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救過周恩來,保過劉少奇,為國立下汗馬功勞,然而,卻幾乎沒人知道他的名字

救過周恩來,保過劉少奇,為國立下汗馬功勞,然而,卻幾乎沒人知道他的名字

今天是大年三十、除夕,合家團聚的日子!

除給戰友們拜年,今年除夕,占豪想講一位幾乎不為人所知、卻為國家奉獻一生的英雄革命者的故事。通過這個故事,也想向所有還奮鬥在一線的無名英雄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節日的問候,道一聲:你們辛苦了!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曾經的中國

戰火紛飛,內憂外患

餓殍遍野,滿目瘡痍,任人宰割

比今天的敘利亞、伊拉克、利比亞還要慘

……

堂堂中華,血性兒女

我們沒有屈服!

面對炮火,迎著血淚,我們奮起反抗!

在伸手不見五指,看不到未來的黑暗中······

最熱血、最可愛的中華兒女們,用自己的血肉推動著歷史的前進!

青春年少,強忍怒火

懷揣著對國家民族深深的愛與滿腔熱血

一個人

悄悄地

隱蔽在了茫茫的黑暗中

等待那一次次為國立功的機會!

小學文化

卻自學所有特工技能

年輕時為國奉獻青春

為革命拋灑熱血

老了

成了一個和藹可親的大院老人

用自己的毅力作筆

用自己對生活的熱情作墨

搖身一變

成了一位妙筆生花的畫家

然而

事實上

他是幾乎無人知道的無名英雄!

是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國家和民族的一個優秀的中國人!

15歲甘願放棄穩定收入加入八路軍

目標是前線殺敵!

18歲

成為一名優秀的情報員

看似沒有硝煙,卻行走在刀尖上

在敵人的眼皮底下

為前線送去一封又一封生死攸關的電報。

此後

從棗園情報組到孤身闖北平

再到新中國成立,他一直在奉獻自己的青春!

他文能偽裝成外事幹部,獲取機密

武能救周恩來總理,保護劉少奇主席!

對民航、國防的發展都有重大貢獻!

情報人員、諜報英雄

似乎離我們很遠

其實,很近。

因為,他——是一位戰友的爺爺。

不久前,他老人家悄悄地、永遠離開我們。

他的名字,叫董希孟!

下面,就是他老人家這一生走在刀尖上的傳奇故事······

中華好少年,為救國而展翅!

1923年1月31日,董希孟出生在河北省博野縣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那個年代,戰火紛飛,民不聊生。因為太窮,四年級的他就無奈輟學,小小年紀就開始扛起養家重擔,在學校當校工掙點雜費貼補家用。

當時,中共地下黨在董希孟所在的解村小學設有交通站,校長蔡雲嶺是交通站負責人。這個聰穎好學,敦厚樸實,助人為樂並且誠實守信的小小少年,引起了他的注意,於是便經常給他講革命道理、民族大義。經過一段時間考驗,董希孟被吸納為地下交通員,那一年他才15歲。從此,他便和情報工作結下了不解之緣,並為此在隱蔽戰線上奮鬥並燃燒奉獻了自己的一生。

由於表現優秀,1939年5月,16歲的他被蔡雲嶺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立志為黨的事業、為國家民族解放奮鬥自己的終生。同年10月,16歲的他為了實現心中的民族大義,決定放棄校工這份穩定的收入,瞞著家人參加八路軍。雖然蔡校長有些捨不得,但看年少的董希孟去意已決,拍著他的肩膀深情地說:「我相信你,走到哪兒,都會是好樣的,你是我一手培養起來的,我真的捨不得你走,可是,在民族大義面前,我又不能阻止你的壯舉……"

他,從此展開了自己的革命翅膀,開啟了奮鬥的一生!

蛻變,成為中共優秀的諜報員!

河北無極縣內的一個小村子,是八路軍冀中二分區教導隊所在地,董希孟在此入伍並正式接受訓練。1940年5月,根據中央指示,要在學員中優中選優,選13位年輕、有文化、政治可靠、學習成績優秀的同志去延安學習,董希孟就成為這次選拔中優秀的一員。

在組織宣布決定後,董希孟心情無比激動,他知道延安有"抗大",有"魯藝",更是黨中央所在地,他暗下決心努力學習,為國家民族解放出一份力。到了延安,他們被送到延安通訊學校學習。對於通訊多數學員都不太理解其重要性,直到中組部同志進一步說:「無線電通訊是當今的科學技術,是黨中央的嘴巴和耳朵,黨中央指揮聯絡全國各個抗日戰場和抗日前線,都需要通訊。否則,這場全民抗戰就不會取得最後的勝利······這比你們直接上戰場去殺敵,意義要重大多了。」

