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7年塔機出口市場分析

2017年塔機出口市場分析

↑↑↑ 點擊"建築機械雜誌" 【關注更多精彩】

李紅彩1,黃 樂2

(1. 北京建築機械化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07;2. 中鐵五局集團電務城通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北京 100050)

2017年是全球主要經濟體同步增長的一年。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最新預估,2017年全球經濟增長3.7%,這是自2011年以來的最快增速。與此同時,全球主要經濟體全部實現了正增長。其中,既包含中國、印度等新興市場國家經濟的強勁增長,也涵蓋美國等發達國家經濟的穩定復甦。此外,俄羅斯、巴西在2017年也扭轉了此前負增長的態勢,實現正增長。受此影響,全球貿易普遍回暖。我國塔機出口也開始止跌回穩,呈現積極變化。

整體市場分析

海關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塔機出口金額3.3億美元,同比增長3.3%,為近3年來首次實現正增長;出口數量2407台,同比下降6.2%,延續近3年來的下滑趨勢,但降幅大幅收窄。出口金額上升而出口數量下降,這「一升一降」成為塔機出口史上的首次,這背後反映出我國塔機產品出口結構優化升級。與出口金額上升相對應的是,2017年單台產品平均出口價格同比增長10.1%,達到13.6萬美元。

我國塔機出口始於20世紀80年代末,進入21世紀以來增長迅猛,並分別在2008年和2014年達到2個歷史峰值。2008年出口數量4266台,出口金額5.1億美元;2014年出口數量3922台,出口金額4.6億美元。隨後受金融危機影響,分別在2009年和2015年進入兩輪下降調整周期。兩輪下降周期區別明顯,第一輪是2009年大跌後即開始逐年穩步增長,並在5年後的2014年實現出口新高,僅比2008年的歷史最高紀錄少300餘台;而2015年以來的出口降幅相對溫和,後金融危機時期的深度調整效應一步步顯現,外貿出口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到2017年,塔機出口數量與出口金額與2012年基本持平。

出口區域分析

亞洲是我國塔機出口的主要傳統市場,以8成的高份額在我國塔機出口中佔據絕對主力。2013年我國塔機對亞洲出口的數量和金額佔比分別為67.5%和75.2%,近2年亞洲市場份額有所增長,2017年出口數量和金額佔比分別為83.8%和84.7%。可見,海外市場整體不景氣時,傳統市場的優勢更加凸顯。

從近3年塔機按出口金額排名前10位國家數據中可以看出,雖然歷年各國排名有些許變化,但除了非洲的阿爾及利亞(2015年排名第5,2017年排名第9)外,其他列於榜單中的國家全部來自亞洲區域。而在2014年前曾出現在榜單中的來自南美洲的巴西和來自歐洲的俄羅斯聯邦已經被擠出了10強,再次印證了上述的觀點。

在區域市場中,南美洲在2011-2012年期間曾排名第2位,但在2013年被快速增長的非洲超越,在2016年又被歐洲超越,2017年已降至第4位。非洲市場雖然穩坐第二把交椅,但近3年來卻一直在走下坡路。相反,歐洲市場排名卻呈現相對穩步的增長。2017年出口歐洲的金額佔比僅比出口非洲少1.8個百分點。北美洲和大洋洲近幾年出口金額佔比都相當小,可以忽略不計。

從出口單價來看,2017年北美洲最高,為28.0萬美元;其次為大洋洲,為16.8萬美元;亞洲第3,為13.8萬美元;歐洲和亞洲價格相當;隨後為南美洲;非洲最低,為11.2萬美元。近3年,北美洲和大洋洲均價較高,說明對兩地區出口塔機技術含量普遍較高。非洲和南美洲均價較低,亞洲則相對穩定,非洲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一直以塔機均價較高著稱的歐洲則呈現下降趨勢。

