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收藏奇石超過一千件,她的「品石軒」,開創了中國女性個人石展的先河!

收藏奇石超過一千件,她的「品石軒」,開創了中國女性個人石展的先河!

31

石頭媽媽

人物簡介:羅秀英,祖籍廣東東莞,1927年生於香港,50年代到新會定居。60年代後期開始與石頭結緣,收藏奇石超過一千件,享有「石頭媽媽」的美稱。1990年在廣州舉辦的個人石展開創了中國女性個人石展的先河。1994年參加在柳州舉辦的第二屆中國寶石展。2000年在會城盆趣園開辦石頭媽媽奇石展館。

秀英, 這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名字, 在中國, 名叫秀英的女子難計其數。而我所認識的羅秀英,卻絕非尋常的女流之輩,她是中國第一位舉辦個人奇石展覽的女性。

英姨前半生的經歷並無波瀾起伏,先後在新會美術工藝廠和新會木器廠工作,1968年當上木材採購員後才開始她的傳奇人生。

當採購員要長期出差,那個年代很少有女人願意當採購員,英姨卻不介意長年累月的走南闖北,終於磨練出天不怕地不怕的膽識。那時候,她經常到廣西和貴州一帶的山區採購木材,當她行走於崇山峻岭與懸崖峭壁之間,常被一些奇形怪狀的樹木吸引,於是,閑暇時就撿一些精緻小巧的樹頭回家當盆栽。幾年下來,家裡的盆栽已經小有規模了。可是,因為她一年中大部分時間在外出差,歸家時往往會見到盆栽枯死的慘狀,令她非常心痛。她向廣西柳州一位園藝師訴說自己的遭遇,園藝師提議她玩石,因為石頭永遠不會死。於是,她對盆栽的愛漸漸轉移到石頭上。

▲播音:新會電台節目主持人 曉耘

從此,英姨在出差途中開始留心收集各種稀奇古怪的石頭,並像燕子銜泥似的艱難地將石頭帶回家。偶爾遇到好看或有趣而自己又搬不動的巨塊石頭,她會豪爽地花上一筆錢租車運回新會。她每次出差歸來,家裡就會多了幾塊石頭。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尚未盛行賞石,左鄰右里都覺得她撿石的行為有些怪異,幸好丈夫與孩子一直理解她對石頭的狂熱之情,並最大限度地容忍著石頭對家庭空間的侵佔。到了80年代,家中已經是奇石滿屋了。她將家中的客廳布置成奇石展覽廳,並取名為「品石軒」。

退休後,英姨在收藏石頭方面投入了更多的時間與精力。花甲之年,她又做出驚人之舉,籌辦個人奇石展覽。她花高薪請了兩位民間木雕師傅為她選定的奇石製作石頭配座,整整籌備了兩年。

1990年,英姨將大部分石頭搬到廣州,在流花西苑「品石軒」舉辦個人石展,開創了中國女性個人石展的先河。當時適逢中國民間賞石活動開始復甦,眾多的奇石愛好者聚集「品石軒」,以石會友。其中一塊造型像一頭豬的石頭,得到著名畫家關山月的賞識,親自為它取名為「福豬」。

深圳植物園的有關負責人欣賞了石展後,誠意邀請英姨到深圳植物園的景區展覽。於是,英姨和她的奇石輾轉到了深圳植物園的「天上人間」景點。展覽期間,適逢1992年鄧小平南巡時到深圳植物園植樹,欣賞了她的奇石。泰國奇石研究會會長周鎮榮等中外石友紛紛收藏她的奇石,中外傳媒競相報道她的奇石生涯,令她名聲鵲起,「石頭媽媽」的美稱也由此流傳開來。奇石界的人不一定都認識羅秀英,但都知道廣東新會有一位「石頭媽媽」。

後來,因為身體欠佳,英姨帶著她的寶貝石頭告老還鄉。她和石頭們擠在會城餘慶里的一間老屋裡,面對滿屋石頭,想到了自費修繕奇石展館。

在新世紀的第一個勞動節,位於會城盆趣園的「石頭媽媽奇石展館」隆重揭幕,300多件奇石吸引了無數觀賞者,當時已經73歲的英姨滿面笑容地穿梭於兩個展廳之間,為觀眾當義務講解員。

後來,英姨的家已從餘慶里搬到了圭峰東路,石頭們也跟隨她住進了比舊屋寬敞幾倍的新居。正因為有了眾多石頭的陪伴,英姨晚年的獨居生活也不覺得寂寞。英姨的兒子在香港當園林設計師,他每逢回鄉探望母親都要住酒店,熟悉他家庭情況的朋友感到奇怪:「你媽媽不是已經搬進了大屋嗎?你怎麼還要住酒店呢?」他笑答:「我媽媽的大屋已經住滿了石頭,再也沒有空房讓我住了!」當然,兒子並沒有責怪母親的意思,相反,他非常支持母親玩石,母親搬進新居後,他發揮園林設計師的靈感與才華,親自為母親設計了一個優雅的園林式露台,讓母親在賞石之餘能有一個品茶論石的好地方。

