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兒發熱急症的10種外治法

小兒發熱急症的10種外治法

早上讀文章,晚上看評論。

中醫書友會第1603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醫人成長

I導讀:本文介紹10種外治療法治療小兒發熱,可作為輔助療法配合其他治法同用,綜合發揮療效;也可為服藥困難的小兒單獨使用。(編輯/閆奇峰)

發熱外治療法

作者/張奇文等

1.老生薑適量,煮水泡腳。用於治療小兒外感發熱。以水沒至腳踝以上為宜,至全身微汗出為止。

2.治療小兒外感發熱,將青蒿、白薇等煮沸後過濾,待葯汁溫度適宜時溫洗患兒全身,洗後穿衣蓋被片刻,令微汗出。

3.將麻黃、金銀花、山豆根、細辛、薄荷、冰片、甘草等諸葯超微粉碎,加適量米醋調成糊狀敷臍窩,外用有塑料內襯的膠布固定,每6小時換藥1次。用於外感發熱、食滯發熱。

4.雄黃、梔子、大黃各等分,共為細末,以蛋清調糊,外敷膻中、中脘、神闕,每12小時換藥一次。用於食滯發熱。

5.薄荷30g,大黃、當歸、赤芍、甘草各15g,炒僵蠶6g。將上藥加入麻油,文火煎熬,勿令燒焦,濾去藥渣,留取藥油,加入黃丹、六一散收膏即成。取藥膏攤塗於油紙上,敷貼於胸口胃脘處,蓋以紗布,膠布固定。每日換1次,連續2-3天。主治風熱表證,亦用於熱病初起。

6.銀花、連翹、甘草、荊芥穗各12g,桔梗、淡豆豉、薄荷、牛蒡子、淡竹葉各9g。將上藥加入麻油,文火煮熬,濾渣取藥油,加入黃丹,用桃樹枝攪勻,收膏裝瓶備用。取藥膏攤塗於油紙上,敷貼於天突穴及人迎穴兩側,每日換藥1次,連續3-5天。用於風熱感冒及扁桃體炎、急性咽炎。

7.青蒿150g,荊芥30g,薄荷30g,柴胡120g,大青葉100g,藿香50g。將上藥加水5000ml,煎煮沸10分鐘,過濾去渣,用藥液先反覆擦洗患兒,等藥液溫度38℃-40℃時,讓患兒洗浴20分鐘,每日1次。用於小兒外感發熱。

8.麻黃、桂枝、細辛、陳艾、菖蒲、紫蘇、荊芥、青蒿、寒水石各15-30g,加姜、蔥熬水,溫洗15分鐘,每日1次。適用於外感發熱。

9.中藥直腸給葯

(1)栓劑:以水牛角、柴胡、白鮮皮製成退熱栓劑,用時塞肛。治療小兒風熱外感發熱。

(2)灌腸法:將中藥銀花、柴胡、黃芩、連翹、荊芥、大青葉、菊花各適量,水煎沸20分鐘,取汁備用。灌腸前排尿排便,採用50ml注射器,將中藥煎劑低壓緩慢注入直腸,令患兒平卧10分鐘左右。用於急性發熱。

(3)大黃3g,黃連3g,黃芩10g,柴胡12g,金銀花20g,薄荷6g,水煮沸20分鐘,取汁備用。灌腸前排尿排便,採用50mL注射器,將中藥煎劑低壓緩慢注入直腸。用於外感發熱。

10.柴胡、魚腥草、龍膽草各30g,煎取濃汁,滴鼻,每日1次。用於外感發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書友會 的精彩文章:

三則佳案共賞析
天不怕,地不怕,專怕喉嚨之中阻一壩:會厭逐瘀湯治喉症

TAG:中醫書友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