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狗年話狗:窮不宰家狗,狗為什麼是一種「不殺之牲」

狗年話狗:窮不宰家狗,狗為什麼是一種「不殺之牲」

中國民間有著很多俗諺俚語,反映除了中國人民的智慧和知恩、感恩的優秀品質。其中,在我國農村,「窮不宰家狗,富不殺耕牛」被廣為流傳,用來意指為人不能忘恩負義,不能對幫助過自己的人下毒手。在豬、牛、羊、馬、雞和狗六畜中,唯有狗和人類成為了「不殺之牲」,狗有什麼優良品質贏得了人類的尊重呢?

之所以說窮不宰家狗,是因為狗在所有的動物當中,是最忠誠的。在中國還有一句俗話,說「狗不嫌家貧」,意指不管人類在怎麼貧窮,狗都不會因此而背叛主人,即便是窮的揭不開鍋,哪怕狗出去外面覓食一天,晚上還依舊會回到主人這個貧窮的家,不會嫌貧愛富。

除了狗的性格忠誠之外,之所以「窮不宰家狗」,還因為關於狗的傳說,如「人類的五穀和糧種,是狗從天神處盜來的」,「狗為先祖圖騰」,「飲狗乳以延續族群」等。在中國上古神話中,就有以犬為圖騰的「犬封國」、「犬戎」的記載。 《大荒北經》亦載:「黃帝生苗龍,苗龍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為犬戎。」郭璞注曰: 「犬戎,黃帝之玄孫。」 犬戎一族自夏代起就活動於東夷地區,商至春秋開始分布於中原東部,這說明,進入中原地區以「犬」為氏族圖騰的原始民族與華夏諸族已經具有十分密切的淵源關係。可以說,圖騰崇拜奠定了華夏犬文化的基礎,是犬文化重要的生長點。

上古神話中,犬為「神」、為「英雄」,在真實的歷史中,犬亦被視為「靈」。「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商代猶尚「犬「靈。《禮記·曲禮》載: 「凡祭宗廟之禮,羊曰柔毛,雞曰翰音,犬曰羹獻。」《說文·犬部》載,「獻,宗廟犬名羹獻,犬肥者以獻之」,奉獻故用犬旁。《周禮·秋官·司寇》也記載: 「大祭祀豐犬牲。」這些文字說明商周祭祀以犬為牲品。因為「犬「靈的重要,周代專門設有「犬人」一職,其職責為「凡祭祀共犬牲」。從《禮記》中的《王制》、《坊記》等篇來看,為保證祭品的需要,在春秋之前很重視犬、羊的繁育,「大夫不坐羊,士不坐犬」。鄭玄注: 「古來殺牲,食其肉,坐其皮,不坐犬羊,是不無故殺之。」其寓意是希望除祭祀、慶典和節日外,不要隨便殺犬、羊來吃,以保證其繁殖。

說到「窮不宰家狗」,我們自然會聯想到這句話的下聯,就是「富不殺耕牛」。這是因為,在中國數千年的農耕社會中,耕牛是重要的勞動力,把人類從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為人類的農業文明作出了巨大貢獻。耕牛是勤勞、任勞任怨的代名詞,舊社會在沒有機械的時代,黃牛成為了田間唯一的苦力,拉車、耕地全是依靠牛力,儘管為人作出了貢獻,但是牛一生任勞任怨,默默無聞,任憑皮鞭打在身上,一世勤勤懇懇,所以就有了魯迅筆下的「俯首甘為孺子牛」,指那些對人民大眾甘心象牛一樣俯首聽命的人民公僕。正因為牛的這些優良品質,所以人們在富起來以後也很少聽說有人宰殺自家耕牛食肉的。

「窮不宰家狗,富不殺耕牛」,是人們對動物忠誠和勤懇的褒獎,同時也以此為鏡讓,人們正視現實中的貧與富,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發揚忠誠、忠心、勤勉、務實的風格,唯有如此才能立身與社會,贏得所有人尊重,難道不是嗎?

道友們,狗年大吉,您是怎麼看待狗的品質和「窮不宰家狗,富不殺耕牛」這句話的,歡迎討論區留言,謝謝!

/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訊 的精彩文章:

人死後會往哪裡去?儒釋道三家的三種回答,絕了!
影響一代人的情歌王子被薛之謙黑粉罵「過氣老狗」,逼老炮兒發飆!

TAG:道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