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廣西是個「大桂林」!《中國國家地理》開年兩期廣西專輯講了什麼?

廣西是個「大桂林」!《中國國家地理》開年兩期廣西專輯講了什麼?

廣西頭條NEWS,廣西最獨具視角的時政新媒體!

新年伊始,國內具有影響力和專業權威性的《中國國家地理》雜誌將廣西作為了2018年的「開年之作」。最新兩期《中國國家地理》廣西專輯,不僅從專業地理角度介紹了廣西,還涵蓋了廣西人文歷史、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內容。

GIF

《中國國家地理》怎樣介紹廣西?

一起來看看

它是中國最「香甜」的省區

它有著最具吸引力的天坑與岩壁

中國細節最豐富的海灘在這裡

中國最適宜養殖的海水也在這裡

這裡還擁有中國最多的長壽之鄉

……

千百年來

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風行神州

其實,廣西讓人驚艷的喀斯特山水

又何止桂林一處

山與水、喀斯特與人的故事寫滿了廣西大地

地下河、七百弄、苦苣苔、環江洞穴生物

廣西的喀斯特風景異彩紛呈

各具特色的城市、海港、產業與河流

更凝聚著廣西人情感與歲月的故事

- 最廣西 -

- 最甜《「蔗」里看廣西》-

撰文 / 許偉明 攝影 / 黃佩強 等

糖,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資,但許多人可能並不知道現在我國食糖產量的六成以上都來自廣西。廣西是如何成為中國第一產糖省區的?在「第一產糖省區」桂冠的背後是否也隱藏著不為人知的沉重和艱辛呢?

峰林峰叢下,青青「竹」成排

蘇軾謫居海南時寫《甘蔗》詩曰:「老境於吾漸不佳,一生拗性舊秋崖。笑人煮積何時熟,生啖青青竹一排。」足見甘蔗外形挺拔俊秀,頗類青竹。甘蔗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桿高約3米,粗2~5厘米,表皮以紫色和綠色最為常見。在中國,甘蔗最集中的出產地是廣西。在廣西的峰叢窪地、峰林平原間,隨處可見茂密的蔗林,其中既有人們熟悉的「果蔗」,而更多的則是用來榨糖的「糖料蔗」。(攝影 / 王寧)

- 最長壽《廣西為何有中國最多的長壽之鄉》-

撰文 / 蕭春雷 攝影 / 張源 等

我國有76個「長壽之鄉」(截至2016年),其中廣西最多,為25個,遙遙領先其後的廣東(8個)和山東(6個)。那麼,人均預期壽命在全國排第12名的廣西,為何長壽之鄉的數量居全國之首,百歲老人比例遠超經濟發達的北京、上海、廣東等地?為何廣西貧困的喀斯特山區竟成了中國罕見的「極高壽」老人(即百歲老人)密集區?

107歲的老人,還能在地里干一天活

攝影師準備去蒙牙流老人的家找她時,被告知,時年107歲的老人一早就到田裡幹活了。攝影師見到她時,只見她腳穿雨鞋,頭戴草帽,另一位村民正在給她遞煙。老人共育有12個子女,老伴已經在20年前去世。因為年紀太大,家人不讓她再下地幹活,但閑不住的她早飯後偷著跑出來,也不帶乾糧和水,直到太陽落山時才回家。那一小片稻田,被她收拾得乾乾淨淨。她一天就吃早晚兩頓飯,多是玉米稠粥,就著青菜瓜苗,很少吃肉。時已正午,該吃午飯了,她說還要幹活,累了抽會兒煙就行。(攝影 / 王牧)

- 最天坑《世界天坑看廣西 廣西天坑看哪裡》-

撰文 / 稅曉潔 攝影 / 伍紅鷹 等

目前世界上發現的天坑大部分在中國廣西,提到廣西天坑,許多人會想到號稱「世界天坑之都」的百色市樂業縣,但廣西的天坑僅止於此嗎?答案是否定的。

廣西大型天坑一覽(數據提供:張遠海)

目前,廣西所發現的天坑和天坑群分布廣泛;從東北部的全州縣,到西南部的龍州縣;從西部的那坡縣,到中部的合山市;就連桂林的城市公園——七星公園中都有天坑存在;其中以樂業、鳳山、巴馬、靖西、那坡等地,天坑分布最為密集。也就是說,以全區範圍來看,廣西可謂是實至名歸的「世界天坑王國」。

