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代皇帝的年夜飯有什麼?看看有沒有你也愛吃的

古代皇帝的年夜飯有什麼?看看有沒有你也愛吃的

廣告

NYISSUE | 雜誌

餃子是一定要有的

READ

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頓飯是年夜飯,各家各戶都使出渾身解數弄得最豐盛。清朝是滿人治天下,春節本來是漢族的節日,但是滿清入關之後也漸漸重視起來。清朝皇帝根據國力不同,有的會在大年夜擺上奢華的滿漢全席,但是也有隻吃四個菜的。

GIF

滿漢全席都有啥

皇帝一家平日里是難得在一起用膳的。只有年節,才特許后妃們陪宴。除夕早上,皇帝與皇后、妃嬪們在重華宮共進早膳。早膳一般有拉拉(黃米飯)、餑餑、年糕等,花樣多至十品到二十品,但這不是正式的除夕大宴。除夕團圓年飯要於申正(下午4時)舉行。

實際上,在中午12點就開始擺桌布置冷盤、點心了。晚宴擺在保和殿或乾清宮,皇帝一人一桌,桌子是「金龍大宴桌」,桌邊圍上黃金繡的桌圍子。大宴桌與皇帝的「寶座」之間設一「長几」,菜點都擺在大宴桌上,皇帝吃時再由人取到長几上。

GIF

年夜飯備辦的烹飪原料主要是滿族傳統食物。如在清宮的膳食檔案中記有乾隆四十九年舉辦除夕筵宴中所用的物料的數額,其中乾隆皇帝御桌酒宴所用的物料數額為:豬肉65斤,肥鴨1隻,菜鴨3隻,肥雞3隻,菜雞7隻,豬肘子3個,豬肚2個,小肚子8個,膳子15根,野豬肉25斤,關東鵝5隻,羊肉20斤,鹿肉15斤,野雞6隻,魚20斤,鹿尾4個,大小豬腸各3根。另外,制點心用白面5斤4兩、白糖6兩。這些物料大多是「關東」所產,反映出滿族的固有食俗。

大宴桌上的菜點有各式葷素甜咸點心,有冷膳,有熱膳,共六十三品,還有兩副雕漆果盒,四座蘇糕、鮑螺等果品、麵食。各種膳點在餐桌上的位置,彼此間的距離也都有尺寸要求。所謂「鮑螺」並非今日宴席所吃的鮑魚、海螺,清朝皇帝很少吃海鮮,偶爾吃魚,也只吃松花江進貢來的銀魚、鱘鰉魚。這裡的鮑螺,是一種海產品晾乾後磨成粉做成的點心。

在皇宮中,各個妃子都有自己的飲食標準,平時單獨開伙。但是年夜飯,妃嬪們也有幸來陪皇上吃飯。除了皇帝的家室之外,還有六桌陪客,每桌冷熱菜點一共二十四品,比起皇上就少多了,而且盛菜的碗也降格為瓷碗了。

寒酸的道光

道光是出了名的節儉,連過年都不例外。這和乾隆一比,立見分曉。乾隆的除夕宴,還不算太奢華,但根據清宮的膳食檔案記載,光是各類雞鴨,就得三十幾隻;豬肉,上百斤;其他的肉類,如羊肉、鹿肉和魚肉等,都得幾十斤。再加上其他的,林林總總,單子就列了好幾張。而這規模,在清代的皇帝中,還不算太奢華的。

而道光呢?相比而言,就寒酸得可憐了。道光的新年大餐,多數年份都是「四菜一主食」。主食大多是餑餑,而四菜儘管都是葷菜,但也都是雞蛋炒肉絲這一類的,並非什麼極盡奢華的山珍海味。一頓飯下來,所有花費還不及乾隆皇帝的一道菜。

GIF

這是因為道光即位後,很想重塑「康乾盛世」的景象。可此時的大清王朝已百弊叢生,要振興祖業,當從何入手呢?道光思來想去,認為祖宗入關前的淳樸節儉習俗,已在入關後的腐化奢靡中喪失殆盡,現在國庫空虛,而文官武吏、民間閭里,卻竟相崇尚奇技淫巧;若不力戒奢靡之風,長此以往,其國將不國。道光決定先從矯正人心風俗入手,倡行節儉,使臣民「返本還淳」,從而使倉稟充溢,國庫豐贍。

大年初一吃白肉

第二天是元旦祭,是皇太極定下來的規矩。滿族從關外帶來的薩滿教格外講究祭祀,紫禁城裡也有「堂子」。坤寧宮也是一個祭祀場所,元旦,春秋都是大祭。

根據清代的習俗,每逢過年,從皇帝到普通的滿族旗人,都要用煮肉祭祀神靈,而這種祭肉,就是上面說到的白片肉。等祭過之後,皇上就把撤下的祭肉分給各位大學士品嘗。《梵天廬叢錄》就說:「清代新年朝賀,每賜群臣吃肉,其間不雜他味,煮極爛,切為大臠,臣下拜受,禮至重也,乃滿洲皆尚此俗。」

廣告

其實這種白片肉沒有任何調味,並不好吃,據說不少群臣要在袖子里藏著鹽帶進去才能下咽。但是有資格參與祭神儀式並和皇帝一起吃祭神肉,仍舊是無上光榮的。

一脈相承吃餃子

與老百姓一樣,清代皇帝年夜飯吃得最多的還是餃子。清宮《膳食檔》中就曾經記載光緒過年時吃肉餡餃子的情景:「正月初一,萬歲爺在養心殿進煮餑餑。第一次進豬肉長壽菜餡煮餑餑十三個;豬肉菠菜餡煮餑餑十三個。」這裡的煮餑餑,就是餃子。在清代,「餃兒」、「水點心」、「煮餑餑」等,均是餃子的稱謂。

廣告

文章 、編輯 LX

圖片部分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紐約刊美食 的精彩文章:

TAG:紐約刊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