董希孟暗下決心,一定要學好技術,做好黨中央的嘴巴和耳朵。董希孟學習了數學、電物理學、英語、收發報機的工作原理及技術、文學等等。只有高小文化程度的董希孟,經過虛心求教刻苦練習,在結業時教員給予的評語是:手法嫻熟,節奏分明,清晰動聽,毫無差錯。

畢業後,董希孟被分配到中央社會部,時任副部長是李克農,他對學員們說,你們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戰士,都是共產黨員,政治上可靠,在通校的學習出類拔萃,選你們來學習情報業務,是黨對你們的高度信任。你們要做好終生獻身情報工作的思想準備,不為名不為利,甘當無名英雄。

經過兩三年時間的錘鍊,董希孟由一名共產黨的地下小交通員,蛻變成了中共中央的一名諜報人員,並為此奮鬥了自己的終生!

刀尖上跳舞,他九死一生!

董希孟被分配到中央社會部後,又再次被分配到了蘇軍駐延安棗園的情報組,當時董希孟並不知道是怎麼回事,直到解放後原國家安全部副部長劉志漢告訴他那段中蘇情報合作的背景,他才知道原委。

原來,二戰時期,共產國際需要在中國境內搜集日軍情報,由於蘇聯人的相貌特徵不便在中國從事秘密工作,為方便起見,斯大林不得已給毛澤東發了密電,請求中共支持。最終,雙方商定,由共產國際遠東情報局派聯絡小組常駐延安,負責領導、指揮和協調情報工作,並負責培訓中國的情報人員,然後選派精幹人員打入華北、東北和綏蒙等敵占區,專職為蘇軍服務。毛澤東深思熟慮後,同意斯大林請求並要求情報資源兩黨共享。最後,在毛主席授意下,李克農同志組建了為蘇聯服務的中國情報網,主管並負責中共方面的具體事務。因此便有了駐延安的蘇軍情報組,董希孟等人就是情報訓練班的第一批學員。

經過三個月蘇聯專家的培訓,董希孟學習了秘密工作所必要的素質和技能,秘密工作的特點及其作用等理論,反偵察訓練,隱蔽訓練,情報謀略,邏輯分析判斷,心理學研究等等。1941年6月,按照中社部和蘇軍情報組部署,董希孟和張克敬被派往綏遠省會歸綏市(今呼和浩特市)建立情報站。那一年,董希孟才18歲,剛剛成年。

要到歸綏須途徑內蒙大青山,當地環境殘酷、行使惡劣,進出極其危險。為確保電台安全抵達目的地,八路軍120師特派一支很有戰鬥經驗的騎兵連護送董希孟二人和電台進入大青山。

那是一場血與火的洗禮,董希孟、張克敬在騎兵連,為保住在大青山的電台與敵人打起了游擊戰。在那場電台保衛戰中,很多同志犧牲長眠在大青山(見董希孟發表在《國家安全通訊》2000(10)的《壯行大青山》)。由於電台電池耗盡,董希孟於1942年7月返回延安棗園蘇聯情報代表處,又參加了一期大功率電台的學習並待命。

1943 年冬,董希孟被委派到北平做地下工作,代號為「龍」。當時,中央給北平地下工作的任務是:做好職業掩護,設法打入敵人內部。而董希孟到北平的任務是,儘快建立情報站,與中央建立電台聯絡。

當時,北平被日軍重兵把守,要想在敵人嚴控的眼皮子底下建立北平電台非常困難。但董希孟授命後,依然孤身智闖北平,時年他才20歲。1944年5月8日,在北平地下黨的秘密接應及精心策劃和掩護下,董希孟安全進入北平城。進入北平後,在北平地下組織的幫助下,董希孟以義隆商行夥計的身份作為掩護,成功地潛入了北平,打到了敵後。

為了彌補彌補經費的不足和便於情報收集,1944年7月董希孟又打入了日本人的「麻產改進會保定支部駐北平辦事處」正式工作,辦事處設在東單蘇州衚衕老前局1號,職務是勤雜工。在日本人的機關工作,身份更便於掩護,這期間利用工作之便,對聽到看到的日本人的動向,經過分析研究和整理,將有參考價值的情報及時交給了地下交通員。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後,國民黨部隊接管北平,董希孟重新回到義隆商行,並繼續與自己的上級彭昕同志以商人和帳房先生掩護繼續在北平做地下工作。不久,彭昕又擇機打入國民黨內部,成了「國民黨河北省黨部行署專員」。於是,大量北平的國民黨情報又通過董希孟操作的電台發到了中央。

