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根海姆是如何建成的?

古根海姆是如何建成的?

紐約中央公園以東,沿第五大道北行,便逐漸離開終日喧囂擁擠、遊人如織的中城(Middle Town),步入了這座城市的藝術心臟——位於上東區(Upper East Side)的博物館大道(Museum Mile)。從82街漫步至110街,一座座世界頂級藝術殿堂鱗次櫛比,即便如此,藝術朝聖者們依然不會錯過所羅門·R·古根海姆美術館(The 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下文簡稱古根海姆)

博物館大道示意圖(來源:網路)

最重要的「館藏」

位於第五大道和89街交界處的這一白色螺旋形大樓,與上東區最常見的新文藝復興與新古典主義的聯排別墅(Townhouse)的氣質相去甚遠,亦與傳統博物館方正雄偉的宮殿式造型大相徑庭。這就是紐約古根海姆美術館,主體建築就像鑲嵌在中央公園綠蔭旁的一顆白色海螺。站在其腳下,眼光追隨那「永不斷裂的連綿曲線(a curving wave that never breaks)」上行,流動輕靈,不言而喻。

SolomonR. Guggenheim Museum, New York

Photo: David Heald

這裡是古根海姆博物館群的總部、世界上最著名的私人現代藝術博物館之一。在落成半個多世紀後的今天,依舊令人一見難忘。它的建築者正是被譽為「最偉大的美國建築師」的弗蘭克·勞埃德·賴特(Frank Lloyd Wright)。步入館內,賴特獨具匠心的螺旋坡道設計讓參觀者徹底告別了徘徊於傳統博物館「迷宮」中的困擾。只要沿著緩坡,身側展品便一覽無遺。如若停步轉身,憑欄回望,他人閃爍於對面純白坡道間的身影,與展品交相輝映,又幻化成另一幅瞬息萬變的當代藝術風景。

Photo from tripsavvy

從1943年接受委任,直至1959年美術館落成,賴特將「有機建築」理念與當代建築的幾何美學融合,歷經16年反覆打磨,最終向世人呈現了臻於完美的古根海姆美術館。它是賴特建築生涯的至高點,是古根海姆美術館傳奇的起點與支點,也開創了現代美術館建築的一個新方向。

左圖為1959年建設中的古根海姆( Photo: William H.Short)

右圖為1959年10月21日開館日( Photo: SRGF)

故事線上的名字

在古根海姆近80年發展歷程的「故事線」上留下了一連串響亮的名字。所羅門·R·古根海姆(Solomon R. Guggenheim),1861年出生於美國費城一個富有的瑞士血統家庭,前半生專註於煤礦、冶金等家族事業,並作為熱心的藝術贊助人與藏家,收藏了許多18世紀前古典大師的作品。然而,這一傳統的收藏方向在古根海姆於1927年遇到抽象藝術家希拉·瑞貝(Hilla von Rebay)之後發生了戲劇性的轉變。

古根海姆辦公區中的所羅門·R·古根海姆肖像

圖片來源:喬志兵

瑞貝1890年出生於斯特拉斯堡的德國貴族家庭,頗具藝術天分。20世紀初,她便將興趣轉向了歐洲新興的非具象藝術。與古根海姆相識後,瑞貝成為了他的親密朋友與藝術顧問,並不斷鼓勵其收藏當時還名不見經傳的「非具象藝術」——一種捨棄了對經驗世界具體形象的表現,而專註於色彩、線條、空間與純粹精神性的嶄新藝術形式。

Hilla Rebay and Solomon Guggenheim, Charleston, South Carolina, ca. 1930s.Photo courtesySolomon R. Guggenheim Foundation Archives, New York

