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狗圖騰文化」的民間記憶之一

「狗圖騰文化」的民間記憶之一

關於狗,最古老的傳說,莫過於人犬婚的「犬祖」神話了。晉書《搜神傳》中,就有關於「盤瓠」的故事:「帝高辛氏有狗名盤瓤,時犬戎兵強,乃募夫,若能得犬戎吳將軍首級者,賜以小女。盤瓠得之。於是隨盤瓠升南山產子,男女十二,自相夫妻,後繁勝也。」

——文章節選

「狗圖騰文化」的民間記憶之一

倪寶誠

淮陽人崇狗、敬狗,每年農曆二月的「人祖廟會」上,還大量出售一種玩具「泥泥狗」,又稱「靈狗」。淮陽人認為「靈狗」能為人消災祛病,保一方平安。傳說人祖爺伏羲即「靈狗」的化身。當地還流傳著「伏羲與盤瓠」的神話,大意說:有狗稱「五色犬」,因擊退圍困宛丘國的敵軍有功,被宛丘國君招為「駙馬」。巫師採用巫術,將「五色犬」扣在一個金鐘內,聲稱七七四十九天,便可恢復其人身美男的原貌。但公主急於求成,還不到四十九天,便令人將金鐘掀起,只見一人頭狗身的怪物匍匐在鍾內,此時公主痛心疾首,但悔之晚矣!人頭狗身的駙馬爺,既人又犬,該稱呼它什麼呢?「立人」與犬合在一起讀「伏」字,「兮」,是語氣詞「啊」的意思,就這麼定了,叫它「伏兮」(羲)吧。

關於狗,最古老的傳說,莫過於人犬婚的「犬祖」神話了。晉書《搜神傳》中,就有關於「盤瓠」的故事:「帝高辛氏有狗名盤瓤,時犬戎兵強,乃募夫,若能得犬戎吳將軍首級者,賜以小女。盤瓠得之。於是隨盤瓠升南山產子,男女十二,自相夫妻,後繁勝也。」《搜神記》關於盤瓠的記述,無疑源於先民對遠古「狗圖騰」的記憶。無獨有偶,我國有許多民族,如畲族、壯族、瑤族、苗族、彝族等,都存在類似的神話傳說。畲族有《狗皇歌》,壯族有《盤王大歌》,而且都尊盤瓠為先祖。每年農曆正月十六為「盤王節」,隆重祭祀。祭祖時全家要向盤瓠祖像叩拜,唱「盤王歌」後才能入席。有些寨子吃年飯時,全家要擊打木槽,然後匍匐在地,模仿狗的吃食動作,以示懷念先祖。普米族認為,是盤瓠王開創了天地,又把壽命給了人類,對人有大恩。苗族、壯族、哈尼族、侗族、水族一致認為稻穀的種子,是狗歷經千辛萬苦從天上帶到人間的。漢族的農曆正月初一(春節)合家吃團圓飯,。正月初二稱「狗日」,依此類推 「六畜」都有自己的節日。「狗日」這一天,主人善待家犬飼以美食,以示關愛。

人與狗能夠有深厚的感情,主要在於狗對人類無比忠誠。古今中外,種種有關狗的傳說與美談,狗的忠誠、敬業和勇於奉獻的精神,無形中,使人類在對自身起源的多種猜測中,格外關注狗與人類生命的密切關係。

比如古人認為狗能呼風喚雨,當巨風給人類造成破壞時,有「殺狗止風」的祭俗。河南殷墟出土的甲骨人辭中,便有「殺狗祭風」的記載。出書於戰國末或漢初的《山海經》中,也有關於殺狗祭風神,乞風平息的說法。俗話說「風雨一家」、「風是雨頭」,因此,狗既能興風,便可布雨。而殺狗祭天的方法稱「磔」。即將狗殺死,劈為四半埋於東、西、南、北四方,便可防風、除蟲、辟蠱(邪氣)。《封禪書》載:「德公,伏犬疇『磔狗』邑四門,以防蠱。」大意是兌:德公為了保護祖先伏羲的田園,就把狗劈成四半,埋至四門,以防莊稼受到邪氣和蟲害。很明顯,這是古人尊狗為「圖騰神」一種「萬物有靈」的歷史佐證。

作者:倪寶誠

插圖選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編輯整理:孟俊峰

倪寶誠

民間

藝術

傳承

發 展

行腳民藝任重道遠

聯繫小編投稿、轉載、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倪寶誠民間藝術 的精彩文章:

倪寶誠:對狗「褒貶」的商榷

TAG:倪寶誠民間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