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春節別給身體太大負擔 素食佳節爽身心

春節別給身體太大負擔 素食佳節爽身心

導語: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親人團聚,走親訪友,互相宴請成為必不可少的活動。高脂肪、高熱量的食品,頻繁的舉杯暢飲,熬夜聊天或者娛樂,常常容易使出現身體不適或體重劇增。在歡度春節的同時,應該如何為你的身體減負呢?

案例:大年初三那天,28歲的女白領小劉,就診時自述「肚子疼得受不了」。血常規檢查結果顯示其身體狀況正常,問診中,筆者了解到,小劉在就診當天與朋友聚會時,多吃了些年糕,結果肚子便疼起來。經診斷,她是因胃動力不足引起胃痙攣。由於平時飲食不規律,久坐缺乏鍛煉,她的腸胃蠕動非常慢,功能較弱,大過年的偶爾多吃一點,胃部就hold不住了。

春節是中國人的一個重要節日,也是一場舌尖上的狂歡,親朋好友聚會快樂,倘若飲食、作息不規律,外加「天公」出牌無常,很可能導致疾病上身、樂極生悲。因此,要想安然度過節日,對有些疾病應早設防,別讓節日變「劫日」。

保暖防寒莫兒戲

冬季是多種疾病的高發季節,即使氣溫不會降到很低,但只要降幅達到十幾攝氏度,也足夠對不少體弱老人、慢性病人群構成健康威脅。因此,即使節日期間並不寒冷,也仍要做好頭、腹以及足部的保暖措施。頭部、鼻子和咽喉受寒會導致大腦不清醒且感染上呼吸道疾病,腹部著涼則可能導致腸胃不適。足底的保暖對於全身健康也非常重要,所謂「寒從腳上生」,鞋襪穿夠了,即使褲子稍單薄,也不會感覺很冷,反過來則覺得寒氣襲人。

另外,防護不夠不只會使身體局部受影響,任何一個身體部位受風寒侵襲超過一定時間,都可能刺激心腦血管等疾病發作。所以,防寒保暖是顛撲不破的真理,確實只有它防病最百搭管用!

混食減少 健康加分

春節期間,親朋好友相聚,應打破共餐、混食陋俗,採用分餐方式聚會更安全。分餐的最大好處就是更符合現代生活對衛生的要求,能盡量減少人與人之間的體液接觸,降低疾病的傳播率。

春節食物種類多樣、烹飪方法不一。食品操作生熟不分、交叉污染和帶菌操作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對此,應注意食品操作衛生,防止生熟不分,交叉污染食品;注意烹飪衛生,食品要煮熟煮透,隔夜餐食用前充分加熱;飯菜忌反覆多次加熱,對變質的食品應及時處理,切勿食用,防止發生嚴重食物中毒。

節日提防「香甜誘惑」

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節日,除了商場隨處可見悉心的節日裝扮、商家紛紛推出優惠活動外,各種蛋糕店更是主打「甜蜜市場」,推出應景新品。需要注意的是,節日期間切忌「得意忘形」,一不小心吃下太多高脂高熱食物,一定要警惕反式脂肪酸,控制總脂肪攝入量。

在寒冷的冬天,各類羊肉火鍋、麻辣火鍋店開始門庭若市。人們通常認為,吃火鍋既能進補滋養食物,又吃起來暢快。其實,人體有自我調節功能,新陳代謝也會在冬季放緩,此時並不需要更多的熱量。如果忽略了人體本身的生理耐寒力,而一味依賴食物禦寒,過多食用高脂高熱食物和酒類,可造成和加重心血管病。

除了以上高脂高熱食物應「點到即止」外,重點在於別一日多餐、暴飲暴食。節假日里,吃自助餐、夜宵或一天趕好幾場的情況屢見不鮮,滿足了口舌之欲,卻讓腸胃疲於應對,很可能節後犯胃腸道紊亂疾病。所以,為了避免此類情況的發生,吃了油膩的一餐,下一餐最好清淡;吃了油膩的一天,下一日最好清淡。

三高人士忌煙、酒、濃茶。節日期間,切莫為應酬而嗜煙酒,更不能煙酒不離口或邊抽邊飲,因為煙酒中含有的大量有害物質,進入血液會導致血管痙攣而發生意外,高血壓和冠心病患者尤其應該注意。可飲淡茶而忌濃茶,應多吃一些水果、蔬菜,以保持大便通暢,還能防止心血管病的發生。

