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善戰者,求之於勢

善戰者,求之於勢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有效塑造態勢、管控危機、遏制戰爭、打贏戰爭」。這一重要論述,把「塑造態勢」放在首要位置加以強調,足見其在戰略全局中的分量和作用。 善弈者,謀勢。一場戰爭取勝的關鍵,在於創造於我有利、於敵不利的戰爭態勢。柯林斯在《大戰略》一書中曾引用利德爾·哈特的話講:「真正的目的與其說是尋求戰鬥,不如說是謀求一種有利的戰略形勢。」謀勢、造勢,就是追求不戰而勝,或為戰則必勝創造有利的形勢與格局。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態勢的塑造、戰勢的發展,每戰各異、殊不相同,但並非沒有規律和規則可循。就當前國際安全局勢和軍事鬥爭形勢而言,要想有效地「管控危機、遏制戰爭、打贏戰爭」,塑造以下幾種態勢頗有必要。 強弓滿弦之勢。孫子云:「勢如擴弩,節如發機。」弓弩只有拉滿了,才能形成強大的勢能,才能在關鍵時刻轉化成巨大的效能。「挽弓當滿弦,將士帶甲眠」,這是標準軍人應有的戰備狀態和戰鬥姿態。儘管搭在弦上的利箭可能沒有機會發射出去,常年備戰的官兵可能沒有走上戰場立功的機遇,但其威懾作用足以讓敵人膽怯而不敢輕易造次。瑞士作為夾在大國中間的一個小國,卻避開了兩次世界大戰,數百年未遇戰爭。為什麼?按照瑞士外交官的說法:「如果要問我們這裡幾百年來都沒有打過仗,其主要原因是我們隨時都在準備打仗。」 動若風發之勢。「24小時之內運來一個營,遠比10天後運來1個師更重要。」俄格衝突中,俄羅斯軍隊僅用5個小時就完成了部隊集結並開赴前線,2天內開闢了東西兩條戰線,其作戰節奏之快、效率之高完全出乎對手意料。拿破崙說過:「軍隊的力量與力學中的動力相似,是質量和速度的乘積。快速的行軍,能夠提高軍隊的士氣,足以增加取勝的機會。」機械化戰爭是「大吃小」,信息化戰爭是「快吃慢」,「勝一籌」的關鍵在於「快一籌」。實踐證明,只有徹底打破指揮流程冗長、作戰準備繁瑣的弊端,從爭分奪秒中累積快速反應時間,才能最終形成「速度威懾」。 牛刀殺雞之勢。中國有句成語叫「殺雞焉用牛刀」,但在戰爭領域,慣常的做法是「殺雞也要用牛刀」。原因不外乎:一來準備好牛刀,無論來的是雞還是牛,都可以殺,免得現場抓瞎;二來牛刀更有力道,能殺牛,殺雞就更不在話下。美軍從海灣戰爭到伊拉克戰爭,並沒有因對手的不堪一擊而改換「牛刀」,相反他們幾乎把除核武器之外所有的高技術家底都亮相於戰場,從而起到了敲山震虎與上山打虎雙重之效。在鬥智斗勇的現代化戰場,更先進的堅甲利器,就意味著更大的威勢和更多的選擇權。對我們來說,利劍可以對利劍,但有手槍時,我們選擇手槍對利劍。 泰山壓頂之勢。猛虎不蹲坐於低洼的地方,雄鷹豈能立於柔軟的枝頭?在軍事上,要戰勝敵人,不僅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還要善於憑藉地勢優勢而造勢,造就一種威猛難當、勢如破竹的氣勢。雙方對陣尚未揚鞭策馬,敵人看見我威武之師就狼狽逃竄,是因為我從士氣上摧垮了敵人的鬥志。以少數兵力抵抗眾多敵人,敵雖強大而精銳,卻氣沮退避,不敢爭鋒,是因為我扼守住了重要而險峻的高地。攻克敵人一處陣地,其他各處都望風而逃、迅即瓦解,是因為我擊毀了敵人所倚仗的要害。孫子所說的「制其上」「扼其重」「撤其恃」,其道理即在於此。 互為掎角之勢。清代圍棋大師施定庵說:「兩處有情方可斷,三方無應莫孤存。」這裡講的是棋理,但同樣也適用于軍事對抗。當兩個乃至多個力量點位構成了相互支撐、彼此策應的掎角之勢時,就等於達成了「1+1>2」的放大效應。而如果還停留於過去單打獨鬥上,點連不成線、線連不成面,無疑會陷入敵人的分割包圍之中。現代戰爭是一體化聯合作戰,其根本指向是對敵實施多方向牽制、全方位壓制。正如軍事專家所言:諸軍兵種的力量在聯合中,對敵形成一種無法擺脫被動挨打的態勢,即當敵避開我這一軍兵種的觀察視線和火力控制區時,正好又落入我另一軍兵種的觀察視線和火力控制範圍之內。

責編:樊家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軍視網-軍事快播 的精彩文章:

空降兵組織數千名新兵進行首次戰備拉動演練
跆拳道遇到拳擊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TAG:中國軍視網-軍事快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