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典的誕生——《永樂大典》編修緣起

大典的誕生——《永樂大典》編修緣起

類書,是我國古代一種大型資料性書籍,大致相當於現在的百科全書。《藝文類聚》、《太平御覽》、《古今圖書集成》等耳熟能詳的書籍都是類書的傑出代表。然而,若要選出一部冠絕古今的皇皇巨著,則非《永樂大典》莫屬。《永樂大典》成書於明成祖朱棣永樂年間,由「黑衣宰相」姚廣孝、「大明奇才」解縉等主編,共一萬一千零九十五冊,約3.7億字,其規模之浩大、內容之宏富,遠超前代類書。其保存了大量14世紀以前中國珍貴的文獻,使得不少已經失傳的典籍重現於世,我們只要稍舉幾例:《舊五代史》、《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續資治通鑒長編》、《水經注》等都是從《永樂大典》中輯錄或校補的,就能知道《永樂大典》是當之無愧的「輯佚古書的淵藪」。

那麼,這樣一部前無古人,很有可能也後無來者的曠世大典,為什麼會在明朝永樂年間誕生呢?明成祖朱棣為什麼會想要編修這樣一部大典呢?

中國曆來有「易代修史、盛世修書」的傳統。唐朝建立之初,唐高祖李淵就下令編纂大型類書《藝文類聚》;貞觀年間,唐太宗李世民命孔穎達等修《五經正義》;大規模官修正史為著名的貞觀之治添加完美的註腳;北宋太宗、真宗時期完成宋朝四大部書《太平廣記》、《太平御覽》、《文苑英華》、《冊府元龜》;清朝康乾盛世也修有《古今圖書集成》、《四庫全書》等。「雄武之略,同符高祖」、「成功駿烈,卓乎盛矣」的明成祖朱棣,自然也是要「盛世修書」的。

纂修典籍不僅是中國古代保留、整理歷史文獻的重要手段,也是歷代弘揚傳統文化、炫耀文治的最好措施。而對於朱棣來說,編修《永樂大典》又不僅僅是炫耀文治這麼簡單。

朱元璋晚年時,長子朱標去世,皇太孫朱允炆即位,是為建文帝。其在位期間,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削藩」;而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青年時期即就藩北平,成為鎮守明代北方邊防的藩王之一。兩人的矛盾愈演愈烈,最後朱棣以「清君側」名義起兵靖難,歷時四年,成功奪下皇位,建文帝於最後的戰火中不知所蹤。朱棣即位,成為明朝歷史上第三位皇帝,年號永樂。

靖難之役(唐國強飾演朱棣劇照)

這段歷史在我們現在人看來,只不過是成王敗寇,換了一個人當皇帝而已。而在禮法嚴明的明朝,朱棣的這個皇位是「大逆不道」造反而來的,得位不正。如果說朱允炆是一位暴君也就罷了,偏偏他性情溫和、善良純孝,曾經在朱元璋還在世的時候,就請求修改過一些過於嚴苛的律法,深得朱元璋本人賞識;即位後又親近文臣,革除朱元璋朝的一些弊政,有人稱當時的朝廷為「秀才朝廷」。所以,當時還是有相當數量的朝臣寧死不屈,擁護朱允炆的「正統」,反對朱棣的「篡位」。朱棣本就以軍事行動奪取皇位,又以比較殘暴的手段對付建文舊臣,比如方孝孺、景清等,被殘忍地「誅十族」、「瓜蔓抄」。方孝孺是「天下讀書種子」、景清曾經高中榜眼,「讀書的種子」都斷絕了,一時間人人自危,對朱棣的臣服只是迫於淫威。因此,完成文化事業上一件了不得的偉大工程——修書,是當時歷史節點上最好的選擇:不僅能夠炫耀文治,證明他朱允炆能夠完成的事業我朱棣一樣能做的很好,甚至更好;還能夠籠絡人心,鞏固政治,將天下飽學之士彙集到自己身邊,讓他們能夠發揮自身的價值,認識到朱棣不僅是一個可以征戰四方的將領,更是有心致力於文治的皇帝;客觀上又能夠對截止到當時的歷史文獻做一個集大成的整理,保留文脈,可謂是一舉多得。

