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果父母勸不住,我們怎麼辦?——比流感更可怕的,是無法被說服的父母

如果父母勸不住,我們怎麼辦?——比流感更可怕的,是無法被說服的父母

腦洞大開的公眾號,激發想像力

手工段子科學育兒

一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一時間將城市大多數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掰開了揉碎了赤裸裸呈現在大家面前。

文中提到的關於親情,關於撫養子女,關於作為「偽中產」的我們努力想在人前掩蓋避而不談,但其實如空氣般如影隨形,切實存在的婆媳關係,翁婿關係,以及與老人思想觀念的衝突,生活習慣的衝突,無一不是我們周圍大多數人每天真實生活的最直白寫照

最平鋪直敘的敘述,卻如一記重鎚般敲打在每一個大城市生活的中年人身上:

「我們所引以為傲的一切,原來如此不堪一擊。」

作者原本有一個溫馨和美的五口之家,事業有成的中年,身體尚可的老人,可愛懵懂的女兒,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經歷了親人病故,幾近賣房的境地,時間之快,隔著屏幕的我都感到了那份錯愕。

拋開」中產「這個模糊的概念,全文字裡行間最讓我感同身受的,是我們擁有同樣難以被說服的父母

原作者的岳父,因為不顧勸阻,在北京最冷並且流感肆虐的季節,不穿上衣開窗南北通風,最終致病。

我自忖做人沒有原作者那麼成功,沒有那麼廣的人脈在危急時刻可以調動那麼多資源,但我看到一個和我們家所處的狀態非常相近的階段:

「下有懵懂幼童,上有固執老人。」

平心而論,原作者作為一個女婿,已經做到了自己所能做的:

在一開始就嘗試做了勸阻,發病後盡全力救治,為了尋找資源,求助親友,甚至打算賣房,所有這些都沒有一絲的含糊。

換做是我,我不能打保票能做到多好。

作者說:」雙方(自己和老人)都是為了孩子,互相忍受「,那一刻,很多人彷彿都看到了自己。

我們家有著跟作者相近的家庭結構,只不過岳父岳母換成了公公婆婆。

婆媳關係這把重鎚,我也是生完孩子後才有了深切體會。

那種驚訝,就好比「我們社會文明已經發達到如此程度了,我卻還要親自哺乳」一般。

我不止一次在內心os:

「在如此先進的社會,我卻還要像幾百年前的封建社會一樣,不得不面對婆媳關係!」

我自知不是一個乖巧聽話的兒媳婦,說話並不委婉,有時甚至直接得傷人,尤其是關於孩子的事,只要是涉及原則,並不想含糊。

作為一個嫁到南方的耿直愚鈍的北方兒媳婦,在面對一個土生土長的上海婆婆時,那種觀念的衝突,是外人無法體會的。

平時即使盡最大努力,確實也只能做到如作者所說:面子上過得去

但退一步回來說,生活不是面子上過得去就真的過去了

有些事,橫亘在面前繞不過去,比如孩子教育,比如家人健康,以至就醫,比如看似無關緊要,實則生死攸關的疫苗,跟面子無關,該堅持的,就堅持。

人到中年,為人女,為人妻,為人母,肩負的責任太重。

聽到被人打趣說油膩中年,我也只能苦苦一笑。

說實話,我常常感覺自己連油膩的資本都沒有。

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別說什麼油膩了,想想垂垂老已的高堂,膝下牙牙學語的幼兒,看看體檢單上飄忽不定的膽固醇指數,想到自己病不起倒不下我連炒菜都不想多放油

不管你願意不願意,不知不覺間你已經是一家之主,中流砥柱,是家庭,老人,孩子的最後一道防火牆,怎可一句」面子上過得去「就敷衍了事。

原作者所做並無可指責,同一屋檐下,有求於老人,翁婿關係在一定程度上比婆媳關係更難相處。

正如他所說:決定家庭地位的,並不是經濟地位,而是誰脾氣大。家庭生活中確實如此。

但存在的未必就一定合理。

打個不確切的比方,假如小女兒在流感肆虐的大冬天不穿上衣開窗吹冷風,要不要上去阻攔?

