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陽明重回江西講學忙

王陽明重回江西講學忙

走進王陽明的生命之

第一百三十二章 重回江西講學忙

從嘉靖三年四月開始,席書、林俊、石金、黃綰、方獻夫、霍韜、張璁、桂萼等先後舉薦陽明先生,而且他受封為新建伯後也應該到金鑾殿上謝恩。嘉靖五年,他應召準備動身到北京謝恩,權臣忌憚他爵高望重,阻撓他進京。

廣東、廣西是一個軍事管理區,廣西常年匪亂嚴重加重了廣東的財政負擔。廣東籍官員方獻夫和霍韜舉薦他到兩廣剿匪。寵臣張璁、桂萼一同舉薦他到廣西剿匪。嘉靖六年六月初六他接到命令後,立即上奏《辭免重任乞恩養病疏》。在疏中,他說自己常年有病,咳喘得厲害,一咳嗽就上氣不接下氣,連去北京謝恩也不敢輕易動身,所以承擔不了重任。他說自己是個書生,江西戰功憑的是僥倖,建議朝廷不必替換現任官員,並舉薦了備選官員。

張璁、黃綰舉薦他入閣,目的是作為政治盟友增強自己的勢力,對沖政敵的勢力,但是政敵豈能輕易讓步。張璁曾兩次來信和陽明先生溝通,這樣的來信違反朝廷政策,有公權私授嫌疑。陽明先生回了兩封簡訊,連名字也沒寫,信中說到兩點,一是願意終老山林,講學為生;二是可以出任南京六部的閑散官員,或者是南北兩京的太常寺卿、國子監祭酒。太常寺是禮部下屬二級機構,主管天下祭祀禮樂政令,寺卿正三品。國子監祭酒掌管國子監學生教育,從四品。他是新建伯,在官銜上超一品,朝廷不好安排他做閑散官員。

朝廷兩派勢力妥協的結果是派他總制兩廣,到廣西剿匪平叛。陽明先生原本對進京抱有期待,在他看來,廣西所謂的叛亂微不足道,而朝廷權臣的政爭才是心腹大患。在上奏《辭免重任乞恩養病疏》時,他給張璁捎去一封私信,在信中表達了對朝廷政爭的憂慮。

八月,朝廷下旨督促赴任,他加快了赴任的準備工作。聚集在紹興的幾百學生,由錢德洪、王畿等大弟子組織在陽明書院和會稽山中繼續學習,等待他歸來。家中一應事務委託著名兒科專家魏直管理。魏直,字廷豹,浙江紹興府蕭山人,雖然年長卻師事陽明先生。伯爵府內客來客往,客人良莠不齊,為了提醒客人,更為了訓誡子弟,他寫了《客座私祝》,要求子弟遠離凶人,親近君子。

八月三十一日,他批改弟子周道通一封問學的長信,對每段文字都做了批語。

餘姚老前輩黃肅(1441-1526)嘉靖五年去世,今年要下葬,孝子黃驥請陽明先生寫墓志銘。黃肅,字敬夫,成化十四年(1478)進士,做過湖廣省按察司副使。他赴任廣西僉事時,陽明先生曾寫過《送黃敬夫先生僉憲廣西序》。陽明先生這次以都察院左都御史銜總制兩廣、湖廣和江西四省軍務,位高權重,就要遠出,親朋故舊、弟子後生、地方官員紛紛前來祝賀送別。他沒時間為黃肅寫墓志銘,只寫了一個墓名,把銘文寫作委託給了弟子鄒守益。

九月初八,啟程赴任,因為有病,在紹興聘請了隨行醫生。

廣西的所謂叛亂實際上是少數民族之間互相爭奪地盤引起的仇殺,並非對抗朝廷,而且現任提督兩廣都御史姚鏌是浙江省寧波府慈溪人,慈溪與餘姚是臨縣,姚鏌是弘治六年進士,比陽明先生做官早。他希望朝廷信任姚鏌,所以就把行程安排得從容悠閑。他位高權重,資格老,名望高,一路上被迎來送往,正是講學的好時機。

路過杭州,遊覽了位於鳳凰山的一座宋代軍營遺址,寫有一首《御校場詩》;憑弔了一位南宋滅亡前投湖殉節的忠懿夫人,寫有一首《恭吊忠懿夫人》;遊覽鳳凰山月岩後,寫了《秋日飲月岩新構別王侍御》(侍御即御史)。

九月二十二日,遊覽了東漢著名隱士嚴光釣魚的釣台遺址,因為咳嗽和腳疼,沒有盡興。陪同遊覽的有弟子錢德洪和王畿,以及桐廬縣知縣沈元材和建德縣知縣楊思臣。寫有《復過釣台》一詩,在詩中表達了對嚴光隱士生活的羨慕。