素食佳節爽身心

健康的飲食方式中,葷素搭配應遵循「28原則」,即2∶8的比例為宜。建議春節期間的早餐以素食為主。春節的早餐吃素食,象徵一年開始清靜身心,吃一些含葉綠素、胡蘿蔔素、維生素、鐵、纖維多的蔬菜來配合幾天中大量偏向肉、魚、蛋的飲食,既取得營養均衡,又具有調整腸胃的意義,這也是相當合理的素食佳節吃法。可選擇膳食纖維含量比較高的、清爽的素食冷盤,例如:涼拌竹筍、菜心、黃瓜或豆製品,這些蔬菜富含纖維,能夠補充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此外,它們的飽和脂肪、膽固醇的含量非常少,幫助開胃的同時,也不會對身體造成太大負擔。

湯一般會出現在宴席的後半段,此時身體基本已頗具飽腹感,再選擇排骨湯、雞湯等肉湯,其含鹽量較高。相比較,可以選用菌菇湯,如金針菇、口蘑、雞腿菇等,不必放入鹽就會很鮮美和健康。

心情雖好 切莫把夜熬

從臨床統計資料看,每年春節期間,收治的急診病人並不多,但節日過後,都會出現就診小高潮,其中尤以心腦血管疾病和胃腸道疾病患者居多。

中老年人千萬別高估自身「硬體」,或為了不掃興而陪家人朋友「鏖戰」聊天或娛樂。身體是不會吹牛的,剛開始可能只表現為抵抗力下降,稍有不適,但再繼續下去,就可能發展為急症。

春節期間發病的主要原因是對基礎疾病不注意控制以及作息沒有規律。很多患者入院的時候血壓很高,血糖超過正常值的三四倍,但就診之前還「戰鬥」在麻將桌上或KTV包廂,旁人勸其就醫仍自認為能堅持。不僅如此,有些病人過節期間感受著家人團聚的幸福,一高興就忘記按時吃藥了,結果導致血壓忽上忽下、反覆波動,對心血管造成不小的危害。

老人以及身有慢性病的患者,在和親朋好友聚會的時候,應適當調節情緒,見縫插針安排短暫休息,切莫「人來瘋」一戰到底,要想著來日方長,而不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此外,如考慮到節假日作息稍較平時有改變,還可遵醫囑,適當服用一些預防性藥物,以免突然發病。

而對於沉迷多部賀歲大片的年輕人而言,最好分場次、分天數觀看,如果非要「卯」起勁來看跨夜場,也應先在家養精蓄銳後,再前往觀賞。女性若適逢例假期或身患感冒,最好避免超長時間集中精神觀看電影,否則可能加重身體不適。

提醒:春節吃喝需謹防「節日病」

春節期間,享受美食必不可少。為了避免因飲食不當而突發疾病,專家提醒要正確選購食物、健康攝取食物,遠離「吃出來」的困擾。

山西醫科大學管理學院院長程景民建議,不要購買、加工和食用來歷不明的食物、死因不明的畜禽或水產品,不要採摘、食用不認識的野生菌類、野菜和野果,以保證食品原料的衛生安全。老年人、幼兒、孕婦及抵抗力較弱人群尤其要特別注意。

程景民提醒說,部分家庭在春節前有自製食物、囤積蔬菜的習慣,建議選擇耐儲存的蔬菜,如蔥姜蒜、土豆、胡蘿蔔等,一旦出現腐敗變質就不要再食用。對家庭自製半成品,比如肉丸、滷肉等,無論是在窗檯外放置自然冷藏,還是冰箱冷藏,食用之前必須徹底加熱。

春節聚餐、家宴常常很豐盛,使人食慾旺盛,易暴飲暴食。專家指出,暴飲暴食易引起胃腸功能紊亂和身體抵抗力降低,增加急性胰腺炎、腸胃炎或腸胃潰瘍等疾病風險。同時,由於「過分充足」的營養素攝入和假期身體活動量的減少,容易誘發高血壓、糖尿病、痛風等代謝性疾病。因此,應特別注意調整飲食,避免暴飲暴食,盡量多吃清淡的食物。

- END -

來源:人民健康網綜合養生大世界、新華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曹妃甸發布 的精彩文章:

國家海洋局測量曹妃甸區海冰厚度

TAG:曹妃甸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