▲羅秀英為這塊形似輪船的奇石取名為「鐵達尼號」。

(譚劍華攝)

我每次拜訪英姨,她都拄著拐杖帶領我參觀她的地下奇石館。她曾摸著一塊黃色的靈壁石向我介紹:「我給它取名為美人圖,你試試從不同角度細心看看,可以見到十多個美人呢!」我細看石頭的紋理,果然神似美人頭像。她還巧意地將分別凸顯梅花、蘭花、菊花和竹子圖案的四塊奇石擺在一起,拼成妙趣橫生的「石中四君子」。

她收藏的奇石,有不少是號稱「中國四大名石」的英石、黃蠟石、靈壁石和太湖石,還有墨石、菊花石、孔雀石、雞血石、水晶石等數十種石頭。

古人云:「心參意象開奇境,石不能言最可人。」一塊奇石就是一部無字的天書,玩石者需依靠豐富的想像力去發現個中的藝術與奧秘。她喜歡以寫意的眼光去品賞石頭的美,常在似與不似之間漸漸悟出石頭的語言。她深信石頭是有靈性的,因此給許多奇石取了名字,一塊造型酷似台灣省地形的石頭,她取名為「台灣寶島」。 還有「孔雀開屏」、「大禹遺迹」、「 達摩面壁」、「鐵達尼號」等等,讓人看後會心一笑。

「偉人筆跡」 則是她最得意的藏品,這是一塊貴州沙岩石,其中一面赫然凸顯草書「毛澤東」 三字,酷似毛澤東本人的簽名。其實這塊石頭的來歷很平常,是她從一堆被農民廢棄的石頭裡撿起來的,起初不以為奇,只是發現那些紋理看起來頗像一個「壽」 字。後來,廣東電視台記者到她家拍攝奇石專輯,無意中將「壽」 字倒過來看,竟意外地發現了酷似「毛澤東」 三字。從此,她將這大自然的絕筆視為珍寶。她還請人為這塊奇石拍了照片,分贈給親朋好友留念。

英姨對我說,玩石不僅能收穫快樂,還收穫友情,她常在家中接待來自全國各地的石友。有的石友不遠萬里從外國搭飛機來探望她,特別讓她感動的是,廣西一位素不相識的陳先生專程來到新會,親自將他珍藏多年的一塊命名為「延安」的大墨石贈送給她。

英姨還告訴我,她在中年時代做過一件瘋狂的事情。她到廣西柳州出差,看中了一塊漂亮的石頭,但沒有錢買下來。她回家後毫不猶豫地賣掉了一枚金戒指,帶上用金戒指換來的錢坐車到柳州買下那塊心儀的石頭。這個只迷戀石頭不迷戀金銀珠寶的脫俗女人,從來捨不得花錢打扮自己,即使到了晚年也不後悔自己對石頭傾注的痴情。

我凝望著站在石頭叢中的英姨,那一刻驀然明白了她為何不需要金銀珠寶的裝飾,因為這滿屋奇石的光芒已經將她的笑臉襯托得嫵媚動人,也將她的生活點綴得色彩斑斕。

常言道,樂石者壽。英姨晚年曾發生過四次中風,結果都能奇蹟般地重新站立起來。她告訴我,玩石令她變得堅強,她四十多歲就成為寡婦,石頭伴隨她熬過了喪夫之痛,成為她的精神支柱。

她年過八旬之後,基本上足不出戶了,朝朝暮暮就在奇石世界裡自我陶醉,看看這塊,摸摸那塊,每天賞石十幾個小時也不覺得厭倦。和心愛的石頭在一起,她很容易進入忘我境界,忘記寂寞,忘記煩惱,忘記疾病,有時甚至忘記吃飯。

英姨居住在二樓,她每天都要跨過23級台階才能到達一樓的奇石館與心愛的石頭見面。去年年底,她跌倒後卧床一個多月,重新站起來之後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請木工在每一級樓梯上加建一塊木板,將梯級一分為二,以便她扶著拐杖上落。從此,她走向奇石館的台階就從23級變成46級了,儘管每一步都走得那麼艱難,但她願意走,因為這是一段通往無憂之境的台階,只要踏上這段台階,她就聽到了石頭的召喚!

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傳說中的石頭會唱歌,已經賞石四十多年的石頭媽媽就是一個聽得見石頭唱歌的幸福女人,她甚至看得到石頭的微笑!一個奇石收藏家,賞石賞到如此奇妙的境界,想必是沒有遺憾的了。

2012年4月27日,英姨在睡夢中與心愛的石頭永別了。生命的句號劃得如此平靜,如此安寧,也許是英姨通過戀石修來的福祉吧!

▲英姨與作者合影。(譚劍華攝)

(本文出自《緣來結識你》)

運營丨新會廣播電視台新媒體中心

作者丨黃文婷

編輯丨陸曉霞

責任編輯丨陳長燦

監製丨夏景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相約新會 的精彩文章:

國際足聯球探齊聚新會,他們是為了找這些人……
她是「中國好人」葉群壯的妻子,英雄離開後,她扛起了家……

TAG:相約新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