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亮處到暗處時為什麼會「短暫失明」?

從亮處到暗處時為什麼會「短暫失明」?

在搞清楚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弄清楚我們是怎樣看到物體的。

(圖片是小編的作品哦,嘿嘿,不過為了適應手機屏幕被壓縮了一點)

視覺的形成過程大致是:外界物體反射來的光線,依次經過角膜、瞳孔、晶狀體和玻璃體,並經過晶狀體等的折射,最終落在視網膜上,形成一個物像。視網膜上有對光線敏感的細胞。這些細胞將圖像信息通過視神經傳給大腦的一定區域,人就產生了視覺。

在正常情況下,我們看強光時瞳孔縮小,看弱光時瞳孔擴大,這叫作瞳孔對光反射。瞳孔對光反射的意義在於調節進入眼內的光量。

強光下瞳孔縮小,減少進入眼內的光量,以保護視網膜不受過強的刺激;

弱光下瞳孔擴大,增加進入眼內的光量,使視網膜能夠得到足夠的刺激。

此外,看遠處物體時瞳孔擴大,增加進入眼內的光量,看近處物體時瞳孔縮小,減少進入眼內的光最,使成像清晰。

而當我們突然從明亮處走到暗處的時候,光線強度突然變化,瞳孔適應光線的突然變化需要一定的時間,這就導致進入眼球的光線不足以在視網膜上形成清晰影像,我們就看不清楚東西。甚至在剛進入暗處的一瞬間,我們還會看到一抹白光。

當然,這是正常現象,不是什麼病症。至於進入暗處後恢復視力所需要的時間多少,存在著個體差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螞蟻科學 的精彩文章:

鬼壓床怎麼辦?
情商高的幾個表現,你中了嗎?

TAG:螞蟻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