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的「賀歲錢」準備好了嗎?

你的「賀歲錢」準備好了嗎?

FEB

13

中國民謠有「臘月二十八,把面發」、「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中國民間風俗傳統到了農曆的臘月二十八無論是發麵還是做饃,各家各戶要開始準備主食過年。

爆竹聲聲辭舊歲,梅花點點賀新來。伴隨著2018年春節鐘聲的響起,中國農曆戊戌的「旺犬」也將邁步而來。

每每這個時候,「賀歲」二字就顯得最為醒目。它是中國傳統農耕文化最集中的體現。春來暑往,秋去冬藏,在每年嚴寒將盡,萬物回春的特殊時節,辛勞了一年的人們,總會聚集在一起,回顧以往,憧憬未來。隨著時間的流逝,最終形成了我們的春節。所以,中國的賀歲文化是春節文化的特有產物,而「賀歲」的內容也就具備了以下標準:內容與過年有關;主題以喜慶吉祥為主;範圍涉及一切親友故舊、相識之人。

談起賀歲與金錢的關係,人們自然而然地都會想到「壓歲錢」。的確,那一枚枚、一張張飽含親情和祝福的壓歲錢上,留有全體中國人一生中最深刻的記憶。

而相較於在那個特定時間點中出現的觸手可及的壓歲錢,賀歲錢則是一個寬泛而模糊的概念,它更像是壓歲錢的廣義稱謂,包含了在春節前後與慶賀節日有關的一切禮金往來。不過,廣義也罷,狹義也好,之所以用金錢來壓歲與賀歲,這與中國人自古以來對朝夕相處的「貨幣」及其材質的自然崇拜和文化崇拜有關。

蠻荒時代,人們忍受著饑渴、寒暑、天災、兵禍的威脅,很容易把渴求生存和發展的美好願望寄託於某種事物,進而形成崇拜。從精美簡潔的天然貝到仿製骨貝、玉貝,再到青銅貝、金銀貝,金屬的穩定性和稀有性,使得各種金屬材質的貨幣逐漸成為人們崇拜的對象。

商代鎏金銅貝

隨著歷史的發展,圓形方孔的錢幣形狀逐漸成為中國傳統貨幣的定製,而其重量和文字、圖案卻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同時也不斷被人們賦予各種嚴肅且宏大的思想和吉祥而美好的寓意。

漢代大泉五十背長樂未央花錢

除了廣為人知的所謂圓形方孔與天圓地方哲學論的關係之外,那些集自然美、形制美、書法美、圖案美為一身的古代壓勝錢,更多的是展示古人對於大千世界的獨特理解與感悟,體現古人的宗教信仰、民俗意識和審美意蘊,充分反映古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心理特徵。在春節這個中華民族辭舊迎新、舉國歡慶、四海一家的特殊日子裡,贈送親友以各種壓勝錢,達到祛災祈福的美好願望,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漢代除凶去殃背避兵莫當掛花

早在漢代,皇室就曾專門鑄造帶有吉祥文字或圖案的錢幣,供人們佩戴玩賞。其上的吉祥文字有「宜子孫」、「宜官秩」、「除凶去殃」、「避兵莫當」等等。東漢道教興起後,錢幣上還出現了「星宿、龜蛇、雙劍、龍虎」的圖案,這些文字和圖案都與消災祈福避邪祟有關,這些壓勝錢,除了皇家在時令節慶賞賜和使用外,每年的新年伊始之際,也由長輩作為護佑品贈於兒孫。

清代所鑄仿北宋太宗太平通寶背雙劍、鎮宅平安、當十花錢

到了宋元時代,錢文上開始出現與歲節時令有關的壓勝錢。我們今天所能見到的這類壓勝錢有「國泰民安光背」、「五穀豐登背風調雨順」、「歲朝把筆背百事大吉」吉語錢。其中,「歲朝把筆背百事大吉」吉語錢忠實地記錄了古代民間元旦的開筆習俗。據史料記載,古代元旦(農曆正月初一)之日,上至帝王大臣,下至黎民百姓,必先用紅筆書寫「元旦開筆,百事大吉」的吉語,以求吉祥。