答案自然不言而喻:「小孩子自己沒有判斷能力,作為家長的我們責無旁貸要幫她做決定,而不是由著她的性子來。」

但面對固執的老人時,我們往往忽略了一些事實。

我們總認為他們有大半輩子的人生經驗,對自己的身體了如指掌,「我吃的鹽比你吃的飯還多」這句古訓真的有如緊箍咒般牢牢套在子女輩的頭頂。

雖然你明知可能會出事,但還是存了一絲幻想:「他們對自己有數」,從而輕易就聽之任之。

但其實不止是小孩對自己沒數,老人往往對自己身體更沒數。

老人小孩,老人有時候就像個孩子一樣。

英國數學家本傑明岡珀梓發現,在一定歲數後,死亡率會隨著年齡增長呈現指數型上升。譬如人類就是30歲後每8年死亡風險翻一番。

這是自然規律,是科學,不是誰倔強或者脾氣大就能挺過去的。

而作為一家之主的你,此刻最不該考慮的,就是面子。

作者雖然不幸,但反過來想,女兒和其他家人平安無事,這何嘗不是一種幸運。

其實只要對流感有一些常識,就知道,流感對2歲以下嬰幼兒,極易產生非常危險的併發症,而這後果,是我們所不敢想像的,誰都不敢冒這個險。

面對固執的父母,你並不是沒有選擇。

可能因為是作者性格的原因,很多事能得過且過就算。

家和萬事興,萬事和為貴本身並沒有錯,但涉及到一些根本的東西,必要時還是要充當黑臉。有些事,馬虎不得。

大家坐下來平心靜氣溝通也好,吵架也好,換一個人溝通也好,都只是手段

目的,是為了整個家庭的安危,這是每個家庭中流砥柱應該時刻刻在腦海里不能撼動的理念。

就像我經常跟隊友說的,有些至關緊要的事,一定要堅持,關係到整個家庭。

在我們家,已經不是有沒有衝突的問題,我們家與老人思想觀念的衝突,比我所能見過的周圍家庭的衝突都大。

但為了避免衝突而得過且過這一點,不應該是我們做決定時該考慮的主要因素。

在原則性問題上,我並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就行了,既然是一家之主,就要肩負起把航線往正確的方向引導的重任

可能表面上一段時間之內,老人會因為我的不同意見而惱怒,但拉長了時間再看,那點兒小情緒早就被時間沖淡了不值一提,但對家庭所帶來的益處會越來越明顯。

我對生活的態度就是:

「不要把自己交給命運,但記得把一切都交給時間。」

人到中年,看似漫不經心,實則處處如履薄冰,如臨深淵

你身後,是一整個家庭,是老人的一生,和孩子的未來,保溫杯里泡著的,不是油膩,是一家人的幸福和安康。

我想起來在很多年以前,父母和朋友間閑聊時,總會無奈的說一句:「我們這代人,已經落伍於時代了,現在是年輕人的時代」。

時至今日,想想父母當時的話,驚訝於父母的理性。確實是到了我們兒女輩承擔一切的時候了。

以前大家開玩笑的一句話就是:

「在我們家裡,大事我做主,小事老婆做主。

什麼是大事?攻打伊拉克是大事,其他全是小事」。

這確實是很多家庭的狀態,作者家也如是,很多事老婆或者岳父岳母做主,他只要做個大後方就好了。

但現在是和平時期,不再需要攻打伊拉克,所以每一位一家之主,還是要以家庭大事為重。

再回到另外一個話題,作者的美國同學說:「我寧可窮三年,也不讓拉人幫我帶孩子。」

其實這是另外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

在我的周圍,關於誰帶孩子,有三種狀態:

雙職工家庭老人帶工作日的白天,晚上交給父母;

夫妻雙方有一方全職帶孩子,一般是媽媽辭職在家;

雙職工家庭,孩子交給保姆。

請老人幫忙的家庭,在我周圍還是占多數。老人犧牲自己的清閑時間,不辭辛勞照顧一家人衣食起居,確實很值得感激。

但凡事有利必有弊,兩代人觀念的衝突確實是與老人同住的一根刺。秉持「誰帶孩子誰說了算」的觀念,老人在很多事情上經常振振有詞,不容反駁,就像作者家庭。

再說夫妻一方辭職在家帶孩子。且不說辭職的那方職業生涯上的犧牲,整個社會對於全職主婦或者全職主夫,還是有很大的偏見,拋開經濟壓力不說,孩子入學後,還能不能重回職場是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最理想的狀態,是有個健康靠譜安心並且穩定的保姆,知根知底,把孩子當自己家孩子,父母知道把孩子完全交給她很放心。

但大多數家庭,並沒有那麼理想。找過保姆的都知道,「靠譜」二字真的很難得,可遇不可求。而且,即使是遇到好心人保姆,也還是需要老人搭把手。

聯想到前段時間杭州保姆縱火案,以及北京三色幼兒園事件和上海某公司親子園事件,作為家長的我們已經不放心將孩子完全託付給陌生人了。

「其他人哪裡有我們帶的好」確實是很多人的心聲。

還有另外一個問題,國內環境和美國環境不一樣的一點,不是窮三年的問題。

現如今激烈的教育環境下,即使是孩子入了學,在很多有老人幫助的中產家庭,也都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每個人都忙得連軸轉沒有一絲喘息,衣食起居到孩子教育,每個人都各司其職,並不是送入幼兒園就萬事大吉了。

當然如果能不麻煩老人最好,如果不得已必須求助於老人,還是之前說的,原則性問題要堅守好

不管你是趕緊去認識幾個醫生朋友也好,還是聯繫保險經紀多買幾份保險也罷,最根本的,是作為一家之主,做好老人和孩子的最後一道防火牆。

賴賴養成記

復旦畢業的理科媽媽

擅長講段子和做手工

帶著萌娃邊玩邊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賴賴養成記 的精彩文章:

看完《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後,我總結了一篇關於流感的知識

TAG:賴賴養成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