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我們到底應該怎麼稱呼古代皇帝?用廟號、謚號還是年號?

我們到底應該怎麼稱呼古代皇帝?用廟號、謚號還是年號?

我們現在對古代皇帝的稱呼基本上分為謚號、廟號和年號三種,但為什麼非得用三種呢?都稱呼謚號不行嗎?下面就是國史君(國史通論)對這一現象的一種總結,諸君不妨提一下自己的看法。


謚號

我們到底應該怎麼稱呼古代皇帝?用廟號、謚號還是年號?

漢文帝劉恆

謚號有很悠久的歷史,最早出現在周公定周禮的時候,並且逐漸確立了一套完整而嚴格的謚法,帝王、諸侯乃至士大夫以及大臣們都有被定謚號的資格,後世又出現了私謚。謚法有很多版本,比如《汲冢周書》中這一段「經緯天地曰文,道德博厚曰文 ,學勤好問曰文 ,慈惠愛民曰文 ,愍民惠禮曰文 ,錫民爵位曰文,剛彊直理曰武,威彊叡德曰武,克定禍亂曰武 ,刑民克服曰武,大志多窮曰武……」很長很長。秦始皇稱帝之後覺得謚號是以父議子,以臣議君(因為謚號只有死人才有,除了魏明帝),便把謚號取消了,漢朝又恢復。最初謚號都是只有一個字,像漢高帝劉邦(謚法裡邊沒有「高」,但一般都用在開國皇帝身上)、隋煬帝楊廣等等,但是後來的皇帝(唐朝之後)越來越覺得自己的爹英明神武,怎能一個破字了得?便開始加碼,到努爾哈赤是個頂峰:「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所以後來漸漸地就不在用謚號來稱呼帝王了,因為太長了,相信連他兒子都記不住。



廟號

我們到底應該怎麼稱呼古代皇帝?用廟號、謚號還是年號?

唐太宗李世民

廟號起源於商朝,比如太祖湯、太宗太甲等等,廟號是供在廟裡的,開國的一般稱「祖」,後面的一般稱「宗」。但是周朝並沒有沿用廟號制度,秦始皇也看不上這一套,直到一千多年後的漢朝才開始恢復。廟號也經常和謚號連用,比如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等等。唐朝皇帝謚號加碼之後,便基本上用廟號稱呼先皇了,比如唐太祖、高宗等等。


年號

我們到底應該怎麼稱呼古代皇帝?用廟號、謚號還是年號?

永樂帝朱棣

年號主要是用來紀年的,咱現在說公元多少年,但是古代沒有啊,便用當時帝王的年號來記,正式的年號紀年是在漢武帝十九年首創的,年號為「建元」(前140年—前135年)。每當國家有事(有祥瑞、有封禪、有戰爭、新皇帝即位等等)皇帝就會「改元」,意思是換個年號。最初皇帝們都熱衷於改元,比如下圖中,一個皇帝可能有很多很多年號。

我們到底應該怎麼稱呼古代皇帝?用廟號、謚號還是年號?

改元上癮的皇帝們

明太祖朱元璋即位之後,覺得頻繁改元實在是太混亂了,自己都過糊塗了,於是終太祖一朝都稱「洪武」,太祖這麼辦,後世皇帝也都沒再改元,清朝也沿用了這種方式,於是明朝及清朝的皇帝,一生都只用一個年號,國內使用時間最長的當然就是康熙了。此時,我們一般用年號或者廟號來稱呼之前的皇帝,可以說明太祖,也可以說洪武皇帝,也可以直接叫朱元璋。就看哪個流傳度最高了,就像說天聰皇帝或崇德皇帝,清太宗,清文帝大家可能不知道他是誰,但說皇太極,大家就清楚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史通論 的精彩文章:

中國歷史上曾有十幾次大規模北伐,為何大多數都以失敗告終?
三國時期最大的謊言——孫權說他把荊州借給了劉備!

TAG:國史通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