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燥痰是催命鬼,乾咳是刮骨刀!這兩件事一招解,古人真聰明

燥痰是催命鬼,乾咳是刮骨刀!這兩件事一招解,古人真聰明

本文理論依據:《醫學心悟》

列位看官,今天的話題,我們從黏痰和乾咳說起。

痰,人這輩子一定都遇到過。有了痰怎麼辦?咳出來唄。

可是,你確定每一次,都能把痰咳出來嗎?

看官須知,有一種痰,是很難咳出來,或者說根本咳不出來的。

對於這樣的說法,如果看官您的氣道很健康,沒有呼吸系統疾病,應當是沒什麼感受。相反,看官您如果是一位慢性支氣管炎患者,或者是肺結核患者,尤其是常年吸煙者,那麼對此該有所體驗了。這就是:嗓子痛、干、癢,裡面有痰,但是怎麼咳也咳不出,偶爾咳出來一點點,則十分黏著。大部分情況下,屬於乾咳。看舌苔,往往白而干。

這個時候,你所感覺到的痰,真的是很難咳出來的。

這個痰叫什麼?我們古人很聰明,把它叫做「燥痰」。所謂「燥痰」,和「濕痰」相對而言。對這個問題,中國古醫學史上有一部書,叫做《醫學心悟》,闡述得非常到位。它說:「濕痰多生於脾,燥痰多生於肺」。這明確指出了兩種痰的發病位置。

這燥痰是怎麼來的呢?

原來,燥痰源於肺中的虛火。我們都知道,這肺裡面,本來是布滿津液的。肺為矯臟,它喜歡相對濕潤的環境。可是,如果肺中有虛火(即肺陰不足),那麼火勢就會煉津,把津液活生生灼煉成痰。因為這種痰的生成,源於虛火,所以它天生黏稠,和脾虛不能運化水濕所成的痰,大大的不同。這樣的痰,是很難咳出來的。因為什麼?因為我們的氣道,早就被虛火折磨得乾枯燥澀了。這就自然讓黏痰艱澀而不出了。由於燥痰阻肺,再加上虛火灼傷,所以肺失宣降,於是我們就不斷地乾咳、氣喘。至於咽喉干癢疼痛,則更是氣道乾澀的體現了。

所以說,一個燥痰,一個乾咳,這是我們肺陰虧虛、津液不化、氣道艱澀的表現。

這樣的狀態,嚴格來說很危險,會導致一些列全身癥狀。肺主一身水液的疏布和代謝,主一身氣機和血液的推動運行。旁的不說,單說這便秘,就很容易隨之而產生。 燥痰是催命鬼,乾咳是刮骨刀,此言不虛。

這個時候,我們怎麼辦呢?

說實話,很難辦。

難辦在哪裡?你如果因為肺燥而潤肺吧,就容易讓黏痰更加不易排出來。因為黏痰本身也是由津液而來。你如果用半夏之類辛燥的藥物來化痰吧,就容易增加肺陰不足的問題。這就是所謂左右為難、進退維谷了。

不過,這難不倒我們的祖先。他們自有辦法。

什麼辦法呢?這就是我們接下來要和您聊的「貝母瓜蔞散」。組方如下——

貝母9克(川貝為佳),瓜蔞6克,花粉、茯苓、橘紅、桔梗各5克。水煎服即可。

這個辦法源於哪裡呢?源於《醫學心悟》。這是中醫學裡面特別有名的祛痰劑。學習中醫和愛好中醫的人,應該都了解它。

它用十分精巧的辦法,化解了上述難題。

這裡面的貝母,味甘而性微寒,入肺金,有清潤之性,既能夠清熱,還能化痰,同時又潤肺,所以符合我們的要求。還有那瓜蔞,和貝母差不多,能潤燥,能利氣,還能清熱和滌痰。滌痰是什麼意思?將痰濁滌盪出去。這兩味葯,在清熱潤肺的同時,不妨礙化痰。在化痰消濁的同時,又不會傷及肺陰,不偏不倚,剛剛好,所以我們拿來應用。

接下來再看花粉。花粉這味葯,能清肺生津,潤燥化痰。近代醫學家張錫純對它就特別推崇。用在這裡,它的主要作用還是在於輔助潤肺。

然後再看橘紅和茯苓。這兩味葯是專門本著痰這件事去的。橘紅,可以行氣,氣行則痰自消。茯苓,可以健脾利濕。濕濁說到底,還是和脾的運化失職有關係。所以健脾利濕,可以除去生痰之源。

最後看桔梗。桔梗能幹什麼?能宣利肺氣。我們的肺不是讓痰濁和陰虛搞得宣降失常了嗎?好,這桔梗用在這裡,開提肺氣,令宣降之能恢復。

就這樣,全方構成了清熱潤肺、理氣化痰之法。乾咳、有痰咳不出、嗓子干癢的人,可以得救了。

看官,文說到這裡,即將進入尾聲。有一句話,咱們得說清楚。您別看這法理方葯,我們說得頭頭是道,但是真正運用於臨床,那還得另費一番周折。為什麼?因為我們要適當加減化裁。比如說這裡面,風邪犯肺嚴重的,咱們加入桑葉或者杏仁。比如說喉嚨裡面瘙癢嚴重的,加一點前胡和牛蒡子。再比如肺火確實較盛的,可以加一點石膏或者知母等等。總之,要想效果理想,看官必須在中醫師辯證指導下應用才可以。另外,有些人不適宜此方,像肺腎陰虛的人,就不能用這個方法。對於這些,更需辯證之後才能定奪。

好了。文說到這裡,即將告一段落。看官意下如何?請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幫你學中醫 的精彩文章:

正氣決定壽命!是誰偷走你的「正氣」?中華醫學給你答案
皮膚癢,將此物撒在患處,反覆用手擦,擦熱了立即見效

TAG:幫你學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