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國家寶藏》看中國製造

從《國家寶藏》看中國製造

從《國家寶藏》看中國製造

文/亦染心田

01

放假第一天,抽了一下午時間將未看完的《國家寶藏》給追完,心中的那股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感油然而生。從前也曾走進博物館,跟著文物旁的提示牌及耳中的講解機去探尋文物背後的魅力,但始終看不出什麼所以然,除了抑制不住的驚嘆與欽佩,別的怕是沒什麼了。

但自從看了《國家寶藏》這個節目,才驚覺國寶不再是記憶中那冷冰冰、距離感十足的形象,而是活的、有溫度的、承載著一段段值得去銘記與傳承的故事。通過一個個生動的前世傳奇的演繹,一段段與之息息相關的今生故事的講述,9大博物館,27件國寶重器不再遙不可及。

國家寶藏節目

在《國家寶藏》中就有這麼三件中國製造給我印象十分深刻,一是以長沙窯青釉褐彩詩文執壺為代表的長沙窯,二是朱克柔緙絲蓮塘乳鴨圖,三是寧波萬工轎。

雖形態各異,所屬朝代也不盡相同,但無一不彰顯著中國古代匠人們的超高工藝和非凡智慧,即使放在製造工藝發達的現代,也未必能與之媲美。

02

1998年,一艘唐代的阿拉伯商人沉船「黑石號」在印度尼西亞勿里洞島海域附近被打撈起,船上被發現六萬七千餘件中國瓷器,其中長沙窯就有五萬六千餘件,上面的紋飾皆是參照了阿拉伯人最喜愛的圖案,並附有商業廣告語,我們可以自豪的推測「這便是中國最早的私人定製產品」。

長沙窯青釉褐彩詩文執壺

不同於以往素凈單調的瓷器形象,長沙窯憑藉燒制銅紅釉、模印貼花、釉下彩繪等工藝的創造與發展,在彩瓷史上開創先河,成為第一個涉足商品價值銘文、姓氏銘文和商業廣告語的外銷瓷

創造了陶瓷史上多個第一的長沙窯,沿著海上絲綢之路,產至日本、越南、柬埔寨、新加坡、印度尼西亞、伊朗、土庫曼、伊拉克、阿富汗、埃及和蘇丹等十幾個國家,足矣彰顯盛唐時期海上絲綢之路貿易往來之繁榮,長沙窯備受世界各國人民青睞之盛況

更讓我們自豪的是,「長沙窯,大唐造,大唐造,長沙窯。」物美價廉的長沙窯薄利多銷,遠赴盛名,既展現出盛唐時期工匠們高超的藝術造詣和匠人之心,又走出了一條屬於它獨有的創新之路。

這也是當代中國製造需要繼承和發展的重中之重。

03

不同於數量繁多的長沙窯,現存於世的緙絲作品相當稀有,集大成者的朱克柔緙絲蓮塘乳鴨圖就是其一,它代表著緙絲藝術史上難以逾越的一個高峰。

「空有男兒志,卻為女兒身」的朱克柔憑藉一枚朱剛印,一幅幅無可比擬的緙絲作品,成為南宋時期緙絲屆的頂尖高手,現存上海博物館的蓮塘乳鴨圖畫面生動活潑,色彩富有變化,其幅式巨大,組織緊密織細,絲縷勻稱,層次分明,製作工巧,生意渾成,可謂巧奪天工。

既展現出朱克柔高超的緙絲工藝,也從側面得以窺見南宋時期社會審美與消費的導向,人們正追求著生活的藝術化和藝術的生活化。

而這樣的一件緙絲作品是基本上無法用現代工藝就能輕易複製、仿造的。

朱克柔緙絲蓮塘乳鴨圖

據了解,完成一幅緙絲作品需要手、腳、眼協調操作。手要撥、腳要踩,眼睛還要看,工匠常常好幾個小時都得坐在紡機前不能離開,這也難怪有緙絲技藝「易學難精」之說,不僅需要純熟的工藝技巧,還得有相當的書畫藝術修養。

就連原料的選擇上也是精益求益,「一寸緙絲一寸金」可不是說說而已。

在我們為之驕傲自豪時,也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現在的傳統手工藝人越來越少了,我們的傳統文化正慢慢流失,繼承與發展之路任重而道遠,這本該成為我們中國製造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卻意外戛然而止,停滯不前。如果不是《國家寶藏》這個節目,可能很多人一輩子都不會知道有一種「織中之聖」叫緙絲。

漲了見識的同時,心中未免有些悲涼。

希望看到更多像號稱「當代朱克柔」的緙絲匠人馬惠娟及她毅然放棄工作、傳承緙絲技藝的兒子一般的傳統手工藝人,也希望看到像《洛神賦圖》的今生講述人90後插畫設計師葉露盈一樣,以新的視角和手法賦予傳統文化新的生機。

04

在27件國寶重器中,有一件年齡最小,卻有「世上最豪華轎子」之稱的國寶叫做寧波萬工轎

這個名字可取得大有來意,據介紹,製作這樣一頂轎子需要耗費一萬多個工時。古代工匠們是用「一工」來計算自己一天的工作時間的,「一工」等於「一天」。假設這頂轎子一個人製作的話,那就需要耗費30多年的時間才能完成。

寧波萬工轎

而最令我動容的倒不是這個轎子本身的工藝有多繁複,製作有多精美,而是蘊藏在它背後的真實故事。萬工轎的守護人任重在前世傳奇中演繹了一個這樣的故事:

民國初期,「聚成號」掌柜朱全來為了打造一頂獨屬於中國特色的萬工轎,不計盈虧,哪怕遇到資金鏈斷裂,也甘願拿出渾身家當,甚至將店鋪股份抵作勞資,也要再三囑咐工匠們切不可在材料上有所懈怠;哪怕受人威脅,依舊「捨命」相護,他的這份骨氣和擔當不由得讓所有人肅然起敬。

正如他所說的那句「差什麼,都不能差了手藝」,折射出一個愛國商人溶於血液的工匠之心和愛國情懷,這即使放在現代社會依舊值得我們尊重與學習。

05

正值日本製造風波四起,西鐵城手錶被爆醜聞之際,有人感嘆日本企業勇於道歉之擔當,有人將矛頭直指中國製造,挖苦、諷刺之聲不絕於耳,也有的就事論事,盡顯風範。

近年來,中國製造飽受質疑,質量參差不齊引人詬病,仿製、造假現象亦層出不窮,這也難怪不少國人捨近求遠,陷入對國外品牌的狂熱追求,不惜找代購、海淘,甚至花上比原價高出許多的價格也勢必要將心愛之物買到手。

追求質量無可厚非,但一味的只抓著國產商品的缺點不放,去和外國製造的優點相提並論,未免有失偏頗。不如放下偏見,深入市井,深入歷史,你會發現,你的短淺正暴露了你的無知,真正的傳統手工藝才是中國製造最強有力的底氣,而這份底氣值得我們傳承與壯大。

亦染心田

90後自由撰稿人。

悅納不完美的自己,打磨,蛻變。

自我剖析心靈雞湯個人成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這一抹粉色風暴喚起你的少女少男心
Saddo的臆想世界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