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封面人物 董卿,撕掉標籤,不再計數,開啟人生的下一階段

封面人物 董卿,撕掉標籤,不再計數,開啟人生的下一階段

文 | 周修文

編輯 | 美齡

對此,董卿官博團隊在微博上回應了缺席春晚:

自2005年以來,董卿主持了長達13年的央視春晚,她的溫婉知性、大氣端莊,笑起來月牙一樣的眼睛,在那麼長的時間裡,給了我們除夕夜最溫馨而美好的記憶。

1月的時候,在《挑戰不可能》的舞台上,節目組有心地將董卿 13 年來,主持春晚的照片整理到了一起,設置了一場記憶挑戰。挑戰到後半程,董卿看著台上的 24 張照片動容地說:" 其實已經不是為了挑戰了,是為了回憶。"

在董卿看來,「一個聰明的人不僅僅知道,他什麼時候上場,還要知道他什麼時候可以離開。離開的時間,決定著是你看大家的背影,還是大家看你的背影。」

1973年董卿在上海出生,她的父母都是從復旦大學畢業的。爸爸董善祥是報社的總編輯,媽媽金路德是大學物理系教授。

作為獨生女的董卿,從未嘗過被視為「掌上明珠」的滋味。「不準照鏡子,不準穿新衣服,每天都要跑1000m」……這些都是爸爸對一個女孩子的要求,說是「女孩子不能把心思都花在打扮上,這樣就沒有時間看書了。」

中學以後,每年寒暑假父親都讓董卿「勤工儉學」,賓館的清潔員、商場的售貨員、廣播站的廣播員……董卿打過各種零工,種種苦澀的經歷曾讓董卿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親生的。

不過,董卿也說正是因為小時候的這段經歷,才讓自己內心更為強大,學會了堅持。但隨著年齡的逐漸增加,閱歷的不斷增長,她意識到父親讓她「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對的」。

董卿從畢業後考入浙江省話劇團、浙江省電視台,到兩年後被上海電視台、東方衛視錄取,再到離開已經生活安逸、小有名氣的上海,進入不知前途幾何的央視西部頻道,經過十年的打拚,最終站在央視春晚的舞台上。

外在要求內化成她的自律,在每一件事情上她都本能地拼盡全力,用朱軍的話說,「對自己太苛刻。」正因為能夠做到對自己苛刻如此,她才能成為如今人盡皆知的董卿。

董卿說,自己是一個一上了台就會忘掉生活中所有煩惱和不如意的人。工作所帶給讓她的滿足,別的東西無法替代,這樣的感覺持續了20多年。

在董卿看來,她追求付出與回報的平衡,固然不會希望白費功夫,但是,也不相信輕易降臨的幸運,正因此,節目要做到符合自己的標準,除了付出最大努力,沒有別的可能。當然,所有努力終將會被看見。

2004年的「第十一屆青歌賽」,連續20天直播,每晚直播近3小時,綵排從下午4點開始,到晚上10點直播才結束,剛下直播,董卿又要馬不停蹄地趕到會議室和老師核對接下來的考題。等到工作完回到出租屋,已經是凌晨3點,但打著哈欠也得繼續背完第二天的台詞。這份近乎不要命的努力,為董卿帶來了職業生涯中的的最大契機。

在2005年春晚綵排前,董卿意外地接到了春晚總導演朗昆的電話,邀請她擔當春晚的主持人。董卿說,「當時我在家裡打掃衛生,掛了朗導的電話,高興得握著拖把在屋子裡直轉圈圈。」

大年三十,身穿一襲鮮艷大氣的紅旗袍,董卿搭檔李詠、周濤、朱軍迎來了春晚的首次亮相。那個時候誰也不曾想到,這個初登春晚舞台的女主持人,在之後的幾年中會成長為央視的「當家花旦」。

