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們問了9個美食家的年夜飯回憶,答案天南地北,但有一點沒變過…

我們問了9個美食家的年夜飯回憶,答案天南地北,但有一點沒變過…

這幾天,已經到了正經的「春節時間」了。

中國人對過年的想像力,從來和好吃好喝不分家。食與家採訪了9位我們的老朋友,問了問這些美食大咖關於過年的回憶。

有人在海外過了二十年的春節,以一己之力營造一桌菜的年味;也有人記住了童年走親戚學的一道菜,多年後在自家複製了出來;還有人傳承了爸爸的蝴蝶酥、三叔的炸帶魚、媽媽的灌香腸……

就算吃遍五湖四海,見過廣闊天地,有了記憶中的那一道家味,年味,始終在。如娜斯所說:「我們關於年節食物的記憶,其實總是與對親人的記憶分不開。」

圖 |Eico

北京 | 食物其實是對親人的記憶

娜斯|Target主編&美食愛好者

年節食物的記憶其實總是與對親人的記憶分不開

奶奶是達斡爾族,過年過節她在東北的親戚會寄來一些家鄉的食品,比如乳酪,還比如粘豆包。粘豆包是黃米做的,粘,但不是南方的糯米,裡面是紅豆餡。那時戶外就是冰箱,吃的時候蒸一下就好。

奶奶去世後,我們從平房搬到高樓,印象中就再也沒有見過這種東西。前幾年我逛東嶽廟廟會,看到有人在賣粘豆包,馬上買了幾包,還送給我父親兩包,父親也很高興。

它可能代表著我在平房小院時的生活,那沒有冰箱的年代,所有年貨都可以掛在房梁,凍在外面的時代。

那時我家房前不是兩顆棗樹,是一棵棗樹,還有一棵楊樹,以及一架葡萄。冬天的時候,印象中窗台上總會有幾個凍柿子

奶奶不在以後,我們的除夕都是在姥姥家過的。印象比較深的是沙拉,沙拉油都得用蛋黃和油現打,如果打不好還得重來。

現在我覺得這種自己做沙拉油的方式又符合潮流了,因為是沒有添加劑的新鮮食品,也是健康生活的一種象徵。

姥姥的拔絲蘋果

我原來的拿手菜是香酥皮八寶鴨,現在在國內都去飯館吃年夜飯,手藝也退化了。過年的工作一般就是準備紅包,買些年貨,添置新衣,打掃廳廚,養養水仙,布置些歲朝清供.....

為了過小年,我昨天還買了些糖瓜。在北京一買糖瓜,就感覺過年就快開始了。

台灣 | 一個人營造了20年的年味

庄祖宜 | 廚師&飲食作家

我已經離家二十年了,在海外過年是要自己記住的,環境基本不會提醒你。

記得我到西雅圖讀書第一年,功課特別忙,臨過年了還是美國同學拉著我去吃了個頗受好評的中餐廳,基本是老外喜歡的那種不地道中餐,還是自助的。我那天就覺得很落寞,意識到如果要有年味,就得自己來營造。

去年除夕是周五,我家請客就是周六,初一。我請幾位有駐華經歷的外交官說一道自己最想念的一道中餐,我來做。他們都點了麻婆豆腐,蔥油餅,宮保雞丁,酸菜魚,都是辣系小炒比較多。

大概在國內經常吃到家常菜,過年就得上大菜才像過年。但我們在國外有一桌豐盛的小炒就覺得很舒服。

我平時做菜就很多實驗性,不喜歡重複做菜,所以我家年夜飯也很少必備菜,每年都不一樣。去年我在家用麵糰烤雞做了叫花雞,還讓小朋友和我一起用榔頭來敲開,他們高興得要命。