重點市場分析

縱觀近10年塔機按出口金額的國別排名,位居榜首的國家幾經易位。2008-2009年為阿聯酋,2010-2011年為印度,2012年為新加坡,2013-2015年為馬來西亞,2016-2017年為韓國。2017年對韓出口358台,出口金額4694.3萬美元。伴隨韓國建築行業的好轉,韓國塔機市場逐漸開始呈現復甦繁榮之勢。自2010年起,韓國躋身塔機出口10強榜單,並迅速成為中國塔機海外市場發展的風向標之一。

雖然對韓出口形勢喜人,但也不無憂慮的發現,2017年對韓出口數量和金額開始呈現同比4成的大幅下降。市場規模體量不大,限制了其很難再有更大的增長空間。

與此同時,2017年對越南出口也呈現大幅下滑。相反,對阿聯酋和印度出口卻呈現大幅增長。其中,阿聯酋在2017年超過越南和馬來西亞,以出口300台和金額4409.8萬美元成為第2大出口國,與第1名韓國僅有50餘台和不足300萬美元的差距。受益於2020年世博會的帶動,地鐵延長線、超級商城、標誌性高樓以及一些基礎設施項目的興建,都將推動阿聯酋建築業起飛的進程。2017年世博效應已經顯現,在未來幾年阿聯酋建築業市場依然值得期待。因此有理由預測,受建築業拉動,帶動塔機市場復甦的阿聯酋,在2018年有望超越韓國,繼2008-2009年之後,再次站上塔機出口榜首之位。

2017年,印度在出口金額排名中居第6位,但從增幅來看,卻是當之無愧的頭名,出口數量同比增長131.5%,出口金額更是大增219.5%。印度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印度建築工業是僅排在農業之後最活躍的經濟行業。在近期印度政府允許國外獨資企業進入房地產開發以後,大批國外投資者已經開始湧向這個新興地產市場。印度市場容量大,每年的建築產業達600億美元以上,約佔印度GDP的6%。印度第10個5年計劃重點在建築行業,將有3600億美元投資到建築行業中,平均每年達700億美元。印度財政部發布最新調查報告指出,預計截至2018年3月份的2017-2018財年印度GDP將增長6.75%,而2018-2019財年GDP將增長7%~7.5%。未來繼續看好印度市場。

此外,東南亞依然是我國塔機出口的熱點地區,在出口市場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從近3年排名看,東南亞國家在10強榜單中均佔據了6席,分別為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泰國和新加坡。2017年,對東南亞6國出口數量714台,出口金額9492.9萬美元,佔據出口市場份額分別達到29.7%(按出口數量計)和28.9%(按出口金額計),可謂「三分天下有其一」。

東南亞6國中,在10強榜單中排名第5的印度尼西亞,2017年以出口數量和出口金額雙雙超3、4成的大增幅引人矚目。近期,國際機構看好印尼經濟走勢的觀點漸成主流。據世界銀行最新一期《印尼經濟季度報告》預計,印尼2017年和2018年經濟增速將分別達到5.1%和5.3%。且過去10年,縱觀整個東南亞主要成員國,印尼GDP增長一直獨領風騷。有數據顯示,作為東南亞最大的建築市場,預計2018年印尼建築市場總產值達到451兆盾,比2017年漲3%。這一數字超過了其潛在價值為320億美元的馬來西亞等其他鄰國,而新加坡也只有240億美元。另據《印尼政府2015-2019年中期建設發展規劃》,截至2019年,印尼計劃建設2650km公路、1000km高速公路、3258km鐵路、24個大型港口、60個輪渡碼頭、15個現代化機場、14個工業園區、49個大壩、3500萬kW電站、約100萬公頃農田灌溉系統。2018年可重點關注印尼市場。

2018年市場預測

日前,IMF在瑞士達沃斯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指出,進入2018年之後,世界經濟開始進入快速增長期。中國經濟增速將繼續保持穩定,約為6.5%。拋開不確定因素,大環境的明顯改善將直接拉動我國塔機出口的成績。預計2018年,我國塔機外貿市場將呈現企穩增長之勢,出口數量和出口金額有望實現雙增長。

數據來源:中國海關總署

[關鍵詞] 塔機;出口;區域市場

封面圖來源:視覺中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建築機械雜誌 的精彩文章:

TAG:建築機械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