在北平建立電台非常困難,因各種原因不得不經常搬家,最後北平的情報站竟被建在了一座關押政治犯監獄的斜對面。那裡戒備森嚴經常盤查,就在這個危險的地方卻成了中共情報站,真是藝高人膽大。諜報員每次發報時,很容易被定位偵破被捕,是真正行走在刀尖上工作。為了避免工作是被抓,董希孟發報時都是將手槍和手雷放在身邊,隨時準備在危難時與敵人同歸於盡,和電台共存亡。

雖然,潛伏在北平的諜報人員都非常謹慎,但還是出事了。1947年9月,由於電台工作時間長和定點定時等疏忽,被國民黨保密局偵破,繼而由於叛徒出賣順藤摸瓜,使得中共北平地下電台遭到嚴重破壞,以至於涉及到西安、蘭州、瀋陽、承德等地的整個情報系統,是中共情報史上一次重大損失。被捕情報人員數十人,牽連被捕百餘人,其中甚至有蔣介石文膽陳佈雷的女兒陳璉和女婿袁永熙。更慘重的是中共地下黨的秘密情報員:國民黨第十一戰區長官司令部少將處長謝士炎、軍法處少將副處長丁行、代理作戰科長朱建國、少校參謀石淳、空軍司令部參謀趙良璋被捕並遭殺害壯烈犧牲,史稱「北平五烈士」。

由於董希孟名義上屬於蘇軍情報網,和被破獲的電台不是同一個系統,沒有橫向聯繫,按指示的地點、時間、暗語交接時雙方互不相識,所以免遭厄運。「北平諜案」後,蔣介石曾興高采烈地親飛北平犒賞有功人員,保密局的鄭介民、毛人鳳等亦狂妄地聲稱「搞垮了中共情報界半壁江山。」然而,他們哪裡知道,在北平至少還有三個蘇軍情報站的電台在同時為中共工作,其中就有董希孟控制的一部電台。也正是這三部電台,在接下來與國民黨的慘烈鬥爭中繼續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1949年2月,北平被解放。

1949年9月末,為了防止國民黨特務在開國大典上搞破壞,董希孟受中央軍委情報部部長李克農欽點參加開國大典遊行,負責保證開國大典安全。

新的挑戰——在境外保護國家領導人安全

1958年8月,周總理指示民航總局準備新開闢印度、印尼、尼泊爾和香港四條航線,並建立辦事處。組織上考慮到董希孟在北平搞地下工作多年,經歷過日本和國民黨統治時期,相當於在國外差不多,所以就把這項艱巨任務委派給了他。

事情來得太突然了!高小文化、外語一竅不通、民航業務一點不懂,對於已經35歲的董希孟來說的確是個很大的挑戰。然而,對於一個將服從組織視為生命的情工人員來說,這不是能不能幹的問題,而是要必須干好的問題。很快,董希孟就開始學習作為航空站站長的業務知識及外語。半年下來,他以優異的成績結業。這樣的適應能力,除了情工背景和個人天賦外,更重要的是面對挑戰的勇氣、堅定的信仰和對組織的絕對忠誠。1959年8月,緬甸仰光民航辦事處第二任主任因故奉調回國,董希孟接任了此職。

我們都知道,1955年4月11日發生了「克什米爾公主號」事件,周總理的專機被炸,幸虧周總理臨時改線逃過一劫。這次慘痛教訓後,中國民航和駐各國使館對國家領導人出訪安保措施高度重視,絕不能出半點紕漏。董希孟在民航住仰光辦事處工作的六年時間裡,一共三次執行國家領導人出訪緬甸專機的安全保衛工作,辦事處與緬甸大使館及國家有關部門通力合作,出色地完成了保衛周恩來總理、劉少奇主席、賀龍、陳毅元帥專機安全的工作。

1961年4月緬甸總理吳努邀請周總理參加潑水節期間,台灣情報局就策劃在總理訪緬期間的暗殺行動。自1955年到1961年間,台灣情報局在東南亞地區共三次陰謀策劃謀害周總理,但均未得逞。其中台灣情報局策劃的所謂「丙案」,就是1961年4月周總理率團訪緬時針對總理的,將周總理化名「吉心人」,敵特的陰謀是,在周總理的坐車行進在仰光街道時用機槍掃射。

民航辦事處負責周總理專機和機組人員的安全,吸取「克什米爾公主號」的教訓。為了保證飛機的安全,專機抵仰光後民航辦事處人員立即抵達機下監視無關人員一律不準接近飛機,並派人值班,日夜24小時守衛飛機。並對機組人員實施安保措施,如住在辦事處外出時有專人陪同;伙食由專人製作,肉禽類全選用活物等以防止食物中毒;機組人員在機上的餐盒均由辦事處的廚師親自負責準備等等。最終,國民黨的刺殺計劃再次破產。