新年零點的鐘聲敲響,05年的央視春晚接近尾聲,董卿從上一秒還熱鬧非凡的台上走下來,卻有些不知所措,朱軍準備和一幫朋友聚聚,周濤回家陪爸媽,李詠和愛人準備去度假,可董卿突然有點懵,「我怕結束了之後,我一個人不知道該幹什麼。」

回到北京的房子,一袋速凍餃子,一雙碗筷,就是屬於她一個人的大年三十。而這樣的大年夜她過了整整13個,這或許就是主持人的宿命,台上越是絢爛光鮮,台下越是寂寞冷清。

今年,不會再這樣了,可以不用吃一個人的年夜飯了,是時候回家陪父母一起過個團圓的大年夜,吃頓正經的年夜飯了。

2017 年的這一年,董卿似乎也早已醞釀著告別。由她主持的《中國詩詞大會》,由她製作的《朗讀者》讓文化類綜藝漸漸贏來了曙光,成為同時段國內綜藝最有話題性的霸屏者,而董卿也被網友們讚譽為綜藝主持的「清流女神」。

《中國詩詞大會》上,面對一大票學霸,董卿的表現堪稱驚艷。她在詩詞文化方面的積澱令人驚詫,對詩詞融會貫通,信手拈來,對每個選手的點評居然用的都是古文詩詞,很多人因此被她實力圈粉。可在董卿看來,「世界上沒有捷徑可走,要做好主持人,就是準備準備再準備。」「就像老師上每一堂課前都要備課,主持人拿到節目後,就要看你能為節目做些什麼。」

董卿首次擔任製作人的《朗讀者》成為現象級節目,刷爆各大社交網路,還一舉摘得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季播電視節目大獎。「《朗讀者》重新把目光投注到了最簡單也最豐富、最質樸也最深刻的文字世界, 希望能夠彰顯一種人之所以為人的精神。」董卿說。節目成功了,但她卻給自己打80分。「不要把很多事情、把我神話了。我把最難看的一面留給了最親密的合作夥伴,把最臭的脾氣也都留給了他們。」

身兼製作人和主持人的董卿為了《朗讀者》節目,常常一天只能睡三四個小時,前一期的後期還沒做完,後幾期的策劃就已經壓上來,「有點前後夾擊的感覺。」

因為無休止的工作,董卿見過北京城後半夜各個時段的樣子,「做了製作人,我承擔的事情更多了,主持人像是在象牙塔塔尖,不食人間煙火,但現在我必須走下這個象牙塔,從這個頂端走到大地上,和大家肩並肩手挽手。」

最困難的時候,董卿也會想「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也會長出很多白頭髮,形容枯槁、不修邊幅,天天披頭散髮、素麵朝天。「特別有意思,早上醒來一看,兩寸長的一根小白頭髮生在這兒,特別安靜、特別倔強地告訴你,它是身體派來的使者,身體不爽,你不能這樣。」 董卿說,「但是,我必須這樣。」

這是一種信念感和使命感,她想用自己一點微薄的影響力,堅持初心,去和受眾產生共鳴,一起讀書,一起更智慧地去看待這個世界。

在董卿看來,什麼事情都是有它的命的,人是如此,節目也是如此。「《朗讀者》也有它自己的命,可能屬於那種必須要慢慢地讓我們為他投入時間、精力甚至你的悲與喜,才會在它身上折射出不同的光芒。」

在訪談中,她的一番話也暗示了她離開春晚舞台的原因。「我前20年的使命已經完成了,在這些綜藝節目中,我用燦爛的笑容,得體的語言,甚至美好的服飾喚起大家一些記憶,給大家留下了美好的感受。可那已經結束了」。董卿這樣告訴周圍的人,是時候開啟她人生的下一階段。

聲 明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轉發推薦!

原創稿件,受法律保護,轉載請聯繫後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YOLO精英 的精彩文章:

封面人物 懷念余光中,舍不下的詩與鄉愁
江西省博物館,五色炫曜的「海昏侯」珍寶

TAG:YOLO精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