在衢州府西安縣,一群秀才冒雨迎候在碼頭上。他寫了一首《西安雨中諸生出候,因寄德洪、汝中,並示書院諸生》。在詩中,他說打仗不是自己喜歡的事,但是卻因為打仗耽誤了自己講學,所以覺得對不起弟子,等打仗結束後還是回去過隱居講學的生活。

錢德洪、王畿送別先生時,遊覽杭州天真山,打算在那裡建一座書院,等先生回來入駐。陽明先生早就想選擇一處面海臨湖之處,作為終老之地,因此很喜歡錢德洪和王畿的選址。後來,這座能容納上百人的天真書院成了心學弟子聚會的大本營。

在常山,做過福建按察司副使退休在家的方豪(1482-1530,字思道)請教學問,並為他餞行。他寫了一首《方思道送西峰》,表揚方豪好學,並指引了致良知路經。

在常山,他為人寫了一首《長生》詩。詩中寫道:「乾坤由我在,安用他求為?千聖皆過影,良知乃吾師。」他一生的感悟是,肉體沒有長生不老,長生不老的是良知。

在江西廣信府弋陽,他想見見年輕時的好朋友汪俊、汪偉兄弟倆,汪俊借口有病避而不見。汪俊做禮部尚書時,因在大禮議中與皇帝觀點不一致被罷官。朝廷中因大禮議而崛起的新貴中,多是陽明先生的朋友或弟子,而且汪俊不同意致良知說。他吃了閉門羹,寫了《寄石潭二絕》自我解嘲。汪俊,號石潭。

路過貴溪,當地秀才徐樾等人求見,他急著趕路,答應回程時再見面。徐樾鍥而不捨,從廣信府貴溪跟到饒州府余干,陽明先生這才允許他上船求教。徐樾在白鹿洞書院學習禪定打坐,見到了一些光景,能見到一點定光。陽明先生覺察到他的境界,讓他介紹一下自己的見識,然後指著船內船外說:「這個光沒有大小,它無處不在,塞天地,彌六合。」

船到南昌南浦驛,鄒守益、魏良弼、魏良器、歐陽德等100多弟子迎候在碼頭上。沿途迎候的南昌父老鄉親塞滿了大街小巷,道路擠得難以通行,父老們只好互相傳遞,把陽明先生的肩輿通過眾人的肩上和頭頂傳遞到江西省都司衙門。在都司衙門議事大廳,參拜的人群川流不息,從東門進西門出,從上午八點左右到下午三點一直絡繹不絕。第二天,陽明先生拜謁文廟,在明倫堂開講《大學》,明倫堂內外擠滿了學生。

他點撥弟子鄒守益、魏良弼、魏良器、歐陽德等人說:「我有傳心秘訣,一直不敢輕易點破,最近被王畿說破,這也是天機應該發泄的時候了。我有軍務在身,沒有時間給你們細說,你們直接問王畿吧。」

南昌縣一個叫唐堯臣的秀才不相信致良知學,從鄉里隨眾湊熱鬧來迎候陽明先生,一見迎候的盛況,感嘆道:「夏、商、周三代之後哪曾有過這種氣象!」他利用上堂倒茶的機會才得以進入明倫堂,聽課後成了心學的信徒。魏良器笑話他說:「你終於投降了?」他說:「這樣的大宗師才能降服我,你們沒有這個能力!」

路過臨江,在江中遇到弟子張元沖。他給正憲寫了一封家信,托張元沖帶回紹興。在信中,他告誡正憲說:「吾平生講學,只是『致良知』三字。」

在吉安螺川驛碼頭,王釗、劉陽、歐陽瑜等弟子300多人迎候。進入螺川驛,陽明先生也不休息,直接站著開講,他說:「堯、舜、禹三位聖人,生而知之,一輩子還兢兢業業,不敢懈怠;我們不是生而知之,還不好好用功,不是誤人誤己嗎!良知周流太虛,不拘於形象,如果我們添加自己的私意,那就不是良知了。」離開螺川驛時,他還不忘叮囑弟子:「功夫越簡易,越真切;越真切,越簡易。」

十一月初七,他翻越梅嶺離開江西進入廣東。

在江西,他對一些有功人員進行了遲到的獎勵,這些人在平叛戰爭中立有軍功,卻一直沒有受到應有的獎賞。

總結一下:江西是成就他一生輝煌的地方。

此為連載《走進王陽明的生命》第132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學實修者艾庭 的精彩文章:

王陽明與錢德洪的學問探討
致良知要有大氣派

TAG:心學實修者艾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