1963年,劉少奇主席準備出訪東南亞的印尼、緬甸、柬埔寨和越南四國,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最高領導人出訪。據可靠情報,台灣特務機關陰謀在劉少奇出訪時展開刺殺心動,敵情特別嚴重。時任空軍參謀長何延一親自約見被緊急召回的董希孟了解仰光情況,並向何參謀長說明,已經接到劉少奇主席訪問緬甸的通知,在此之前已就民航的職責範圍內,和緬航、機場、海關、緬甸的邊防檢查站(移民局)等負責人就劉少奇主席訪緬安保一事,做了周密的安排部署,並把具體部署情況做了說明。劉少奇主席訪緬期間,民航辦事處和國家有關部門通力配合,出色地完成了安保任務。最終,國民黨刺殺劉主席的計劃,又被我國情工人員能及相關部門的配合下成功破解。

耿飈任駐緬大使期間,一次周總理和陳毅老總對緬甸進行國事訪問後,耿飈大使設晚宴接待周總理及陳老總,董希孟參加了晚宴。周總理非常親切地同與會同志一一握手,當介紹到董希孟時,周總理說:「感謝民航,我是經常坐民航的飛機呀。」從總理的話中我們可以聽出,總理對民航工作非常肯定。此後,董希孟及在緬工作的民航同志,還負責過賀龍等國家領導人的保衛工作。

董希孟及同志們與周總理、陳毅老總、耿飈大使在仰光的合影

耿志遠(原中緬友協會長)看望晚年的董希孟

在緬工作期間,董希孟還開展了其它工作。譬如,獲得某國軍用機場資料,得到我軍方的高度重視,空軍有關單位專程到部里對董希孟提出表揚。二十世紀60年代美蘇太空競爭進入了白熱化時期,周總理指示部里儘快獲得航天技術方面的有關情報,董希孟受命調動國外資源,僅用了18天,一塊宇航方面的關鍵材料樣品就擺到了周總理的案頭。在境外期間,董希孟建立的外圍有意無意地為祖國做了不少有益工作,為祖國解決了一些棘手問題。

譬如,1964年,中緬間有一項關於民航方面的貿易往來,按協議緬政府有一筆3000萬美金的對華應付款,但當時黨、政、軍最高領導人吳奈溫,為了迎合反華勢力,有意拖欠遲遲不付,通過正常的外交途徑多次交涉未果,董希孟找到緬甸愛國華僑林先生請求協助解決。林先生和吳奈溫弟弟是好友,便利用這層關係自費疏通緬財政部和國防部,用非常規手段分三次(每次1000萬美元)暗度陳倉為祖國追回了這筆款項,當年的中國外匯儲備僅有1.66億美元。

一年後吳奈溫得知此事大發雷霆,查封林先生所有外貿所得資產,他被迫長期避居香港不能回緬。林先生是成功的企業家,更是熱衷公益事業的慈善家,他對祖國對家鄉的熱愛,是切切實實付諸於實際行動的,他把一生的大部積蓄都捐給了福建泉州家鄉的醫療和教育等事業,建醫院、一所中學(錦水中學)、兩所小學、影劇院及修橋造路、為鄉村架設電纜等等,同時還以林先生夫婦的名義設立了教育基金和醫療基金。

再攀藝術高峰

落後就要挨打,我們老一輩的革命家們深深得懂得這一點。1969年,董希孟結束了10年的民航工作。回國後,他大部分時間仍從事有關外聯方面工作,在此期間,他負責參與和直接組織獲得的有關國防高科技的情報,使國家在國防科研工作方面少走了許多彎路,為國家節省的國防科研費用可用天文數字計。

董希孟是行伍出身,從小就跟著村裡的戲班子學藝,空翻斤斗、舞槍弄棒等練就了一身武術軟硬基本功,刀槍劍戟各種套路練得爐火純青。上世紀50年代,在部領導的支持下,曾在機關紅樓禮堂演出過一些劇目,象:西天取經、芭蕉扇、夜戰馬超、盜御馬、借東風、打漁殺家、十一郎、刺八節、龍鳳呈祥等。特別是孫猴子的金箍棒,在舞台上耍得得心應手,受到領導和同志們的好評,是當仁不讓的武生台柱子。從革命一線退休後,幹了一輩子革命的董希孟,還真走上了藝術的道路。但讓家人意外的是,他沒有選擇打打太極什麼的,而是選擇了完全沒有任何基礎和天賦的書法與繪畫。