我先生經常開玩笑說聖誕節他負責,春節就我負責。比如一進十二月他天天開始做裝飾,而春節我就教孩子放什麼歌穿什麼衣服,帶著他們寫福字。

都說到處年味都很淡,我這二十多年來年味就很淡,要有就靠自己了

帶著孩子們一起寫福字

回台灣的娘家,磕頭領紅包是必備習俗

山西 | 幸福的年貨缸

左豆豆 | 活力美食家

我家過年都會做雜燴的銅火鍋,是山西傳統過年菜。

炸丸子、炸五花肉、海帶、粉條、白菜一層層放進去銅火鍋里。肉是先煮後炸,已經沒油了,中間透明,皮都泡起來了,非常漂亮好吃。

其實這個菜不是我家原產。小時候親戚家做得最拿手就是這個菜,我問了一下方法,一直到自己長大了開始做,居然還原得特別好。

我自己家最拿手是爸爸的炸蝴蝶酥,他每年只會在年三十炸一盆,得全家打下手他才做。我學了很久,還是沒有父親做的好吃,現在一想起來就是爸爸的味道,可惜吃不到了。

我小時候過年特別幸福的回憶是年貨缸,像個聚寶盆。

一定是過了臘月二十三,離除夕還差三四天,廚房就開始不停在做飯,滿滿都是蒸汽往外冒。發麵蒸饅頭炸肉炸丸子,做好了就裝在小鋁盆里,一層摞一層放在一口大缸里,放在室外就是天然的冰箱。

現在想起來最好玩的是,做飯時過來一個人就抓一把,小孩子也來偷,媽媽會生氣說「再吃都沒有了!」

以前大家都惦記吃丸子吃肉,後來生活變好了,就開始搶著吃菜了。這也是時代的變遷吧。

山東 | 備年貨是最久的期待

范娜 |天使魔法料理學院創始人

我是河南人,我老公是山東人,第一次意識地域飲食的差異,是第一年到我老公家過年。桌子上擺滿了大魚大肉,唯獨看不到青菜的影子。一整桌大魚大肉和油炸的吃下來整個人當時滿腦子都是「我要吃青菜!我要吃青菜!」因為我自己家吃飯,每天就想著多吃點蔬菜身體健康。這也算是另一種水土不服吧~

在我家主廚是三叔,新年裡一定會做的就是炸肉丸子和小酥肉。配上蒜苗,香油和醬油一煮,再來上一個饅頭,唇齒飄香,太好吃了,這麼多年我就覺得我三叔做的丸子無人能超越。

結婚後都是初五左右回娘家,知道我喜歡吃這些,每次我奶奶都給我留好多讓我走的時候帶走,這就是家的味道,只有過年回家才可以吃到的美味

一到年底讓人開始感覺有過年氣息的就是備年貨了,我們家鄉那邊雞,魚,肉,魷魚,皮肚,蓮藕,粉絲,腐竹,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魷魚是我三叔每年必買的,用來做素三樣。粉絲是我特別喜歡的,冰冰涼涼,肉吃膩了,來一口特別解膩爽口。

四川 | 沒有香腸就沒有過年

蔡倚馬 | 江湖有味創始人

小時候,年長,從臘月就開始做準備,標誌就是灌香腸。這是川渝人家主婦的大事。

冬月間,風刮起來了,媽媽就開始去肉販子那裡定肉,去佐料攤攤挑花椒海椒,找個周末,灌。天氣真冷,媽媽長了凍瘡的手腫得像粉紅的胡蘿蔔。

一天下來,平常晾衣服的陽台上,晾滿了肥肥的香腸,等著風來把他們吹乾。小時候,看這家人戶殷實不殷實,陽台上晾的香腸臘肉多不多,是重要標誌,甚至一度成了小偷們的風向標——還真有偷香腸的小偷。想想也是造孽。

到了年下,開始一家家「團年」,吃完姨婆家吃舅公家,就到了比拼各家香腸秘方的時候。巧手的主婦,帶著點自矜,端上蒸好切好的香腸,只說「嘗一下,今年香腸還可以吃。」果然好,就有人來要方子。

東北 | 盤炕上吃鍋子的快樂

Eico | 家宴控、兒童攝影師

幼年時,在東北,姥姥家過年一定要吃銅火鍋。不是北京的銅鍋涮肉,就是東北銅鍋。同樣燒碳的火鍋,裡面放酸菜,白肉,凍豆腐,蝦,海蠣子。一家人圍坐在火炕上,屋外皚皚白雪,守著熱氣騰騰的火鍋吃年飯。

幾十年過去,外公外婆早已仙逝,我和媽媽也再沒有回過東北過年。一切有關年的味道都留在了記憶里。

作為北方人,過年一定要吃的東西肯定是餃子。千千萬萬種餃子看起來樣子都相同,其實一萬種餃子里藏著一萬個家庭的獨門秘籍。

芹菜牛肉餡蒸餃是我家年夜飯的保留劇目。牛裡脊剁成肉餡,芹菜切碎焯水。加薑末雞蛋料酒醬油調味,順時針攪拌成團。秘笈是在最後加一點點白酒。個大肥美,胖墩墩坐在蓋簾上,上鍋蒸熟,咬開後一股帶著點點酒香的牛肉味道直衝面門。

