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年齡特點-21歲之前的青少年,怎麼會有抑鬱症呢?

年齡特點-21歲之前的青少年,怎麼會有抑鬱症呢?

怎麼會有抑鬱症

抑鬱症的「初發年齡為21—50歲,青年和老年是兩個發病高峰人群。」初發年齡在21歲之後,那麼,21歲之前的青少年,怎麼會有抑鬱症呢?

於是,我們繼續探索,尋找各式各樣的解答。

1)是什麼原因導致了9歲男童的所謂「抑鬱症」的呢?

一名9歲的男童被約束(捆綁)在一個特製的輪椅里,輪椅擱置在某名牌醫院的走廊里。他是精神科護士推出來進行某項檢查的。我的一位從事心理疏導的朋友正好經過,男童看到了這位面目慈祥的阿姨走過,忽然揪住了她的衣襟,口裡吐出一句讓朋友淚奔的話來:「你當我的媽媽好嗎?我要媽媽!我叫你媽媽哦,媽媽!媽媽!」據說,這個男童患有抑鬱症。要解開這個男童的抑鬱很簡單,找回他的媽媽,就可以立即解郁。

問題是,是什麼原因導致了9歲男童的所謂「抑鬱症」的呢?顯然是遺棄或者變相遺棄導致了一個男童情緒失衡,然而被無知的父母送進了精神科,再被無良的醫生收進了病房,他們的父母於是成為了付賬單的簽字付款人,沒有人去管男童到底是為什麼被卷進了完全不是他能來的精神病醫院,更沒人去為男童長長的未來做些許考慮。

2)「情緒的抑鬱」與「精神的抑鬱症」不是一回事。

經常會聽到青春期的孩子們高一聲低一聲地傾吐「好抑鬱」,父母就以為孩子患了抑鬱症。其實,這是一種錯覺。

情緒的抑鬱與精神的抑鬱症雖然表徵有相似表達的態勢,但是本質是不一樣的。

抑鬱情緒與抑鬱症的表徵都表現為情緒呈現躁鬱兩極的震蕩,但是前者輕微後者嚴重,前者為焦躁不安後者則多是歇斯底里,前者給點陽光就燦爛,後者則需要藥物的激活平衡才能平和寧靜下來。前者是情緒表層的波瀾,後者是腦神經錯亂的地震和海嘯。

3)關鍵點在於,成長的態勢本身就是平衡疏導的機制。

我是個農民家庭里長大的孩子,後來又下鄉勞動了14年半,所以經常會用農作物蔬菜的成長來對比孩子們的成長。一棵白菜在只有十餘片葉子的時候,被蟲子咬得只剩下了尚深藏在根部的菜心。蟲子轉移陣地離開之後,菜心迅速成長,一個月之後,它就成長得和其他白菜一樣的健碩了。這是為什麼,因為新的成長,完全覆蓋了蟲子的傷害。即使是那些沒有被蟲子傷到的白菜,它們初生時期的那些小葉子,也隨著成長的覆蓋而萎黃脫落了。於是,兩種不同遭際的白菜完全沒有差異。

落實到孩子們的身上,雖然他們因為環境的惡劣而被傷害,情緒被攪亂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抑鬱,但是,他們每一天都有新的成長,新的成長總是帶來新的希望和機會,因此新的成長就會不斷地覆蓋舊的傷痕。到了21歲之後,人的成長趨於穩定,不再有睡一覺長一寸的身心成長發生,傷痕被覆蓋的可能性很小了。情緒的抑鬱不得解脫逐漸積累,直到在心理機制的根部形成淤積,堵塞了內分泌原本暢通的通道。以精神萎頓為基礎的抑鬱症才正式開始了。

4)精神類疾患的診斷也應該堅持「疑病從無」的準則。

精神類疾病的診斷,無異於將人送進心靈的監牢。

至少是五年前,我國的公安檢察處理犯罪判刑入監事務,一直秉承的是「疑罪從有」的既定方針,對於嫌疑人總是做有罪推斷,於是冤假錯案時有。現在司法公明,實施「疑罪從無」對犯罪嫌疑人做無罪推斷,從而阻止了冤假錯案的發生,這是司法公正也是文明執法是司法的進步。

對於青少年情緒抑鬱的診斷,也應該秉承「疑病從無」的原則。假若沿用過往的「疑病從有」,對來診者做有病診斷,那麼,勢必將普通的情緒抑鬱者收進病房治療。假若實施「疑病從無」的準則,則可以排除將情緒抑鬱診斷為抑鬱症的疏漏和誤診。因為,那些干預內分泌和神經的藥物,對於身心正迅速發育發展的21歲之前的青少年,是百害而無一益的,其中一部分可能終身服藥。此外,青少年期間成為抑鬱症服用藥物,不但生理上可能埋下隱患,心理上更是難以避免的是陰影,這個陰影還可能罩住他們的下一代。

為青少年成長護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抑鬱 的精彩文章:

金毛生下小狗崽直接抑鬱,寵主看到小狗崽後,氣的拿刀去找藏獒理論!
母親產後抑鬱吃女兒醋,四次謀殺女兒,寒心!

TAG:抑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