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指尖上的歷史 /晉宮抉(29)意外得國璽

指尖上的歷史 /晉宮抉(29)意外得國璽

原標題:指尖上的歷史 /晉宮抉(29)意外得國璽



也許我們不能從歷史中找到答案,但一定能從中找到靈感。歡迎關注「指尖上的歷史」,謝謝您給原創作者的鼓勵!祝各位讀者朋友新春快樂、幸福美滿!


殷浩被廢后遠離廟堂到東陽鄉下過庶民生活去了,司馬昱感到力不從心開始厭倦政事戀上賞花聽雨,桓溫心中自然舒暢不少,往日沉積在胸中的惡氣,如秋雨衝破堤壩,傾瀉而下。然而,絕不是酣暢淋漓,堤壩並未分崩離析,褚太后尚在宮中,猶如中流砥柱。


跟殷浩同樣倒霉的還有一個人,就是豫州刺史謝尚。作為殷浩下屬的他,在這次北伐中,由於處置不當、戰鬥不利,使得殷浩全面潰敗,也遭到有關部門的彈劾。

但褚蒜子對這個風流倜儻的舅舅並沒有多少懲處的意思,只是特令將他從安西將軍降職為建威將軍


不過,謝尚確實比殷浩運氣好的多。因為他有另外的功勞,就是意外地從冉魏大將蔣干手中取回晉朝的傳國玉璽,好歹為朝廷掙回一點面子,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謝尚在大敗後,派濮陽太守戴施守枋頭。此時,冉閔建立的大魏國被前燕所圍困,冉閔之子冉智與其大將蔣干來歸附戴施,派使者劉猗前往戴施處求援。戴施留住劉猗,打聽到傳國玉璽在蔣干之手,表示出兵相救可以,但要歸還國璽。劉猗返回後將事情告訴蔣干。蔣干認為謝尚已敗,無法援救自己,便猶豫不決。於是戴施率壯士一百人衝破包圍進入鄴城,登上三台幫助守城,戴施騙蔣干說:現在可以把傳國玉璽交付給我。強敵在城外,道路封鎖難行,我等也不敢貿然運送傳國璽,可派一名使者衝出城去奔告朝廷。天子聞知傳國玉璽已在我處,知道足下等人的至誠之心,必定派大軍救援,並將厚封足下等。蔣干便把玉璽交給了戴施。


獲知消息後,有高度政治敏感性的謝尚立馬心腹將領率三百騎兵,趕赴戴施駐地枋頭迎接玉璽,然後快馬加鞭連夜送至京師。


接到謝尚呈上「碧玉質,盤龍紐」的玉璽,褚蒜子欣喜萬分、淚流滿面,畢竟無璽書則王言無以達四海。歷代帝王都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國之重器。得之則象徵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相比之下,丟一城一池損一軍一隊倒顯得無關緊要了。


她立即率諸位宗親王爺、輔政大臣到太廟,去參拜祖先並叩謝神靈保佑。太廟是皇帝祭奠祖先的家廟,正室一十六間,東西儲各一間,共十有八。在享殿,褚蒜子激動地說:


「這顆國璽,自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將和氏璧製成了傳國玉璽,歷經漢、三國魏和中朝。永嘉五年,前趙劉聰俘虜了先祖晉懷帝,同時拿走了這顆國璽。十九年後,後趙石勒滅前趙,得璽。石勒在國璽右側加刻天命石氏的字樣。又二十年,再傳冉魏。如今在朝臣的努力下,傳國璽重歸江東,真乃天佑我朝


隨後,她當著宗親王爺和輔政大臣的面,把先前晉元帝司馬睿的自刻印換回了國璽。傳國玉璽的失而復得,從而結束了東晉司馬氏被稱作「白板天子」的尷尬局面。



晚飯時,興奮的褚蒜子特地叫蘇貞子溫了一壺會稽老酒。她喝了點,但不勝酒力,微微有些醉意。「走,陪哀家去看看皇帝。」


西堂,晉穆帝正在翻閱前朝魏武帝曹操有關的政論文章。見母后來了,晉穆帝忙著起身請安。


褚蒜子微微一笑:「皇帝對魏武帝感興趣?」


「回稟母后,孩兒正在看呢,曹操撰寫的《求賢令》,對他提出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的用人準則,孩兒很感興趣。後來,他又撰寫了《舉賢勿拘品行令》,講述用人如何權衡才能與德行的關係,也很值得孩兒學習。」


「魏武帝是位梟雄。對了,皇帝覺得怎麼封賞舅公謝尚將軍比較合適?」


晉穆帝想了想,答道:「鑒於舅公先前的行為,降他職務主要是懲罰,現在有功,應予以獎掖,這樣才能體現獎罰分明。孩兒建議提拔為給事中,賜予軺車和鼓吹,並鎮守石頭城。過段時間如有功績,再征拜為尚書僕射,外出復任豫州刺史,畢竟他對豫州有感情。母后看如何?」


「皇帝長大了。」褚太后滿意地點點頭,「舅公這個人,你怎麼看?」


「有文采,能說會道,能歌善舞,雖說治軍和治國的能力稍微遜色點,但他懂政治,識大體。為人處世很圓通,朝廷上下口碑很好。」


「皇帝說的有道理,他還會發現人才呢,出身庶族的青年才俊袁宏就是他推薦給哀家的。他比起王羲之如何?」東晉人很喜歡拿人物做點評作比較,褚蒜子也不列外。


「羲之先生才華不會比他差,但在為人處世上跟他還是有距離的,過於剛直了。」

「唉!」褚蒜子長嘆一聲,「剛則易斷,不善圓滑,難成大器,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啊。」