我家必備的年貨一定是「要有糖」。再不愛吃零食的家庭,每逢過年總要買點糖擺起來,路過時抓一塊塞進嘴裡,可以甜一年

江蘇 | 過一個半南半北的年

廚花君|廚房園藝&都市農藝踐行者

不知為何,我家大年初一的早餐,一定是既有餃子又有湯圓,分兩鍋煮,甜咸兩味。在讀大學之前,我一直以為所有人家都是這麼吃的。結果總是人家用奇怪的眼神看著我。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遇到跟我家食譜一樣的人。不過,吃完餃子再來一個豬油花生大湯圓的感覺,真的特別滿足。

一定會做的菜是油炸帶魚段吧。這道菜的版權源於我二哥,我們的家族廚神。

具體步驟:

帶魚段洗凈,加鹽和少許花椒粉,腌制一會兒。

起油鍋炸的時候要分兩次進行:第一次是小火慢炸,炸至整體略呈黃色即撈出,控油;

第二次是大火急炸,油溫高,帶魚段入鍋後快速出鍋,外皮焦黃,酥脆鮮香。直接拿來當零食吃也可以。

上海 | 年年有魚的幸福感

管家 | 設計總監&美食博主

年味嘛現在比較淡了。以前過年我家人口多,我爸是主要負責人,提前十天就準備,要做鹹肉就得提前一個月。

我家年夜飯都要等到人齊了才會開動。有一年我哥從新疆回來,晚點了,等到了十點了才到家,大家開始吃年夜飯。年夜飯吃的就是這個狀態。

春節怎麼都要年年有魚,我喜歡用蒜頭去做蒜汁大黃魚,從未失手。

具體步驟:

大蒜頭去皮拍扁,黃魚背剖開。

大蒜先入油鍋炒香,黃魚二面油煎一下,加料酒,悶一下,加生抽,放蔥薑糖,加水,煮開後再煮一會就好。

湯汁多少、糖多少都可根據自己口味調整。

澳洲 | 過年的涼拌雞是論盆的

黃榛 |衚衕四十四號餐廳創始人

我爸爸是獨生子,所以爺爺奶奶也會去我外婆家過年,席上所有人都在等的一道菜,是涼拌雞。小時候是我外婆做的,後來就是我媽做得更好,青出於藍。

這個菜看著簡單,認真做起來步步都有講究。

雞要選十八個月前的土雞,必須小公雞才完美。不能母雞或者飼料雞肉。

調味料少,但是精。首先要現炸辣椒油。把辣椒用石臼磨碎,菜籽油燒開,去浮沫,再冷卻五到十分鐘,到了80度,把油倒到辣椒里,辣椒就不會胡。放一點芝麻,更香。然後,花椒也要當季新鮮的,干鍋焙一下再碾碎。

具體步驟:

整雞用開水焯十幾分鐘,別超過半個小時,煮出來的水沒那麼多油;

焯水以後斬塊,用鹽揉一下,讓鹽味兒進一點到肉里;

加一點禾然的有機醬油和有機醋,再放三到四勺的有機糖,炸好的辣椒油、一點干辣子、花椒碎,一點點花椒油,把雞肉拌勻。

加入大量的蔥絲,拌勻。

做出來一大盆,所有人都在等這個菜,以前就涼拌一隻雞,現在都要兩三隻雞才夠大家解饞的。這裡頭的蔥得是我姥爺自己在花園裡頭種的蔥,比雞肉還好吃,得搶才有。我自己在澳大利亞過年做這個,別的好辦,蔥就沒辦法了。

每個人的春節記憶里,都有一道從味蕾一直香到腦門兒的家味菜。這精貴不在價格,而在於一天一天,一條魚一隻雞一根蔥絲地精雕細琢。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說的都是等待親人的念念不忘,外出遊子的歸心似箭。就在家味的釀造過程中,年味漸濃

你最難忘的過年回憶是什麼?

評論留言告訴我們~

採訪、編輯 | 椿嘉

圖片 |除標註外均為受訪者提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食與家 的精彩文章:

記住這10點,「不加糖」的生活一樣甜

TAG:食與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