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代名家】——孫稼阜

【當代名家】——孫稼阜

【當代名家】

藝術家簡歷

孫稼阜《書法》雜誌副主編。上海市書協理論委員會副主任暨編輯委員會秘書長。第四屆上海市青年文聯理事暨上海市青年書協副主席。1988年至2002年受教於雙開樓;後問學於佛魔居。1999年曾於陝西省美術館舉辦個人書法展。有著作《草書10講》《朱衣道人——傅山的生平及其藝術》等數種,編輯暢銷碑帖等圖書百餘種,發表大小文章數百篇。

書以舟喻

□孫稼阜

人一生中認真去做每一件事的目的,歸根到底是為了實現人生價值,這價值既有作為社會人的方面,亦包括作為自然人的方面。相比於諸多門類,研習書法藝術似乎是徹底認識、實現人生價值的捷徑。之所以這麼說,是由書法本身之屬性決定的。中國書法是伴隨著中華文明之形成、進步而演化的。從傳說中的倉頡造字到篆隸草行真的遞變,便是一個「法天、法地、法情」的過程。中國古代的書法賢哲們,將其一生之經驗有意無意地轉化成點畫、字體、章法這種獨特的形式,傳承至今;我們後來者通過對聖賢書法的學習,得到其一生的經驗,這應是學習古人書法真正的意義。

書法是技術,是藝術,更是一種文化、「人」的學問。由於其多層次性、內涵的極其豐富性,因而評價一個人的作品便極具複雜性,偏重其中任一方面立論評說,都會有異議產生,但只要理清書法自身的發展規律,再比照一個書家及其作品,就較易確定其價值。書法因記事而產生;隨著書寫技法的完善而產生美感,即藝術性;再由自然規律、社會規律對藝術性的規範、改造與提升,賦予其文化價值,即「道」的層次。這是一個遞進過程。我們現在審視歷史上的佳作傑構,無不含有這三個層次的價值,而且越是好的作品,我們越能從中見到突顯出的作者的人格與思想。那些振人心肺的作品,其高超的技術性、完美的藝術性越發自然地退於次要地位。為「什麼」而書是衡量一個書家價值的最根本的標尺。記事、追求美感、自我修鍊、感化人,都是不同的取向。在記事功能被普遍重視的時代,技術性便被強調;當漂亮、美被推崇時,藝術性便受重視;當人認真思考「人」的價值,社會進步需要一種「向上」力時,書法「自我修鍊、感化人」的功能便易被理解認同。因而,記事是一種「實用」,藝術美也是一種「實用」,超藝術的「道化」更是一種「實用」。這是書法之所以長存且能得以光大的深層原因。

由於書法作為文字具有傳義功能,作為藝術具有審美功能,作為載道之器具有益智功能,因而,研習書法便自然形成技、藝、道三層次。這三層次就如一座大山的山腳、山腰與峰頂,各有其風景與特色,而且,雖高一層有別樣風致,但總是以其下層為基礎的。技、藝是社會性的範疇,它追求的是社會秩序中所呈現的規則與美,書者在體驗這種規則與美時,會自然將其流露於書法語言,古代傑出書家的作品是我們這些後來者解讀他們曾經的審美境界的媒介。道是技、藝之上的境界與語言,是技、藝之升華,是超個人功利性的,是人作為自然人屬性的一種反映。書法中的「道」是古哲參透萬物變化之理而得的大智慧,亦是後來習書者得以了悟解脫之法門。

學習書法亦如參禪,臨帖是與古德對話,這是一個縝密的還原過程,既須澄心靜性,又須空明活潑,是由「死」得「活」法。學書法的「入帖」「出帖」即是言此。入帖為就規則,出帖為得活法,其階段略同於禪修之「戒、定、慧」:戒為去積習雜念,去後方能定,定者有恆一信念、目標也。定為舟,慧是岸。定是法則,慧歸自由。如視戒為澄心,定為修持,慧則為神遊。以書法喻:戒為去積習,定為入帖,慧為出帖。

任何一門技藝,達到極致時,都通於「道」,道是指一種普遍的規律,是可打破門類區別而對話的「語言」,所謂萬事「理通」。和別的技藝相比,書法是一種自覺追求道、理的藝術,書寫者通過長久不懈的書寫訓練,在達到掌握嫻熟技法的同時,對古人經過分析、總結、實踐而將既得經驗附加在這門技藝上而形成的道、理也通過解讀,得以深刻理解與掌握。掌握這些道、理的目的是明白人生的價值,這是任何一種藝術的終極追求。古賢們將一生之經驗歸結為藝術實物,後來者通過解讀藝術實物,得到古賢們一生的經驗,這是人類進步的捷徑,也是藝術的一種實用價值。關於書法,後來者通過臨摹,從掌握古人的書寫規則到把握古人的精神脈動,從他們遺留在書法實物上的痕迹去還原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得以隔世交流,所謂「與古人游」。

持久的書寫類似於一種修持,無論是臨摹,還是自由揮灑,只要是認真不苟,都具這種性質。由章法、結構到點畫細微處,以至對水墨由筆力而送入紙的獨特感受,是由一個從宏觀到微觀的體驗。所謂點畫外一世界,點畫內一世界。修持便是一種向恆久規律的無限靠近,去除炫目、耀眼的誘惑,追求內心的平靜。

書法就如一葉舟,是渡習書者到人生彼岸的。舟的結實、實用就如技,舟裝飾得漂亮美觀就如藝,舟渡人上岸是道。

孫稼阜草書斗方(2005年)一音演說,隨類各解。

行楷苟利豈因聯(2016年)

行楷亦聞即發聯(2016年)

行草條幅(2004年)我有三尺匣,白石隱青鋒。一藏三十年,不敢輕開封。無人解舞術,秋山鎖神龍。

行楷衛俊秀先生墓碑陰(2002年)

草書清氣心生條幅(2017年)

草書條幅(2008年)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行草條幅(2016年)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

節臨《散氏盤》《開通褒斜道》《雲峰山刻石》《瘞鶴銘》橫幅(1999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報·書畫天地 的精彩文章:

全國第四屆草書展入展作品點評
【當代名家】——徐銀東

TAG:書法報·書畫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