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尊重你的感受,適時拒絕

尊重你的感受,適時拒絕

清早已然不早,但還是去公園跑了一趟。九點左右的公園,早已沒有早跑的人,除了鳥兒的啾啾聲,就只有陽光普照下的樹影以及那些已嶄露頭角的紅梅。伸伸手臂,邁開步子,跑幾步,走幾步,感覺身體里的每一個細胞都清新無比,非常舒暢。

從公園跑回來不久,手機里的信號顯示,有新的短訊。打開手機,看到小朋友穎發信息給我,問我能否和她聊聊。我說可以呀。

穎說,隔壁家的妹妹來了,然後在她還沒起床的時候來到了她的房間。穎讓她不要打擾,她還是上上下下來了好幾次,還拿走了她的娃娃,她很不開心。

我建議:

把妹妹叫到面前,認真嚴肅地告訴她,不喜歡妹妹做什麼,但可以做什麼。要亮出自己的態度,告訴妹妹,那些擾亂,讓她很不開心。

穎說,可是外婆很護著她。

那就把自己的態度也告訴給外婆。(昨天剛在《你就是答案》里讀到一句話,要尊重自己的感受。這也是我想給孩子的態度,尊重自己的感受。)

穎說,沒有人願意理解我的心情。

孩子都會懂你的心情。我也從孩子時代走過來,所以我也懂。突然想到穎還可以請教爸爸呀,在家庭生活里,爸爸一般都是處於嚴謹、理智又具有智慧的地步,所以我讓穎碰到問題還可以找爸爸了解,因為爸爸一般都是很有辦法的。

穎說,事後她哭了,外公還要說她,外婆現在也不理她,她很委屈。

我說,沒事,哄哄外婆就沒事了。然後我還偷偷地告訴她,今天我的媽媽也不高興。我怎麼辦呢?我就做好我自己的事情,偶爾去幫媽媽干點兒活,慢慢地,媽媽就氣消了。

穎馬上回了我一句,我們是最好的朋友。後面還跟了很多符號。

哈哈,很開心呀,而且也無比感動!能得到小朋友的認同,無限榮幸!

看小姑娘的情緒差不多了,我讓她把今天的不開心通過文字寫下來,我幫她上公眾號。訴諸筆端,也是情緒化解的一種方法。

穎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小姑娘。她寫的很多簡評常給我強烈的場面感。讀她的文字,我們彷彿能親眼看到她想描述的這個畫面。

好一會兒沒有聲響,等我吃完早飯不久,穎的信息跳了進來。她把簡評寫好了!

穎穎的簡評

今天一早我就被一陣哭聲給吵醒了。剛睜開眼睛,才發現隔壁妹妹就站在床旁。我不怎麼喜歡大清早就被人吵醒,所以沒有好氣地說:「你不要來打擾我。」轉頭,我又睡過去了。外婆見了,說:「火山姐姐!」她也跟著說:「火山姐姐。」我把耳朵捂起來,不聽她說話。她上上下下,好幾個來回,我真的無話可說了。

起床時,我發現,妹妹拿了我2個娃娃。可是,我又能怎麼辦呢?我只好憋著氣,去吃餃子。

吃餃子時,她似乎感覺還沒鬧夠,就吵著要吃餃子。原來外婆就只煮了12個餃子,我想要吃13個,現在她又要吃一個,那我就只能吃11個了。我一不高興,就把勺子放下,不吃了!

想想我似乎也有錯,我的淚水忍不住了,嘩啦啦地流了下來。這樣倒好,外公也開始說我,外婆又不理我,誰能理解我?

穎在簡評末尾還給我來了一帖補藥:事情過了後,我用手機跟張老師聊天,才發現張老師有其他大人都沒有的一點,就是理解孩子的心。

哈哈,好可愛的小姑娘!孩子的世界,我們都曾走過。可為什麼到一定年齡的時候,我們就感受不到孩子的心情了?我們總以我們的價值觀在要求孩子,可卻忘了孩子的需求也很重要。

和小姑娘交流的時候,我一直想給她一個理念,那就是,尊重你自己的感受。當有人侵犯了你的權利,你有權說「不」。

看著穎的簡評,我也思考了好一會兒,我的做法是否欠妥當。處理問題的方式多種多樣。我讓穎亮出自己的態度,是從穎的角度來說。然而從另一個層面來說,這樣表明自己的態度,是不是有傷鄰居之間的和氣?

心理學博士駱宏說,把解決問題的關注點,集中在當事人的正向方面,並尋求最大化地挖掘個體的力量、優勢和能力。這是焦點解決模式。

隔壁的妹妹干擾了穎的生活,穎有權利表示不滿,可為什麼外婆和外公都袒護妹妹?究其原因,也是為了維護鄰里之間的和平。我們都會說,大的要讓著小的。而且從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來說,來者是客,我們得禮讓三分。然而在所有事情都崇尚「與時俱進」的今天,我也覺得我們的思考方式也應與時俱進。對於讓我們感覺到不舒服的事情,為何要委屈求全?我們可以通過溫婉的方式表達我們的不滿。但對方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觸碰底線,當然應該表明自己的立場。

為此,我在圖書館裡找尋答案。翻到武志紅老師的《感謝自己的不完美》一書里,我找到了這樣一份答案:

美國心理學家托馬斯摩爾在《靈魂的黑夜》中說,當人們清楚明白地表達出憤怒的情感時,它就能為一個人和一種關係作出很大貢獻;但是當憤怒被遮掩隱藏起來時,它的影響則正好相反。

我們懼怕憤怒,因為憤怒看上去容易傷害關係,讓我們與別人疏遠。但憤怒是必需的。我們既需要親密關係也需要保持獨立空間,從而保持住自己的個性和判斷力。與關係有好壞之分一樣,憤怒也有好的憤怒和壞的憤怒。好的憤怒,直接捍衛了你的個人空間,並最終阻上了一個好的關係向壞的方向發展。

尊重你的感受,適時拒絕,是孩子們該學的一門功課,大概也是我們這些重情面的成年人該學的一門功課。讓穎表達自己的不舒服,但可以通過溫和的方式讓妹妹知道應該怎麼做,是讓我們的關係處理得更為融洽,而不是一忍再忍,直至最後崩盤。

不知親們如何看這個問題?

簡單和孩子們

世間有你更精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簡單和孩子們 的精彩文章:

TAG:簡單和孩子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