在瑞貝的力薦下,古根海姆開始了對非具象藝術家作品的系統性收藏,也奠定了此後古根海姆的館藏基礎。如今回望這份藝術家名單,可謂星光熠熠——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魯道夫·鮑爾(Rudolf Bauer)、埃爾伯特·格萊茨(Albert Gleizes)、費爾南德·萊熱(Fernand Leger)、拉茲洛·莫霍利·納吉(Laszlo Moholy-Nagy)……到1937年古根海姆基金會成立時,其館藏已達600餘件。兩年後,由瑞貝擔任策展人與館長的「非具象繪畫美術館」(古根海姆美術館前身)在曼哈頓東54街一間舊汽車展示廳中誕生,開幕展為「明天的藝術」(Art of Tomorrow),清晰地傳達了古根海姆充滿前瞻性的願景。

Museum of Non-Objective Painting, New York.Photo courtesy Solomon R. Guggenheim Foundation Archives, New York

另一個與古根海姆緊緊相連的名字是佩姬·古根海姆(Peggy Guggenheim),所羅門·R·古根海姆的侄女。佩姬的藝術收藏之路與叔叔大相徑庭,她自稱「藝術成癮」(art addict)——其對現代藝術的狂熱喜愛,放縱高調的行事作風,與眾多藝術家過從甚密的複雜關係,為她贏來了「現代主義的情婦」之名。

Peggy Guggenheim in Paul Poiret couture and Vera Stravinsky headdress, Paris, 1924.Photo: Man Ray, courtesy private collection

與佩姬相關的名字足以支撐起整個20世紀歐美藝術史——馬塞爾·杜尚(Marcel Duchamp)、康士坦丁·布朗庫西(Constantin Brancusi)、傑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馬克·羅斯科(Mark Rothko)、馬克思·恩斯特(Max Ernst)、亞歷山大·考爾德(Alexander Calder)……涉及包括達達主義、立體主義、抽象表現主義、超現實主義等現代藝術幾乎所有的重要流派。

Peggy Guggenheim and Jackson Pollock in front ofMural(1943), New York, ca. 1946.Photo: Gorge Karger

佩姬不知疲倦地流連於巴黎藝術圈廣交朋友,在倫敦與紐約先後開設畫廊介紹現代藝術,二戰結束後又攜收藏前往威尼斯,並自1951年起在毗鄰威尼斯大運河的私人宅邸「迎獅宮」(Palazzo Venier dei Leoni)向公眾展示這些傑作。1976年佩姬將其畢生收藏悉數贈予所羅門·R·古根海姆基金會,填補了之前古根海姆美術館收藏的諸多空白,也因此成就了基金會前所未有的國際化收藏體系,為古根海姆走上「國際連鎖美術館」的道路預設了方向。

Peggy Guggenheim Collection, Venice.Photo: David Heald? Solomon R. Guggenheim Foundation, New York

古根海姆與中國

如今,古根海姆也在積極推進與亞洲的緊密合作。正如古根海姆三星亞洲藝術高級策展人孟璐所言:在21世紀,僅僅專註於西方藝術已經不足以支撐一個國際性的博物館,我們必須擴大範圍、拓寬視野,以適應西方以外世界卓越發展的創意產業。

左二:孟璐

圖片來源:喬志兵

2006年展開的「亞洲藝術項目」,使古根海姆成為全美首家設專業亞洲藝術策展人的現當代美術館;2014年,古根海姆與何鴻毅家族基金會合作,推出「中國當代藝術計劃」;2017年,古根海姆歷經多年籌備,呈現了美國境內迄今最大規模的中國當代藝術展覽——「1989後的藝術與中國:世界劇場(Art and China after 1989: Theater of the World)」。

Installation view:Art and China after 1989: Theater of the World.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 New York, October 6, 2017–January 7,2018. Photo: David Heald

Installation view:Art and China after 1989: Theater of the World.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 New York, October 6, 2017–January 7,2018. Photo: David Heald

1997年,位於西班牙的畢爾巴鄂古根海姆美術館開幕。古根海姆開始在紐約以外建立「全球連鎖美術館」。

從左上方順時針方向: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佩吉古根海姆收藏(威尼斯);畢爾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館; 位於阿布扎比的古根海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喬空間QIAOSPACE 的精彩文章:

Tank Review 馬特·桑德斯

TAG:喬空間QIAOSPA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