「母后在擔憂什麼呢?」


「殷浩的揚州刺史被罷免後,哀家在考慮新的人選。」


在殷浩慘敗回師後,由於取回國璽的功績,加上謝尚的一些小戰功,如他部將攻克了許昌,擊敗苻健的軍隊。不久,謝尚被徵召回朝,授職給事中,賞賜軺車、鼓吹,駐守在石頭城。


謝尚是個長袖善舞的人,不僅會跳鴝鵒舞,而且在政治上也善於舞蹈,縱無軍略之才的他在官場上倒是頗有手段。除了跟褚太后的親戚關係,他還跟桓溫有著極深的交情,一直保持在和諧的狀態。即使謝尚為朝廷所信任,也沒有像殷浩那樣幼稚地去做出頭鳥。


沒過多久,他再被征拜為尚書僕射兼豫州刺史,並都督豫州揚州之五郡軍事。他馬上廣招樂師,製作石磬,以完備太樂之禮。這種儀仗上的功績足以掩蓋過往的難堪,朝野上下也不會有何非議。


那天謝尚顯得異常興奮,約上幾個好友來個煮酒清談。


下雪天,居無室廬,幕天席地,縱意所如,止則操卮執觚,動則挈榼提壺,唯酒是務,焉知其餘。謝尚做東,酒令發出,大家好一通豪飲。



轉眼又是一年的陽春三月。又到桃花競放的季節。覆舟山的花園,粉紅的霧靄浮動於桃林間。溪水縹碧,清澈剔透,宛若一塊流動的水晶,倒映著桃枝、桃花和岸畔的青草。

晉穆帝覺得桃花從未如此盛開過,也沒聽說有這麼灼灼逼人的艷色。


「快隨我去崇德宮請貞姐姐賞花。」晉穆帝吩咐小內侍道。


午後的太陽十分溫暖,抬頭望去,透過那一束束太陽的光線,那些平時難以看見的細小塵埃,正在不停地翻飛遊動,折射出美麗的七彩光芒。晉穆帝和蘇貞子早已陶醉其中,而桃林,也顯得神秘撩人,像是新娘了。


兩人邊走邊看風景,慢慢走進了桃林。林中涼亭內,石凳已鋪上厚厚的氈子;光可鑒人的大理石桌面上,杯盤盞碟,井然有序。


「這地方真好,以前也來過,怎就沒瞧出來?陛下今天怎麼想到叫我來這裡了?」蘇貞子站在晉穆帝一邊。


「你也坐啊。姐姐,我們有福同享,我從來沒忘記姐姐啊。」


「恭敬不如從命。」蘇貞子落座後,開始跟晉穆帝聊起話題來。


「貞姐姐,跟朕說說好玩的事情吧。」


「跟你說個名士的故事吧,不知道算不算好玩。」


「名士?孫盛?王濛,還是王羲之?

「都不是,他叫孟嘉德才雙美年紀輕輕就已經很有名氣了。有一年重陽節孟嘉跟一幫朋友同游龍山,登高賞菊。一陣山風襲來,吹落了孟嘉的帽子。但孟嘉竟然渾然不覺。不久,他去了趟廁所。他一離開,一朋友就搞了個惡作劇,寫篇文章嘲諷孟嘉,連帽子和文章都放到孟嘉座位上。


孟嘉如廁歸來,看到嘲諷文章。立即要來紙筆,寫了一篇辯護辭。朋友之文本來已算相當了得了,哪知孟嘉的辯護辭卻勝他百倍,文辭超卓,四座嘆之。大家本想嘲笑孟嘉,結果反被他鎮住了。大家都很佩服,這次雅集多了個孟嘉落帽的說法


有才雖難得,但他的真性情更加難得。有一次,朋友病故孟嘉去弔喪時,路過永興。恰巧此時,名士許詢也乘船路過此地。許詢見對面船頭站立一人,舉止風流儒雅,便暗自尋思天下名士我差不多都認識,怎麼偏偏不認識此人,說中州有位名士叫孟嘉,不知是不是他?一打聽,果然是。許詢欣喜不已,急忙派人來求見。孟嘉早就耳聞許詢大名,心儀已久,便對來人說:我現在要趕著去憑弔故人,返回時一定再來拜望。孟嘉以為許詢是當地人,沒想到許詢也只是一個過路客。但許詢將船停在永興,一直等待孟嘉歸來。多日後,孟嘉憑弔歸來。與許詢把酒船上,暢談了三天三夜。直到身體不支,方才依依惜別。


聽完蘇貞子講述,晉穆帝不禁拍手叫好:「好一個孟嘉這麼瀟洒不羈、本真疏放


對了,這孟嘉是陶侃女婿,娶了陶侃的第十個女兒。


陶侃?陶老將軍的女婿?」晉穆帝肅然起敬,「那朕一定要見見他。」


後來,晉穆帝下旨召見,孟嘉卻推說有腳疾,不方便去面聖。哪知晉穆帝想見得不得了,竟派人把孟嘉抬進了宮裡。這是後話。(29)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指尖上的歷史 的精彩文章:

指尖上的歷史/晉宮抉殷浩出山:東晉最大的烏龍是怎麼形成的
指尖上的歷史 / 晉宮抉(24)殷浩出山:東晉最大的烏龍是怎麼形成的

TAG:指尖上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