在崇左,發現中國最南天坑和廣西前所未見的石柱林

崇左市位於廣西西南部,與越南接壤,這裡發育著大面積的喀斯特地貌,以德天瀑布、「小桂林」明仕田園等景觀最為著名,但實際上這裡還隱匿著我國最南端的天坑。(圖自《中國國家地理》2018年01月)

- 喀斯特 -

-《廣西處處是桂林》-

撰文 / 單之薔

「桂林山水甲天下」,過去一直聽人是這樣說的。這種說法暗含一個意思:桂林山水是罕見的、獨一無二的。直到兩個月前我也是這樣想的,但是最近的一次廣西之行顛覆了我的想法。當我在廣西考察了大部分地方以後,我發現:像桂林這樣的風光景色,在廣西許多地方都存在,可以說「廣西處處是桂林」,或者說「廣西是個大桂林」……

崇左天等:峰林、良田、曲流融匯成的寧靜篇章

桂林和崇左,一個在廣西的東北角,一個在廣西的西南角,相距幾百公里,卻擁有同樣秀美的峰林平原。(攝影 / 梁集祥)

河池羅城:高原山麓旁的「小桂林」

河池是廣西西北的邊陲城市,位於雲貴高原向廣西盆地的過渡帶,沿著西北往東南方向能看到巍峨的山脈慢慢過渡到低矮的峰叢窪地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就在河池東部,奇峰殘丘隨處可見,被人稱作「小桂林」。(攝影 / 覃明龍)

靖西:桂林在這裡,彷彿是「複製」+「粘貼」

萬峰集結、連綿無際,這裡是廣西又一個山環水繞,有「小桂林」之稱的美景地——靖西。靖西是廣西直轄,百色市代管的縣級市,3000多平方公里的轄區整體地勢為一片石灰岩高原,喀斯特地貌連續完整,非碳酸鹽岩只有東部出露的一片花崗岩和南部零星散布的頁岩、砂岩等。(攝影 / 趙波)

-《廣西太神!地上地下兩條河》-

撰文 / 朱千華 攝影 / 李晉 等

目前我國發現的長度大於80公里的地下河有10條,其中7條都在廣西。廣西境內長度大於2公里、獨立存在的地下河共有593條,地下河總長約1萬多公里。

這些隱秘的河流在地下四處延伸、不可捉摸,偶爾露出地面時就創造出了「飛來湖」、「天窗」等種種喀斯特奇觀。而在千萬年來與廣西人相伴而生的過程中,地下河又滲入到廣西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承載了廣西眾多深厚的文化記憶。

地下河,地下宏大洞穴系統的塑造者

在岩溶地區,地表水通過岩層中的裂隙不斷下滲、溶蝕、擴大裂隙空間、形成落水洞,在地下匯聚,最終形成地下河。隨著地殼運動進一步掀升,地形高差變大,河流開始下切、變大。地殼繼續上升,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溶洞、大廳基本形成。所以在地下河充分發育的廣西,也發育形成了諸多宏大、雄偉的洞穴系統。圖為枯水期的大石圍天坑地下河及其洞道。

-《苦苣苔 一洞一花一世界》-

撰文 / 溫放 攝影 / 溫放 等

廣西喀斯特地貌不僅造就了聞名天下的地質景觀,也孕育出了中國最豐富多樣的苦苣苔科植物。也許是名中帶「苦」的緣故,苦苣苔們雖擁有繽紛多樣的花朵與外形,卻始終鮮為世人所知曉。

匍莖報春苣苔,在裸露石灰岩壁上綻放

2013年,匍莖報春苣苔Primulina diffusa在廣西崇左市大新縣的一座石灰岩山體上第一次被發現。匍莖報春苣苔大多生長在裸露貧瘠的石灰岩岩壁上,耐強光與乾旱。然而很多其他苦苣苔物種卻會生長在較為濕潤陰暗的環境。這種截然不同的生境選擇,體現了苦苣苔科植物對環境適應的多樣性。

-《環江洞穴生物 生活不需要陽光》-

撰文 / 向延斌 攝影 / 程斌

環江的洞穴生物是當之無愧的全國第一,甚至在全世界都名列前茅——目前以環江為中心的黔南—桂北一帶已被證實為世界上第四個洞穴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而且是唯一一個地處亞熱帶的熱點地區。

