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年三十去上墳!

大年三十去上墳!

大年三十,是中的傳統節日除夕。是一年的最後一天,陰曆的臘月三十,小月為二十九,為月窮歲盡之日。這一天有許多古老的民俗活動,如包餃子、吃年夜飯、貼對聯,燒黃表紙、放爆竹,守歲等。

相傳,在遠古的洪荒時代,有一種兇惡的怪獸,人們叫它年。

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獸就要從海里爬出來傷害人畜,毀壞田園,降災於辛苦了一年的人們。人們為了躲避年獸,臘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關緊大門,不敢睡覺,坐等天亮,為消磨時光,也為壯膽,他們就喝酒。等年初一早晨年獸不再出來,才敢出門。人們見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賀道喜,慶幸沒被年獸吃掉,這樣過了好多年,沒出什麼事情,人們對年獸放鬆了警惕。

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獸突然竄到江南的一個村子裡,一村子人幾乎被年獸吃光了,只有一家掛紅布簾、穿紅衣的新婚小兩口平安無事。還有幾個童稚,在院里點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紅,竹子燃燒後啪啪地爆響,年獸轉到此處,看見火光嚇得掉頭逃竄。此後,人們知道年獸怕紅、怕光、怕響聲,每至年末歲首,家家戶戶就貼紅紙、穿紅袍、掛紅燈、敲鑼打鼓、燃放爆竹,這樣年獸就不敢再來了。在《詩經·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記載。所謂庭燎就是用竹竿之類製作的火炬,竹竿燃燒後,竹節里的空氣膨脹,竹腔爆裂,發出噼噼啪啪的響聲,這也即是爆竹的由來。

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獸怕紅,常常被年獸吃掉。這事後來傳到天上的紫微星那兒,他為了拯救人們,決心消滅年獸。有一年,他待年獸出來時,就用火球將它擊倒,再用粗鐵鏈將它鎖在石柱上。從此,每到過年,人們總要燒香,請紫微星下界來保平安。

中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守歲是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古人在一首《守歲》詩中寫道:「相邀守歲阿戎家,蠟炬傳紅向碧紗;三十六旬都浪過,偏從此夜惜年華。」

珍惜年華是人之常情,故大詩人蘇軾寫下了《守歲》名句:「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誇!」由此可見除夕守歲的積極意義。

大年三十去上墳,是老家辭舊迎新習俗中最為重要的一項習俗。大年三十這天,經過一上午的忙碌之後,肉煮熟了,饅頭蒸好了,油炸食品也炸好了,院子打掃了,對聯貼上了,餃子包好了……萬事俱備,只待新年!

傍晚時分,家家戶戶便會將黃表紙劃撥幾下後,摺疊成扇形的一疊一疊的,厚厚的一沓黃表紙放進竹籃里,用碗盛著一塊煮熟的刀頭,上面要插一雙筷子,再配上油炸豆腐、圓蒸饃、水果等貢品,家中的男主人帶著孩子們,拿著鞭炮走向祖墳。

到了先祖墳前,清理雜草、擺好貢品,點燃黃表紙,跪在先人墓前叩頭,虔誠地邀請先祖回家過年。而後,在按照親疏遠近,分別在各位先人的墓前燒紙,邀請回家過年,領取紙錢。

放一掛鞭炮,奏響新年的樂聲,而後返回家中。如此祭祖,一則是祈告先祖又一年到來了,二則為先祖送一些冥幣讓他們在冥界過年,三則讓後輩認認先祖的墳墓,教育後人莫忘先祖陰德。

回到家中,第一碗餃子必是素餡餃子,煮熟後端到天地全神的靈位前,點蠟、焚香、燒紙、跪下叩頭、燃放鞭炮……一系列虔誠而肅穆的程序下來後,新年祈禱儀式暫告一段落。供桌上的素餡餃子,撤下後要由家中年齡最長者享用,其餘人等第二鍋的餃子煮熟後才能吃得上。

這個時候,天已經黑了下來。吃完餃子,一家人便開始忙碌起一年中最隆重最奢侈的年夜飯了。這頓飯其實不是在一日三餐之列的,但卻是最為隆重的,無論家中男女老少,都可在這頓飯上開懷暢飲,大吃大喝。

席間最快樂的,當然是發壓歲錢了。而後就是看春晚、熬夜守歲等,知道零點的鐘聲敲響時,才會燃放家中最長的鞭炮,煮一鍋五更餃子後,才上床去睡覺。

守歲習俗興起於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誌》 :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閑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這種習俗後來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許言絮語 的精彩文章:

TAG:許言絮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