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除了白皮書和大會刷臉,2018年ICO的七大新趨勢

除了白皮書和大會刷臉,2018年ICO的七大新趨勢

除了白皮書和大會刷臉,2018年ICO的七大新趨勢

圖片來源:PYMNTS

當我們在談論 ICO 的時候,我們到底在講什麼?白皮書、原型產品、各種理論,不過2017年主要就只關於一件事——錢,很多錢!

2018 會有所不同。那些新進入的玩家們除了學習白皮書、原型產品和參加會議刷臉等常見的行業套路外,還看到了很多新的變化。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或者說,隨著乾貨和泡沫逐漸分離、不同的項目逐漸分離,內行會在2018年看見一大波測試網路、beta 產品和產品迭代。

外媒CoinDesk 為創業者和投資者總結了2018年的 ICO 七大趨勢。

1. 政策監管仍是一項試煉

雖然國際上對 ICO 的討論越來越多,大部分受訪的專家仍認為,各國政府政策監管上的明晰度還有待時日。

今年的政策風向,主要看法院,包括未來可能對發行者採取的舉措。「針對非發行者的舉措也會是新聞。」前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執法律師,現今就職於 Paul Hastings 的 Nicolas Morgan 告訴 CoinDesk,宣稱虛擬貨幣的明星和沒有合法登記的中介及交易所有可能成為目標。

另一位前 SEC 成員、現就職於 Murphy and McGonigle 的 Timothy Peterson 則表示,想要按照規則出牌的 ICO項目 需要學習和借鑒其他行業是如何遵守法規的。「ICO 項目要習慣與執法部門打交道。」

這與其他複雜的金融產品一樣,是「做生意必須的」,他表示。不過,即便是 SEC 或者美國商品期貨委員會(CFTC)真的開始起草監管規則,大部分人也覺得,今年是不會真正執行的。

2. 持續增長的投資良機

值得注意的是,CoinDesk 採訪的所有人中,沒有人認為2018年虛擬貨幣的投資會下降。不過,有可能每輪融資的規模會相差很大。

「大型投資和小型、更快速的融資輪(現在都在進行)」,Northzone 的一位風險投資人 Wendy Schadek 說道。她和許多投資人都預測,每輪融資會分解為更複雜的投資,其結構會更類似傳統的創投。

「更多關注會轉向非公開發售,公開發售的代幣會更少,或者很多時候會完全不存在。」NuCypher 的聯合創始人 MacLane Wilkison 預測道。

3.創業公司在尋找以太坊的替代品

為了更好服務大眾,以太坊需要以更快的速度處理更大量的交易。不過,12月的時候 Kik 已經完全放棄了以太坊,我們甚至看到 Stellar 發行了3900萬美元的 ICO。但是總體上來說,創業者們還是相信以太坊會成功壯大的。

「就社區和可用開發者工具來說,以太坊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我們一直支持 Plasma 和 OmiseGo 的團隊。」Origin Protocol 的 Josh Fraser 這樣告訴 CoinDesk。

Wilkinson 也同意這個觀點,而同時他也認為,今年Stellar 上會出現更多的 ICO,其他底層架構協議也會進一步得到開發。Wilkinson 是 Dfinity 的首席科學家,據雷鋒網了解,Dfinity 旨在構建無限吞吐量的區塊鏈計算機,對標以太坊網路。

只要有一個上限值,創業者們就會蜂擁而至,堵塞網路。由於以太坊存在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許多創業者都承認自己已經制定了Plan B。

4. 去中心化應用大爆發?

Boost VC 的 Brayton Williams 在 Medium 上寫道,2018將是「才華與實現」( talent and shipping)的一年。

「Boost VC 的宗旨一直是支持開發者,不過我們現在稍作調整,要支持能落地的人。」Williams 寫道。

因此,創業者們就有了將產品實施的壓力,讓大眾可以真正發揮代幣的作用。

實際上,一項一億美元的 ICO Status 為 Riot.im 背後的公司 New Vector 投資了五百萬美元,Riot.im 就是去中心化版本的 Slack。這意味著公司會使用加密貨幣社群中已經普及的協議。

2018年將會快速湧現大量的 Alpha 和 Beta 版本。同時,我們還可能發現一個有趣的事情:當用戶終於用上代幣,但發現運行超慢、整天死機,相應的代幣價格也會怎樣變化呢?

「我覺得價格很可能已經跑到了實際進展的前面。」Chris Dixon 曾說道。

5. 對代幣經濟的信心將受到考驗

2018的年度問題:當應用代幣(utility token)真正有用的時候會是什麼樣子?目前沒有任何一個代幣展現出它們的應用價值。

Multicoin 的 Kyle Samani 在2017年曾撰文道,要讓用戶持有一定數量的代幣,創業者必須給出一個足夠好的理由,不然代幣的價值一定會變為0。

對於這個想法似乎很多人都同意,但還有待在代幣真正實現其目標功能的環境里進行測試。

2018年,我們還將驗證一個流行猜想:是否初始代幣的發行越廣,代幣的採用就越快,因為很多創業者都這樣相信,或者投資人和用戶實際上是兩個不同的群體?

不管這說不說得通,CoinDesk 的多個受訪者都說,非公開發售會超過公開發售的數量,大家更多地都在尋求空投。

6. 消費者成熟度會提高

隨著人們能夠更好地理解代幣經濟,術語也會越來越多。

隨著行業越來越複雜,行業術語也擴充了。大部分關於 ICO 的討論出於對政策管控的考慮,將代幣分為兩種:應用代幣和證券代幣(utility and security)。

「這是基於集體臆想而發明出來的傳統想法。」 Schadek 告訴 CoinDesk。甚至有一些意見領袖還在使用其他的類別。

Tokensoft 的聯合創始人 Mason Borda 還提到過「獎勵代幣(rewards tokens)」,專門設計讓用戶採取某種公司所期望的行為(例如航空旅程)。Nick Tomaino 還使用過「工作代幣(work tokens)」的概念,與其他應用代幣區分開。

這些代幣讓用戶可以依據某個協議賺取收入。

Filecoin、Augur 和 NuCypher 都採用這些特點。「我想最有意思的工作代幣會在以太坊從工作量證明(pow)轉變為權益證明(pos)的時候出現。」Tomaino 在那集播客中說。

隨著創業者越來越擅長描述和分類自己的加密貨幣,整個社區都會更好地理解這個行業。

7. 傳統科技公司會去中心化(或者,至少開始賣代幣)

這有可能是2018最重要的主題,也可能毫無意義。大部分人相信著名的科技公司都會想到一些理由來發行代幣、籌集資金。

甚至扎克伯格都說,他今年在研究區塊鏈。另外,Telegram 此前有傳出相關ICO計劃,但目前尚未官宣。

「我猜,大部分科技巨頭都有僱人在全職研究、試驗,確保自己不錯過這個機會。」 Williams 說,不過他認為巨頭們的速度大概和政策監管的速度差不多,不緊不慢。

CoinDesk 詢問了幾個大公司是否有 ICO 相關的工作在進行中,回復的幾個公司都否認有此類項目。如果科技巨頭們在推動去中心化,Schadek 說「這很好,因為這意味著,更多的價值創造民主化,能讓整個虛擬貨幣總量增長。」

不過,Wilkinson 認為,「想玩 ICO 的科技巨頭沒有去中心化的合理需求。」他認為,很多時候代幣會威脅到他們現有的商業模式。

via coindesk,雷鋒網編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谷歌簡化ARCore,在Motion Stills中添加AR功能,安卓機都能玩
采埃孚ProAI中央控制器步入量產,推出概念方向盤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