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越來越遠的村莊

越來越遠的村莊

這是一個真實的農村,因為我的妻就是在這個村莊長大的。據妻說,這裡有她的童年,有她的溫馨和一切記憶的美好。現在雖然難得回去一趟,但記憶中的村莊,兒時的夥伴,年少的糗事常會一晚接一晚擠入夢中來。

妻小時候,村口的古樹就已經是現在這般蔽日遮天了,那時門前的溪水是豐盈和清澈的,小橋是木板的,橋底的魚兒是成群的,沿河兩岸蹲滿了洗衣的婦女,河邊的洗衣青石板是不夠用的。

妻小時候,父輩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忙碌的人們沒有時間成堆的擠在賭桌前。人們攀比的是誰家稻田畝產更高,誰家的年豬更壯,誰家今年的副業搞得更多。

就連女兒都經常懷念在外公家過年的情景,暖暖的爐火、薰香的臘肉、香甜的蜂蜜、還有馬路上扎堆的孩童,此起彼伏的爆竹聲,已經深深地印入了心田,以至於現在寫作文,常常有素材來源於這個小村的生活。

然而隨著城市化大踏步的推進,小村正在悄悄的變化,只是越變越面目全非,越變越讓人心酸。年關前,我與妻又回了一趟小村。雖已是近年關的時分,小村仍是那麼冷清、毫無生氣,更毫無年關的氣息,馬路上閑坐的人一雙手都夠數。

小村原有一部分人口是大茅山林場的職工,他們與村民相互雜居,鼎盛時期給小村注入了相當的活力,這些職工也成了小村百姓當時十分艷羨的對象。因大茅山林場早已改制,職工們紛紛遠走他鄉另謀出路,他們的搬走,加速了小村的冷清與荒涼。因為主人的不在,他們的房屋早已成為人去樓塌,甚至長起了茅草。

因為鄰村的土地被德興銅礦5號壩徵用,即將舉村搬遷至新址。這讓小村的村民極端的眼紅,絕大多數村民都眼巴巴的盼望著不久的以後,也能享受一次鄰村一樣的待遇。

小村前幾年因修建德昌高速,被徵用了部分田地,讓全村人變成了失地農民,在得到補償款後,小村人將所有的田地交給了荒草,年輕人則外出打工,少部分不願外出的則眼裡盯著山上的一點存木頭。於是,過去合作社時建的倉庫就變成了這樣。

早已賦閑多年的農具被集中堆放在倉庫里成了這樣。陽光透過屋頂的漏洞射在它們身上,斑班駁駁的,一如當年起早的星光。稻子的芬芳已遠離了它們,好在還有小蟲在它們身上爬來爬去,帶給它們田野的信息。仍舊稜角分明的農具結實地挺立在那裡,宛如失去刀槍的戰士,心有萬般不甘......

隨著一個個青年走出小村,奔赴並不熟悉的城市,小村的留守就成了這樣。

蜂蜜原來是小村一項引以為傲的副業,現在也隨著人去桶空,安安靜靜地立在那裡,彷彿在述說著一段不願望卻的歲月。

冬陽下的小河,依然閃著金光,汩汩的流水依然從村中間迤邐而過。帶走的是遠去的繁華和那些久遠的故事,留下的靜靜與無奈......

年關到了,這一把把鐵鎖仍在靜靜的等候著它們的主人回歸。今年它們的主人會回來嗎?明年呢?......

年關到了,這裡只有這麼一桿臘肉、成堆的柴垛、晾曬的魚乾、棉被顯出了一些過年的氣息、顯出了一絲生氣。

還有零星洗菜的婦女,證明著她們仍在堅守。

夕陽下三兩個孩童、屋頂上修房的人們和正在散步的母雞給小村帶來了些許溫暖。

我真不知道小村將來的路會走向何方?

記錄心情,保留足跡。

書寫性情,以文會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聚遠齋 的精彩文章:

TAG:聚遠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