍鬚、能聽見人耳完全聽不到的聲音和能夠辨別10億種氣味的嗅覺的超級感官,有了這樣的能力,探路和獵食變得輕而易舉。

這個小萌貨也是最接近我們家養寵物貓的貓科動物之一。

GIF

有最小的,當然就有最大的。

西伯利亞虎,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東北虎」,是現存體型最大的貓科動物,它的體重是銹斑豹貓的200倍以上。

而在盼潘塔納爾濕地,世界上最大的濕地,這裡是美洲虎的棲息地,它們具有貓科動物中最強的咬合力。

它們的獵物之一是像這樣的凱門鱷。

但解決這樣的獵物對美洲虎來說,簡直小菜一碟。

至於最強的貓科動物,毫無疑問,當然是「萬獸之王」的獅子了。

獅子與其它貓科動物最不同的地方,就是它們的群居性,是唯一具有社交的貓科動物。

獅群不僅是一個大家庭,還是一個聯盟。

它們會通過團隊合作的強大力量,來捕獵非洲最強大的獵物-水牛,要知道一頭水牛的體重比3頭獅子加起來還大,它們如果反擊,給獅子造成的傷害比其它任何對手都嚴重。

攝製組通過追蹤一頭帶有3頭幼獅,因水牛而受傷的母獅,以它的視角,來進一步證明獅群的團隊性。

帶著受傷的身軀,母獅既要保護幼獅,又要獵食供幼獅,明顯是力不從心。

幸好它並不孤獨,它是一個獅群中的一員。

沒有其它貓科動物能通過這樣的團隊合作方式來捕獲獵物。

GIF

貓一般都是獨居,自力更生獨來獨往,除了獅子。它們的社交性之強,也讓娜塔莉亞博士好奇,獅子會不會和其它群居類的動物(大象、海豚、黑猩猩)一樣,會有比較高的智力。

理論上,獅子會是最聰明的貓科動物。

娜塔莉亞博士通過一個讓獅子開箱子,取到箱子里的獎勵(肉),並讓另一隻獅子圍觀學習這樣的小實驗來證明。

GIF

這樣的實驗,娜塔莉亞在獅子和豹身上都實驗過,獅子的表現更勝一籌,甚至還發現獅子間具有互相學習的能力。

實驗結果,獅子確實是最聰明的大型貓科動物。

獵豹,不但在貓科動物里,還是這個星球上速度最快的陸生動物。

經過多次測試,得出他們最快的速度可以達到93公里/小時,而且還有著比法拉利更快的加速度,非常驚人。

拿個參照物的話,它們的最快速度是這個星球跑得最快的人類-博爾特的2倍多,加速度則是4倍。

然而獵豹在捕獵的時候,靠的並不是完全是速度,而是和敏捷性的結合,它們急停、變速、變向的能力同樣非常出色。

GIF

獵豹不只是短跑高手,還是優秀的體操運動員。

下面要介紹的這款,是生活在喜馬拉雅山的雪豹

它們不僅生存在海拔最高,也可能是最孤獨的貓科動物了。

除了覓食,雪豹們的日常就是尋找異性伴侶,而它的交友方式就是通過留下自己身上持久刺激的氣味來達成。

每天都認真把一條路走一遍,蹭上自己的「體香」,還有每小時最多能來上20發的尿來做標記,希望能有異性能發現。

GIF

當然了,作為最愛睡覺的動物之一,雖然找對象很重要,但走累了還是會賴賴床,這伸懶腰的動作是不是像極了你們家的主子。

畢竟都是貓。

GIF

在此希望每隻lonely的雪豹都能早日找到對象,結束單身的日子。

除了上面這幾款「貓中之最」,紀錄片里還介紹了非常多的貓科品種。

像這款人氣很高的兔猻...

它們生活在蒙古中心地帶,是地球最偏遠和最荒無人煙的地區之一,也是最古怪的小型貓。

還有又凶又萌的黑足貓...

GIF

它們生活在南非卡魯沙漠,是非洲最小的貓科動物,這小眼神多犀利。

GIF

別看它們小小隻、萌萌噠,卻是非常厲害的捕獵高手。

還有地球最北端的貓科動物,北美洲育空地區的「大腳怪」加拿大猞猁...

長得有點像狼。

有點萌丑。

GIF

還有這種體型比一般家貓略大的蘇格蘭野貓...

GIF

它們和獅子老虎一樣是完全野生的物種,無法馴服。這個古老品種的貓科動物目前全世界現存的數量可能不超過35隻。

可能是我們很多人家養英短的親戚。

紀錄片中介紹的貓還有很多,不多說,留點等你們自己去看。

我們之所以能看到這些不同品種的貓科動物的影像,這可都要歸功於BBC的攝製組。

《大貓》攝製組歷經2年多,爬山涉水,走遍世界各大洲的拍攝探險,加上貓科動物都是敏感、易受驚嚇、行蹤飄忽不定,拍攝難度可想而知。

為了拍攝雪豹尋找伴侶的故事,攝製組還去到了海拔4000米以上的喜馬拉雅山。

他們需要帶著裝備徒步尋找雪豹的蹤跡,有時為了等待時機,需在冰天雪地的環境下長時間的潛伏、蹲點,只為能拍到想要的鏡頭,即使那個鏡頭可能只有幾秒鐘。

非常艱辛。

當終於發現雪豹,拍到需要的鏡頭,導演安娜激動到哭得停不下來。

「不幸」的是,他們遇到的是一隻不以尋找伴侶為頭等大事,睡覺才是的雪豹,攝製組就這樣原地等待,看著這隻大貓睡了好幾個鐘頭。

除了攝製組,還有一些像安德魯·赫恩博士為代表的人,為了研究某一種類的貓科動物,奉獻了自己的大半生。

一次在婆羅洲叢林深處考察的偶然邂逅,賦予了他一生的使命。

後來他知道自己遇到的小紅貓就是我們對其幾乎一無所知,非常罕見的婆羅洲金貓

安德魯也開始投身於對這個物種的研究,但再見到一隻的機率等於中兩次彩票。隨後,他在叢林中安裝了幾十台動物捕捉器,在瀏覽了無數視頻後,終於拍到了一隻婆羅洲金貓。

而這居然是世界上第一段婆羅洲金貓的視頻。

這段很短的視頻,是他花了12年的努力才得到的成果。

直到今日,世界上只有兩段關於野生金貓的視頻,一次是2007年9月,另一次是2016年8月。

我們該向以上的這些人致敬,沒有他們的付出,我們不可能看到這麼多關於貓科動物的影像。

或許看完後,你會覺得才3集的紀錄片,有不少重複出現的畫面,但如果你知道這些影像是多麼來之不易的話,就會感到是多麼彌足珍貴了。

紀錄片里不少的貓科種類,都在頻臨滅絕的邊緣,或許再過個10年,當中就有跟許多已經滅絕的物種一樣,成為歷史,再也見不到了。

感謝BBC!

不論是愛貓、或是不愛貓,都牆裂推薦你們來看這部紀錄片。

最後再來張全片最萌的鏡頭,各位慢吸!

GIF

- END -

作者:小輝叔影社

更多可關注公眾號:小輝叔影社(Hui-Movi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輝叔影社 的精彩文章:

這部票房黑馬的驚悚喜劇,居然也能在內地院線看到!

TAG:小輝叔影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