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莆田:初四、初五做大歲

莆田:初四、初五做大歲

據《莆田縣誌》記載,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農曆十一月二十九,正當莆田人民沉浸在準備過春節的歡樂中,倭寇突然來襲。莆田城池被攻陷,平民在反抗中被殺害數萬人,一時屍橫遍地,萬家哀慟。好端端的春節,變成了災難,百姓們紛紛逃難山中。

直至兩個月後,戚繼光大軍擊潰倭寇,老百姓才紛紛於二月初二返回家裡。大家一邊掩埋親友的屍體,一邊重建家園。這時年節已過,人們只得在二月初二那天互相探望之後,於二月初四重新過年。

為紀念這段抗倭歷史,緬懷戚繼光的英勇事迹,讓子孫後代永遠銘記家仇國恨,莆田民間相互約定,此後每年統一以除夕為「小年夜」,以正月初四為「大年夜」,亦稱「做大歲」,再過一次年。因當時倭寇攻陷莆田城後,分兵南下進犯仙游縣境,直到二月初五,倭寇才潰逃,於是仙游便約定正月初五「做大歲」,與當時莆田縣相差一天。

另外,正月初二被稱為「探亡日」,親友間互不串門,牢記失親之痛。每家都貼上紀念亡者的綠聯,但在初四「做大歲」時,又要按慣例貼上大紅春聯。在哀思親人與吉慶佳節的矛盾中,人們選擇了一個折中的辦法,那就是在剛貼過的綠聯上面,覆蓋大紅的春聯,將綠聯露出一截,約10厘米,用來表示心有餘哀。直至「文革」後期,為了增產節約,把淺綠的聯頭變成白聯頭,10厘米長的淺綠色也變成4厘米長白色,即現在的白額春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17影二伐木累 的精彩文章:

TAG:17影二伐木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