然而,要成就這樣一件偉大的工程,僅僅依靠皇帝的個人意志是難以完成的。我們現在能夠擁有這樣一座巨大的文化寶藏,是當時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

首先,朱棣本人確實是一位具有雄才偉略的君主,天生是「干大事」的人。建文帝朱允炆不一定有朱棣的豪邁氣概。歷史上,朱棣是一位能夠與漢武帝、唐太宗比肩的帝王。略數他完成的功績:五次親征蒙古,守護北方邊境,做到了「天子守國門」;設置奴兒干都司、貴州承宣布政使司、哈密衛、交趾布政司等,使明代 「幅隕之廣,遠邁漢唐」;派鄭和下西洋,完成了人類航海史上的偉大壯舉;遷都北京,奠定了首都的基調,影響至今……這些功績,完成哪一樣,都足以名留青史,朱棣卻將這些集於一身。由此也可見,朱棣的性格就是要麼不做,要做就一定要做到最好、做到極致。修書也是一樣,要修就修規模最大的書,「凡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於天文、地誌、陰陽、醫卜、僧道、技藝而言,備輯一書,毋厭浩繁」,這是朱棣本人文治武功、開創盛世的決心,更是當時中國顯現的大國氣度。

朱棣

有了朱棣的全力支持,大典還需要一位才識過人的纂修官,他就是解縉。解縉被稱為「大明奇才」,關於他充滿才氣而又悲劇的一生,又是單獨的一個故事了。在這裡我們只需要知道,解縉不僅本人才高八斗,完全能夠勝任主持纂修這樣一部大典的工作,而且他早在洪武朝,就向朱元璋提過編書的構想:「願集一二志士儒英,臣請得執筆而隨其後,上溯唐、虞、夏、商、周、孔之華奧,下及關、閩、濂、洛之佳葩,根實精明,隨事類別,以備勸解。刪其無益,焚其謬妄,勒成一經,上接經史,豈非太平製作之一端也歟。」只不過當時因為各種原因沒有施行。解縉在後來經歷了若干次政治危機,居然還能安然度過危機四伏的洪武朝,並在永樂朝得以完成編修大典的夢想,不得不說是「為大典而生」了,而編修《永樂大典》,也成為解縉人生最大的閃光點。

最後,也是最堅實的基礎,是當時明朝的國力恢復,足以支撐《永樂大典》的編纂。修這樣一部大型的類書,實際上拼的是整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早在朱元璋時期,就特別重視國家的文教事業,對圖書有寬鬆的政策。洪武元年八月,詔除書籍稅:「書籍田器等物,不得徵稅」,將書籍與農具提到相同的高度。除此之外,朱元璋還注重前朝圖書的徵集,還在戰爭之中,就令有司「求訪古今書籍,藏之秘府」;明朝成立之後,也多次「遣使購天下遺書善本,命書坊刊行」。所以說,當時的南京,盡收宋元藏書,為後來朱棣修《永樂大典》奠定了基礎。同時,從朱元璋到朱允炆再到朱棣,實行的都是與民休息、恢復生產的政策,國力逐步提升。到永樂朝,沒有了朝代建立之初的動蕩,已經到了盛世修書的最好時機。有一次朱棣問解縉文淵閣的藏書情況,解縉回答說還有一些缺略。朱棣當即表示:「即使尋常人家還知道藏書,何況這麼大一個朝廷?」於是下令遣使訪購圖書,「惟其所欲與之,勿較值」。「勿較值」,不在乎價錢,簡直是大寫加粗的「不差錢兒」啊!

朱元璋

南都繁會圖 局部

《永樂大典》是當時特定歷史背景的產物,更為當時那段歷史添加了最濃墨重彩的一筆,值得我們每一個人銘記。

文內配圖來源於網路

好物推薦

永樂大典畫芯

每日抄書

展覽期間,每天會推送次日抄書預告,敬請關注~

看《永樂大典》,迎戊戌新年

2017

02-10

抄書頁:「人文之興」

2017

02-11

抄書頁:「與治同興」

作者 真真三產

編輯 馬牡丹、孟孟

排版 大月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津街七號 的精彩文章:

青蛙兒子不回家 增福財神來敲門

TAG:文津街七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