「一簾幽夢」下的洞穴深處,藏著神奇的世界

實際上這是一種洞穴昆蟲的傑作,絲簾是它捕食其它昆蟲的陷阱。除此之外,洞穴之中還隱藏著種種神奇生物,它們構成了一個我們目前所知甚少的神奇世界。(攝影 / 程斌)

- 三城記 -

-《桂林把長江與珠江連起來》-

撰文 / 覃妮娜 攝影 / 歐元福 等

從地圖上看,桂林偏居廣西一隅,似是「邊城」。然而,這座城市自古以來「曝光率」就極高,不僅早早成名,文化更是多元璀璨。除了甲天下的山水,還有什麼力量在背後推動?跟隨著本文作者的腳步,我們看到了桂林的另一種精彩,以及在其血脈中流淌了數千年的「開放」基因。

地理大走廊,桂林山水的另一個身份

北有河西走廊,南有湘桂走廊。桂林山水就是湘桂走廊的一部分。(攝影 / 韋毅剛)

-《柳州青山綠水工業城》-

撰文 / 任沖昊 攝影 / 覃守超 等

短短几十年間,在西南工業基礎欠發達地區神奇地崛起了一座工業城。上世紀80年代,當地人生活中所用的工業產品幾乎全是本地造,21世紀初,這裡又跟上產業轉型的步伐,成了全國市區人均生產汽車最多的城市——在廣西乃至西南地區的諸城中,柳州是當之無愧的工業傳奇。

如今,柳州已成為全國汽車產量第三的城市,汽車產業鏈堪稱柳州的生命線。圖為柳州市汽車生產企業的成品車停車場。(攝影 / 霍仁惠)

-《南寧志不在此,在東南亞》-

撰文 / 劉玉海

從廣西的一座普通小城,到省會三遷、三城爭雄的最後贏家,再到「東盟橋頭堡」,最新國家規劃中的特大城市、區域性國際城市。在此起彼伏的爭議和質疑聲中,南寧卻完成了數級連跳。南寧走過了一條怎樣的道路?其源源不斷的能量又來自何方?

南寧,面向東南亞,背靠中國大西南,東臨粵港澳,是中國沿海和沿邊開放的交會處。與歷史文化深厚的桂林、工業實力雄厚的柳州相比,南寧起點不高,但後力強勁。(攝影 / 莫非)

- 江與海 -

-《西江 千江萬河奔廣東》-

撰文 / 玲音 賽松 攝影 / 馬宏傑 等

在山水如畫的廣西,如果山代表是喀斯特地貌,那水就是西江。這條江橫穿了整個廣西,流域面積覆蓋了廣西八成以上的區域。西江幾乎串起了廣西所有的城市,凡有城處,必有可通航的大江。這片水網密布的大地以江為魂,城市的盛衰興廢,盡在那不舍晝夜向東流淌的江水中。

圖為梧州著名的鴛鴦江,由西江支流桂江與潯江匯流而成。(攝影 / 冼衛雄)

-《北部灣港口群在河流的背叛中成長》-

撰文 / 韋秀群 攝影 / 寶丁 等

北部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南部。雖早在漢代時這裡就擁有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口岸,但因與廣西腹地無大河相通,它在此後的歷史煙雲中沉寂下去,默默無聞。10年前,我國第一個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區在這裡正式落地,北部灣能否開創21世紀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新篇章,將中國與東南亞諸國黏合成為一個經濟合作體,實現廣西乃至中國的藍色經濟夢想呢?

為了更好地發展北部灣經濟,北海港和防城港的所有外貿集裝箱航線全部轉移到了欽州港。三港合一,造就北部灣最大的外貿集裝箱貨運碼頭。(圖自《中國國家地理》2018年02月)

《中國國家地理》,1950年創刊於南京,原名《地理知識》,是關於地理的月刊,該刊的文章和圖片經常被中央及地方媒體轉載,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收藏價值,國內外很多家圖書館已經把該刊作為重點收藏期刊。因該雜誌社隸屬中國科學院,有一大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專家學者作為該社顧問,同時還有許多戰鬥在科考第一線的工作者與雜誌社保持著密切聯繫,因此具有很強的獨家性和權威性。

來源:中國國家地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西頭條NEWS 的精彩文章:

500萬年終獎!廣西這個地方的農民又分錢了……
廣西公布一批人事任免

TAG:廣西頭條N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