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怎麼養我,我怎麼愛你

你怎麼養我,我怎麼愛你

一切都有因果

2018年2月10日

01

今天讀到一篇題為《 你怎麼養我,我怎麼愛你 》的文章(作者連岳),其中愛憎分明的觀點,我比較贊同,說出來了我想說,但水平有限卻說不出來的話。文章寫到:"無分寸地侵入,無條件地原諒。這就是一團糟家庭的兩大病因,這兩大病因,都打著愛的旗號,搞得受傷者連愛一併厭惡,甚至搞不清楚愛為何物,把傷害當成了愛。??"?

?是呀!我們中國式家庭不管窮富,為什麼矛盾衝突總那麼大。就是因為親人之間邊界不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是沒有獨立的自己。再就是愛的泛濫,不管多大的孩子(即使成人),父母都想指揮和參與決策。更有甚者七八十歲的老人對與四五十歲兒女的家事還指指點點。就別說五六十歲父母參與二三十歲孩子的家事,更是斯通見慣。當然有些兒女也不自立,認為父母給自己看孩子、幹家務都是應該應份的。

有的兒媳婦還公開說:婆婆不給看孩子,她老了我就不伺候她。法盲、地地道道地法盲。贍不贍養公婆和看不看孫子,一毛錢關係沒有。人家養大教育大了兒子,並結婚生子就完成了任務,看孫子是情分,不看是本分。

02

??文章寫到:"只要看到一個老人沒被照顧好,人們第一反應就是憤怒,譴責其子女。??但事實並非如此。轄區有位老頭,他的幾位子女沒有願意理他,任其自生自滅,一般人看不下去,而知道原因的他卻覺得正常,因為這老頭年輕時虐待折磨家人。??"

這也是我一再強調的觀點,凡是老年人不受兒女待見的,多數人是他年輕時就「作惡多端」,老了沒人搭理也是對他的懲罰,年齡不能成為惡人的護身符。但社會通常倡導,一個人無論他年輕時對家人及社會做了什麼,老了都必須原諒。即使是農夫可憐蛇,也要這麼做。

文章寫道:"惡人不得善終,這才是天道。如果怎麼虐待孩子,到他老了,社會都強迫孩子贍養年邁的虐待者,動用行政資源去資助他,那麼,就是違背天道,鼓勵當惡人。??"

太贊同這個觀點了,這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老了才報,時候已到。到了報的時候,又有人出來極力阻止、譴責對老惡人的懲罰。

文章說:"人一老就自動將其劃歸為善人,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都是典型的和稀泥,誰愛宣揚這些?自然是那些憑藉自己作為得不到尊重的人。??人得到尊重,是因為他值得尊重,並不是因為他年紀大。??"

當然愛孩子的好父母是社會主流,愛父母的孩子也是社會的絕大多數。但只愛自己,極度自私,任意妄為,坑害虐待父母(或子女)的人也並沒有杜絕。如今社會父母與兒女的衝突越來越多,就說明我們愛的方式與社會的發展嚴重脫節。究其根源,各打五十大板,別拿著父母都是為兒女好作為擋箭牌,為人家好,人家喜歡接受那才叫真好。不喜歡,不需要,甚至反感,一是浪費資源,二是傷害彼此感情。

03

朋友之間往來也是這樣的。記得十幾年前,一個朋友出國回來,送給我一瓶法國香水。我那時孩子小,工作正忙,整天恨不得頭不梳臉不洗就去上班,對什麼香水毫無概念。放到一個旮旯里十幾年沒開封,後來扔了。當時朋友花了不少錢買的,還大老遠捎回來送給我,真情一片。可是她就沒仔細研究我這個人喜歡什麼,如果當時她送我正流行的MP3(我喜歡電子產品),我會多麼高興,而且會愛不釋手,一直使到更新換代。所以說送禮物也好,給別人愛也好,幫助別人也好,一定要看人家願不願意接受,如果不願意,一定打住。己所欲,也勿施於人。

文章說:"父母善待孩子的、愛孩子的,他們老了,得到孩子的愛與善待,是應該的。但是,那些虐待孩子的,恨孩子的父母,他們老了,孩子無視他們,不贍養他們,我認為是正義的。用法律或暴力,強迫贍養,反而不正義。被強迫的孩子,我認為有資格同態復仇:你小時候怎麼對我,我就怎麼對你。??當然,很多人放棄了復仇,選擇原諒。這是你的權利,但這並不是標準答案,那些不放棄復仇的人,並沒有錯,他們是天道的維護者。??"