然而,就是這位沒有任何繪畫基礎的花甲老人,硬是憑著自己的勤奮好學、潛心鑽研及不懈努力,在書法和繪畫藝術上不斷取得進步,到80歲時竟然成功舉辦個人書畫展。20多年來,他參加了國內各級大展,其作品進入了人民大會堂、軍博、政協禮堂、國際藝苑美術館等高雅殿堂。在參加《紀念毛澤東誕辰一百周年中國書畫展》上,其作品被組委會收藏。他干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的精神,又一次展現出一個情工人員的職業特徵。

情工工作是個特殊的行業,它看起來很酷,實則常與痛苦與煎熬,有時情感不能真實表達,有時為堅守信仰卻要做出違心選擇。董希孟入行後,按照行規就和親人、戰友、延安的同學同事中斷了所有聯繫,直到解放後依然有8年時間不能與家人有任何聯繫,家人甚至都認為他早已不在人世。

情工人員其實就是一個演員,他們每次接受新任務,就如同導演讓他們轉換角色。他們傾生命之力演好每一個角色,並不是期望增加粉絲,而是力求把不同人物刻畫得入木三分出神入化,以達到隱蔽自身獲取情報為目的。

董希孟從一個窮孩子開始自己的情工使命,從扮演勤雜工、小職員開始,到新中國早期的外交官……,一次次角色的轉換,他始終不辱使命,不忘初心,恪盡職守,完成了國家賦予他的「角色」塑造。在他的「演藝」生涯中,沒有轟轟烈烈的壯舉,也沒有感天動地的情節,他的一生和隱蔽戰線上千千萬萬個默默無聞的情工人員一樣,始終牢記周總理對情工人員的重託:「有苦不說,有氣不叫;顧全大局,任勞任怨。」並以此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默默地為黨工作。

董希孟的隱蔽人生是他胸懷坦蕩,光明磊落,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對黨絕對忠誠,甘當無名英雄的具體體現,表現了一個情工人員的高尚情操,他把畢生精力都獻給了黨的事業,獻給了國家和人民。

在其生命的最後一年,他認為到醫院過度治療除增加痛苦於延長生命無益,他不想再去浪費國家寶貴的醫藥資源,於是毅然決然地堅持出院,他說:戰爭年代我九死一生,多少戰友都犧牲了,解放後很多領導、同事也過早離世,能活到九十多歲四世同堂,還得到黨和國家給予的榮譽,我沒什麼遺憾了!

後來,在需要急救時,他甚至連120都不讓打,他就這樣坦然地面對死亡。家人懷著極度矛盾和複雜的心情,但又不得不尊重老人的意願。

最終,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董希孟同志於2017年11月30日22點50分溘然長逝,他是在家人的守護中平靜而安詳地走到了他人生的終點,享年95歲。

屹立似青松霜風可鑒丹心志

清明如皓月天地能容赤膽魂

董希孟與他的抗戰勝利七十周年榮譽勳章

占豪寫後感:

這是一篇老戰友分享的一位在情工戰線的老戰士的一生,發過來的資料非常翔實感人,讀來不禁讓人心潮澎湃,潸然淚下。於是,占豪決定為老爺子寫一篇記述老爺子一生的文章,也想通過老爺子的一生讓更多的人知道,在一些不為我們所知的戰線上,有很多人在為國家、為人民拋頭顱灑熱血。他們有赫赫戰功,卻不為人所知。

作為生在紅旗下、長在紅旗下的後輩,對老一輩革命者們的那種為國奉獻終生,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高尚情懷,真的感到無比的崇敬。

董希孟老爺子這位為共和國事業奉獻一生的偉大老戰士,實際上卻只是千千萬萬個奮鬥在一線的無名英雄之一。新中國之所以能夠不斷強大,我們之所以能夠安居樂業,他們的奮鬥居功至偉。然而,我們可能幾乎都不知道他們的名字,永遠都不會知道。

在除夕到來之際,占豪在這裡向奮鬥在一線的同志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並祝你們新年快樂!你們的辛勞,我們都懂!向你們致敬!

奮鬥在隱秘前線的英雄事迹,寫也寫不完

他們不會因為籍籍無名而抱怨

因為,他們燃燒的是拳拳的愛國之心!

謹以此文

獻給那些過去、現在和將來

都奮鬥在前線的英雄們!

向我們的無名英雄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

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占豪 的精彩文章:

他堪稱「國士」,救了無數中國人——西方天天研究,我們卻不知道他!
印度憤然拿下這一最牛世界紀錄,中國甘拜下風!

TAG:占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