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甲午海戰北洋艦隊與日軍激戰正酣,南洋艦隊為何不來援助?

甲午海戰北洋艦隊與日軍激戰正酣,南洋艦隊為何不來援助?

原標題:甲午海戰北洋艦隊與日軍激戰正酣,南洋艦隊為何不來援助?


作者:張海鵬,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兼歷史學科評議組召集人;曾任中國史學會副會長、會長。季我努學社演講嘉賓。


鴉片戰爭後,中國遭受英法美俄等歐美大國的侵略,清政府切身感受到自己的落後,對英法諸大國的強大是領教了的。但那時候的士大夫和清流派各大臣,對近鄰日本是看不起的。1871年中日之間簽訂《修好條規》,總理衙門沒有讓日本拿到中國給予歐美的那些特權,日本對此心存不滿,過了幾年才批准這個條約。清政府主政和清流各大臣對國際大勢懵無所知,對東鄰日本在明治維新後的改革發展也不求了解,對日本蓄謀發動侵朝、侵華戰爭的備戰活動完全不了解。


日本間諜宗方小次郎


日本參謀本部派出要員來華考察敵情,從事種種間諜活動,包括與若干官員接觸,清政府竟罔無所聞。情報人員繪製了包括朝鮮、我國東北和渤海灣在內的軍用詳細地形圖,圖上標明每一條道路和小丘。有一個歐洲人曾經獲得了這樣一份地圖。中日開戰後,與軍令部和外務省有直接聯繫的著名間諜宗方小太郎一直在威海衛北洋艦隊基地刺探軍情,中國官方發現了他傳出的情報,對他發出了抓捕通報。但宗方在離開威海衛乘船到上海的途中用湖北蔡甸商人的假身份騙過了所有檢查,順利回國。


北洋艦隊


日本大規模出兵朝鮮,暴露了他更大的侵略野心。清政府和主事的北洋大臣李鴻章手足無措,進退維艱。事前對日本的圖謀缺乏基本的調查研究,對日本可能的侵略野心未能作出準確的判斷,對近些年中日之間不斷發生的台灣事件、琉球事件、壬午兵變、甲申政變等交涉只是就事論事,敷衍塞責,得過且過,並不追究日本動作的背後原因,對中日關係的走向未能做出認真的總結與長遠的安排。



北洋艦隊戰艦模擬圖


李鴻章培育的北洋艦隊雖然在1888年成軍,但1888年以後就不再購進新的戰艦,軍費捉襟見肘,彈藥嚴重不足。在中國擔任總稅務司職務的英國人赫德,曾深深捲入中國政治事務,他在黃海大海戰半個月前寫信給中國海關駐倫敦的代表金登干,說:「北洋水師的克虜伯火炮沒有炮彈,阿姆斯脫郎的火炮又無火藥。馮·漢納根……需要有足夠打一場幾個鐘頭之久的大海戰的炮彈,現在還沒有到手」。據《泰晤士報》駐東京記者布林克萊(Brinkley)報道,日本在戰前儲存的彈藥「比在一次對華戰爭中可能耗去的還要多」。慈禧太后為了修建圓明園,以及為了仿效乾隆,要做60歲大慶,挪用軍費,而且令大小官吏貢獻年俸若干,完全不顧民心向背,不顧大戰當前,一意粉飾太平。李鴻章管得了北洋艦隊,卻管不了南洋艦隊。兵員分布在全國各地,動輒請奏,調動不便。有人說,甲午戰爭中,李鴻章以一人敵日本一國,怎麼可能打贏戰爭。

《張海鵬史學文論精選集第二卷》

編輯:南京師範大學近現代史碩士生雷曉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官團 的精彩文章:

侵華日軍內部還分派系搞內鬥?!各自為政常常「狗咬狗」
甲午戰爭前清軍有96萬 為啥還打不過只有24萬陸軍的日本?

TAG:軍官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