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何以解憂,唯有暖粥

何以解憂,唯有暖粥

別的老人家退休了都有個愛好,打麻將、調廣場舞、看電視、逛街……我媽很「宅」也很「傳統」,如今在家研究做飯做菜。雖廚藝並未提高多少,但冬日裡,有一晚剛剛出鍋的暖粥,搭配三兩個小菜和一疊又嫩又脆的泡菜,是我這個夜歸人最幸福的小事。

冬天的飲食流行是在夜幕剛剛拉下來的時候就開啟吃吃吃的節奏,樓下的火鍋店、串串店從六點開始客滿。前幾年的時候,在陰冷的冬天,我也是要去排隊的那個,彷彿只有在火鍋店裡,凝固的血液才可以沸騰。後來才知道,如果家裡有人,沸騰的方法很簡單,一碗小米粥就能解決問題。

今年入秋後,老媽來了成都照顧我的生活。每天不需要絞盡腦汁想吃什麼,也不需要徘徊在客滿的餐飲店,回家喝杯熱茶的時間,飯菜就上桌了。這樣的生活,我從前也過了十八年,直到外出念大學,還覺得那是解脫。如今漂得太久,她「重新」進入我生活、我的一日三餐、我的大小零食堆,都覺得是別樣的幸福。

成都本地人沒有冬天三餐都喝粥的習慣,但我這樣的「達州客」有。

四十多歲的老媽樂意和小區里六十多歲的老奶奶結伴去農貿市場,選幾個農民攤位上的小菜,那些還掛著泥的紅薯、南瓜是最受歡迎的,有幾個蟲眼彷彿也錦上添花,連洗農藥的蘇打粉都可以少加一克了。好不容易遇上有賣青菜秧的,可別浪費了,老媽興沖沖地買好回家,今日要做青菜稀飯。

她喜歡在做飯的時候唱點老歌,有時候淘米、洗菜一停頓,就自動切歌了。這是周末的場景,我看著她這樣高興,有時候喜歡給她拍照,有時候搭把手幫幫忙,當然更多的時候是等著吃現成。恐怕平日我上班的時候,她的興緻要低得多,因為沒人捧場,這是廚師最大的「懷才不遇」呀。

每晚都是各種各樣的粥,像總也吃不膩似的,她會在一邊喝粥的時候一邊講著今天的見聞,有時候也會氣呼呼地說:「哎呀,紫薯原來是轉基因食物啊,再也不做紫薯稀飯了。」更多時候也會像個小朋友一樣地誇讚自己:「今天的豌豆稀飯真是清新,時間和火候都掌握得不錯,這湯水的比例也太對了,真是滿分啊。」

我看著她高興的樣子,也不解地問:「別的老太都有個愛好,你怎麼沒有啊?」她傲嬌地回答:「我就愛做飯。」

「做飯有什麼愛不愛的?多累啊!」

「因為我愛你啊,所以就愛給你做飯啊。」她大喝了一口自己熬的粥,發出了滿足的嘖嘖聲。

文 | 當代職校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川教之聲 的精彩文章:

保護穿山甲,刻不容緩
神奇生物學——長得萌怪我嘍?

TAG:川教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