清代,壓勝錢發展到了一個高潮,全國各省的錢局都紛紛開鑄,其圖案內容也涉及了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謂種類繁多,鑄造精美,內涵豐富。這類錢的錢文以吉語為主,即所謂「口福錢」。古人通過「討口彩」這種語言的崇拜和語言的藝術辟邪祛災,祈求福壽安寧,表達了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而其中有關賀歲主題的花錢真是不勝枚舉。如今常常能見到的就有「天官賜福背瑞靄華堂」「年年如意背日日平安」「年年如意背歲歲平安」「三星拱照背六合同春」「六合同春背鶴鹿同春」「鶴鹿同春背富貴康寧」「合家歡樂背必有餘慶」「千雲祥集背富貴長春」「千雲祥集背百福駢臻」「紫氣東來背鴻圖燕喜」「天官賜福背富貴雙全」等等。

清代京局所鑄年年如意歲歲平安花錢

下面著重介紹兩枚傳世的「新春大喜」壓歲花錢,其中一枚確定為雲爐所鑄,而另一枚的出處還有待進一步考證。其中雲爐所鑄新春大喜花錢,直徑為71毫米,四字正楷順讀「新春大喜」,背面為龍鳳祥雲紋飾。此錢品相完好,字體端莊,厚重大氣,看上去一派祥和之氣。

清代雲爐所鑄新春大喜背龍鳳祥雲花錢

而「新春大喜」背「富壽、風調雨順、天下太平」手雕花錢,相較而言更顯得優雅靈動、富麗堂皇。該錢直徑為55.46毫米,厚度為3.95毫米,正面方穿內郭四齣,將錢面均勻分割,在四個扇形界面中,分別刻有順讀「新春大喜」四字行楷,同時背面方穿上「福」下「壽」,各為一圓形團紋,穿左右又各有四字對聯式吉語:風調雨順,天下太平。錢文深峻,錢肉被用碎刀處理成棉麻狀,遠遠看去,彷彿文字鑲嵌在上面一般。

清代手雕新春大喜背福壽、風調雨順、天下太平花錢

事實上,在古代,賀歲錢除了以傳統的圓形方孔錢為形制的吉語花錢之外,也有不少以行用金銀錠為造型而鑄造的賀歲錁(kè)子。這些金銀錁子樣式多變,鑄造精美,深得貴胄巨富的喜愛。《紅樓夢》第五十三回中曾有這樣的描寫,賈府在進行過年的諸多準備,當寧府的尤氏同賈蓉之妻打點送賈母的針線禮物時,正值丫頭捧著一茶盤押(通「壓」)歲錁子進來,回說:「興兒回奶奶,前兒那一包碎金子共是一百五十三兩六錢七分,裡頭成色不等,其總傾了二百二十個錁子。」尤氏看了看,只見也有梅花式的,也有海棠式的,也有筆錠如意的,也有八寶聯春的。而清人潘榮升《帝京歲時紀勝》中《十二月·歲暮雜務》一節中也說到闔家團拜,更盡分歲,「散黃錢金銀錁錠」的賀歲禮俗。

清代賜福小銀錠

清代慈壽小銀錠

清代雙喜小銀錠

此外,據清宮檔案記載:除夕之夜,皇帝會在乾清宮舉行「家宴」即「宗親宴」。其間,皇帝著便裝,腰上系荷包4個,其中有一「押崇荷包」,內裝金銀錁子、金銀八寶等物。而對於在歲時前來朝拜的蒙古各少數民族藩王、貝勒,皇帝除了要在保和殿賜宴之外,也要賜蒙古親王大小荷包,裡面盛著玉石八寶、金銀八寶及元寶等,以示恩寵。

可以說,中國古代的這種賀歲傳統綿延了數千年,雖然時代在發展,錢幣在變化,但是這種慶賀新春,傳遞祝福的深深情感並沒有消散,並且在當今表現得更為熾熱。在當代,「賀歲錢」觀念的轉變,是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逐漸流行的。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市場開始出現生肖郵票和精製生肖紀念卡及各種不同材料款式的賀歲紀念章。2000年後,隨著金銀產品不斷豐富,傳統的「賀歲錢」也開始更多地為現代金銀製品所替代。它們很好地傳承了傳統貨幣的文化和歷史,也受到收藏愛好者的歡迎。

今日互動

您的賀歲錢準備好了嗎?咱們來一個小調查,以下哪種是您的選擇呢?

感謝您參與小調查,也歡迎您在文末【寫留言】與我們分享關於「賀歲錢」的新創意。

THE END

來源 | 《中國金幣》

圖文 | 若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金幣 的精彩文章:

獲獎理由:厲害了我的「猴」

TAG:中國金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