雖然理論上可以這麼說,但我們的傳統文化里,提倡兒女無條件地原諒父母的過錯,不僅原諒,還要反哺。這樣做才會被社會接受,認可、稱讚。

文章說:"愛孩子,以後你才會得到孩子的愛。??不過,世事無常,當你老了,能力很弱,孩子單方面撕毀愛的契約,背叛你,你也是沒有辦法的。我們都會老,為了年老時幸福,要做兩點:

??1、愛孩子。這樣你大概率得到愛的回報。??

2、多賺錢。你是一個老富人,怎麼可能不幸福。??"

如果這兩點我們都做足了,晚年幸福就是大概率。如果這兩點你都沒好好做,晚年坎坷、不幸就是大概率。看看那些不受兒女待見的老人,多數年輕時是沒做好這兩點或者是沒教育好兒女所致。所以他晚年凄慘不幸,又怨得了誰。

04

回過頭來再看我老爹,晚年他是幸福的,雖然他身在福中不知福,還是各種作鬧。但我老爸年輕時,這兩點做的都比較好。沒有連續看我博客的朋友,對我家情況了解不全,看我整天「黑」自己老爹,就認為我原生態家庭一定不幸福。一位博友留言這樣寫道:「一般原生家庭不和睦的話小孩子性格容易有缺陷。不過你們姊妹看上去三觀都很正,也很快樂。這就很難得了。」

嘿嘿!其實我小時候的家庭還是基本和睦滴;經濟條件在當時也算不錯滴;我媽主外,我爸主內,配合也是默契滴。更難得的是我父母都很重視教育,也捨得為孩子成長投資。三個女兒學業、事業都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婚姻也都幸福美滿。尤其對我父母更是厚愛有加,學齡前被送省直機關的整托幼兒園(每月十幾元,一般家庭根本捨不得或沒有條件)。那幼兒園的硬體條件不輸現在的公辦幼兒園。

就連我兒子從小沒上過正規幼兒園,只去過工廠幼兒園,和私人家庭式的幼兒園。和我小時受過的學前教育沒法比。我小學,初中,高中都是在哈市中心地帶一流學校就讀,而我兒子一直是在哈市城邊二流甚至三流學校讀書。只是大學階段兒子勝出我當年。

所以有時我對兒子有一些愧疚,由於我家住的地理位置離市中心較遠,所以對孩子早期教育及特長的培養是有遺憾的。比如,兒子有點文藝細胞,而藝術方面我卻啥也沒培養。我看他小時身體弱小,就重點培養體育特長,游泳,滑冰,下棋等。而不顧兒子和我一樣,即不擅長體育也不喜歡體育,結果花費不少,效果卻不佳。

再有我老爹今天能得到女兒們對他無微不至地關心和孝順,也是他年輕時對家庭對子女的無私付出,應得到的回報。只是由於他性格過於偏執,不明理,不豁達,才人為地把本該幸福的晚年生活過的痛苦不堪。但我爸仍然是其他老人眼中被羨慕的幸福老人。儘管他自己不認可,感受不到,但確實他生活在幸福中。他得到這些幸福,也是他一生自律勤奮,重視子女教育換來的,他也配得起擁有這些幸福。

品讀生活的味道

ID:chuntianlaile9359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品讀生活的味道 的精彩文章:

柬埔寨之旅(1)

TAG:品讀生活的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