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年味兒越來越淡?原來古人這樣過大年,既文藝又有趣

年味兒越來越淡?原來古人這樣過大年,既文藝又有趣

年味兒越來越淡?原來古人這樣過大年,既文藝又有趣


過年好!洗劍讀史給大家拜年啦!

感謝關注我們的頭條號!

洗劍讀史專註於:歷史考據、文物解讀。

春節是我國最為盛大的節日,從先秦至今天,迄今四千餘年了,幾千年的風風雨雨,流傳下諸多豐富多彩的迎春習俗。

那麼,我們的老祖宗是怎麼過年的呢?

唐、宋、明、清,皆為大治之世,有相當長的穩定發展,因此春節習俗這這四個朝代有這較為鮮明的特色。許多習俗就是此時發展成熟併流傳至今。

今天,何不隨小編拜訪一回古時,且看看我們老祖宗在唐、宋、明、清時是如何過年的,也一起感受一下古代春節年味兒。

年味兒越來越淡?原來古人這樣過大年,既文藝又有趣

【盛唐】

大唐盛世,文治武功空前繁榮,春節的各種習俗,自然也得到長足的發展。

且說在大唐,除夕這天,老百姓會舉行盛大的驅儺儀式,用以驅除邪祟,迎接新年。

年味兒越來越淡?原來古人這樣過大年,既文藝又有趣

驅儺儀式

同今天一樣,除夕之夜,全家老少相聚一堂,共同迎接新年的到來。

只待子時一到,「守歲」人們就會紛紛起身,晚輩給長輩行禮,奴僕給主人叩頭,大家一起說拜年的吉利話。

敦煌有些出土文書記載,大唐一般拜年常說一些諸如:「福延新日,慶壽無疆」「福慶初新,壽祿延長」之類的話。

年味兒越來越淡?原來古人這樣過大年,既文藝又有趣

有趣的是,大唐的」爆竹「,是真正的爆竹,就是直接燒竹竿,聽一聽「噼里啪啦」地聲響。

如今,流行於日本的鯉魚飄,就來自大唐的習俗。因為大年初一早晨,唐朝老百姓都會在自家院子里豎起一根長杆子,竿頂飄懸著布制長條子,迎風抖動,叫「幡子」。

年味兒越來越淡?原來古人這樣過大年,既文藝又有趣

飲屠蘇酒也源自此時,據發現的敦煌文書記載:「歲首賞屠蘇酒、五辛盤、假花果、膠蘇餳」。

唐代老百姓喝這種酒非常有規矩,從最小孩子喝起,到老者終結,因為小者得歲,先酒賀之,老者失歲,故後與酒。

此外,唐代各方面開放。元日以後,各地人們都會相互拜年,可以走到誰家吃到誰家,「遞餘食相邀,號為傳座」。

通過這些風俗,足見大唐盛世,民殷國富,不是蓋得。

【兩宋】

兩宋商業發達,經濟空前繁榮,春節過得那叫一個歡騰!

除夕之日,宮中都會舉行盛大的驅儺活動。

皇帝和當班的士兵都要帶上各種面具,身穿「綉畫色衣」,手各色木製武器,一路將妖魔鬼怪趕出宮外,叫做——驅祟。

年味兒越來越淡?原來古人這樣過大年,既文藝又有趣

「士庶之家,圍爐而坐,達旦不寐,謂之『守歲』」。

年夜飯後,大宋將會進入狂歡的大年夜。

孩子們各處唱兒歌:「賣痴呆,千貫賣汝痴,萬貫賣汝呆,見面盡多送,要賒隨我來,」這叫做「賣痴呆」,兒童以此相戲謔,也寄託人們希望來年變得聰明的願望。

年味兒越來越淡?原來古人這樣過大年,既文藝又有趣

正月初一伊始,爆竹聲便響徹大宋的天空,從尋常百姓到達官貴人,均競相燃放,天一亮就開始拜天地、祭祖先、互相拜年。

有趣的是,宋代的文人士大夫拜年是靠送名片。

由於諸多士大夫社交廣泛,人情往來諸多,就會命僕人拿著自己的「名刺」(名片)前去拜年。

年味兒越來越淡?原來古人這樣過大年,既文藝又有趣

此外,朝廷還會在春節期間免收三天公租房的錢,並允許「關撲」三日,即公開賭博。

【明】

明代崇禎年間修編的《泰州志》記載:「至日(除夕),亦祀神、祀先,並接灶,換桃符,帖春聯,合家圍爐『守歲』。」

明代在除夕之夜,家家會點燈熬夜,放爆竹,辭舊迎春。

宋代送名片的習俗在明代風氣更勝。文人會在自家門口掛一紅紙袋,上寫「接福」二字,用來接收各方投刺,類似郵遞筒。

另外,過年吃餃子也開始流行於明代。

年味兒越來越淡?原來古人這樣過大年,既文藝又有趣

在春節期間,大明的老百姓還會不分男女,都以金箔紙疊成蝴蝶等的飾物,戴在頭上,叫做「鬧嚷嚷」。

從正月初十到正月十六,各地都會賞燈的日子。

年味兒越來越淡?原來古人這樣過大年,既文藝又有趣

期間,婦女們可以著節日盛裝夜遊,士卒校尉會通宵巡邏,維持秩序。

賞燈結束後,大明王朝的年才算是真正過完啦。

【滿清】

大清國除了守歲之外,又新增了一項影響深遠的項目——壓歲錢。

年味兒越來越淡?原來古人這樣過大年,既文藝又有趣

除夕未到,家家戶戶都會備好壓歲錢。

清代壓歲錢多用紅繩子串著給孩子。大戶人家則直接給小金錁子,名著《紅樓夢》中寫過多種樣子:有梅花式的,有海棠式的,有「筆錠如意」的,還有「八寶聯春」的。

年味兒越來越淡?原來古人這樣過大年,既文藝又有趣

清代仍有送名片的拜年習俗。此外清代的元宵節也更為熱鬧,因為這個時候的煙花的品種更加豐富。


《清嘉錄》中記載:「臘後春前,吳趨坊、中衙里、皋橋、中市一帶,貨郎出售各色花燈,精奇百出。如像生人物則有老跎少、月明度妓、西施採蓮、張生跳牆、劉海戲蟾、招財進寶之屬;花果則有荷花、梔子、葡萄、瓜藕之屬;百族則有鶴鳳鳷鵲、猴鹿馬兔、魚蝦螃蟹之屬;其奇巧則有琉璃球、萬眼羅、走馬燈、梅里燈、夾沙燈、畫舫、龍舟,品目殊難枚舉。」

此外從元旦到元宵節,每天都有舞龍、踩高蹺、秧歌、旱船、竹馬等活動,每天社火不斷,鑼鼓喧天,熱鬧非常。

年味兒越來越淡?原來古人這樣過大年,既文藝又有趣

現在,我們每年都會感嘆著:「這年味,是越來越淡了。」

為啥古代科技落後,可人情味兒十足。而現在,隨著交流越來越方便,可年味兒卻為什麼越來越淡了?

恐怕正是由於許多舊有的春節習俗淡出了我們的生活。而如何傳承我們中華民族的春節傳統習俗,正是值得我們現在應該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洗劍讀史 的精彩文章:

脾氣好、性格幽默的蘇軾為什麼會怒罵司馬光:司馬牛,司馬牛
王陽明的預言:大明最緊要之地四處,若此四地失守,大明必亡

TAG:洗劍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