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記憶中的年味,是團團圓圓幸福年

記憶中的年味,是團團圓圓幸福年

記憶中的年味,有獨屬於年的儀式感!

越長大,年味越淡。猶記兒時最開心的便是過年,和家人一起趕集、穿新衣、拜年領紅包,全家一起準備年夜羹餚,而後來工作越來越忙,回家的時間也越來越少、越來越短,可能到了大年三十才回家,年夜飯也是直接草率解決,這一切究其根本,就是我們缺失了獨屬於年的儀式感!

圖片來源:360搜索《春節儀式感大數據》

我們小的時候過春節,很多美食的味道不記得了,但很多「儀式」卻歷歷在目。

明明有膠水,父母卻要忙活好一陣子用麵粉煮一大鍋糨糊來貼春聯;

年夜飯前,例行的祭祖的舉動:

大年初一,按輩份長幼依次給長輩磕頭拜年;

年夜飯中,總有一盆不讓動只給看的魚名曰「年年有餘」;

除夕夜連小孩子也要守到子時。只因為大人說新舊之交的碰撞會擦出喜慶……

我們過年,也並非為了祭祀而祭祀,為了守歲而守歲,不過是在這種約定俗成中回歸昨日種種並祝福明日的新天地。正如虛幻之物需要尋找實物來寄託情懷一樣,這些儀式使得我們更加鄭重的對待自然、對待生命、對待未來……

過年需要儀式感

若少了,便算不上完整的年

過年本身是為了驅逐怪物而產生的節日,但總是對未來充滿憧憬的人們給它賦予了嶄新的希冀,今年未曾實現的願望來年定會圓夢。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爆竹並不是僅僅嚇跑了怪獸,也轟轟烈烈地迎來了新的一輪早春,新的一路征程。

因為一場儀式,很多時候是給自己一個契機去迎接一個全新的開始,或是鄭重告知自己正式與一段過去再見。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無論是衣錦還鄉還是窮困潦倒,家都是不會吝嗇給你溫暖的地方。生活中的小確幸大抵就是對待生活的儀式感。

長大後的年便失去了這些小小的滿足。

吃的可以隨時買,穿的有合適的也可以省下錢來買上一件,連團圓飯上的雞鴨魚肉也因為平時吃的好不覺得甚有滋味了。

去親戚家拜年便不僅僅是長高這一件幸事,處處都是比較。

他家的孩子考上哪個重點學校,另外親戚家的孩子高中沒讀完就出去打工;他家的孩子早早結了婚讓他抱上孫子,另外親戚家的女兒三十好幾了還沒有對象。

小時候自己是承載著希望的種子,後來漸漸長成樹苗,便開始比較樹苗的品種優劣,未來的價值走向,果實的豐盛與否。我們不再期待過年的好吃好喝好拿紅包,而是開始害怕同輩之間的比較。有人說,現在過年失去了味道,是因為我們過了過年的年紀。

(以上截選微信公號:梵尼詩)

年味還有,只是轉移,不是原來那個味兒了。

那麼,年味轉到哪裡去了呢?

首先是轉移到了回家路。現在人們過年不再像從前一樣,一年到尾都在家裡,可以充分地準備。而是從天南海北回家過年。於是有了春運,有了一票難求,有了拼車,有了轉車,那大包小包的行車,那行色匆匆的人流,那擠得滿滿的汽車、高鐵、傳統火車、輪船,那來回奔波的滴滴出行,那些到處拉生意接人的黑車……這些返鄉的過程產生了許許多多的故事,每一個回家的人都有一個回家的故事,這些便構成了轉型社會的「年味兒」。儘管回家吃的那頓感年夜飯沒有什麼味,但這奔波回鄉的過程是蠻有味的。

年味去哪了?年味去到了手機上。以前「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姑娘」的拜年習俗,是要人親自前往所拜之人的家裡才能完成的。最早的時候估計還真的要拜上幾拜。隨著通訊的發達,人們拜年的方式幾乎每隔幾年都在變,先是變為電話拜年,不必上門了,打個電話就行,只需幾毛錢其。接下來電話不打了,改為簡訊拜年。這更便宜了,只要一毛錢。再後來,只要QQ拜年就行,現在大多數選擇了微信拜年,更方便,圖文聲像並茂。也不再分什麼初一初二了。在除夕前後,集中給所有親友拜年。

年味去了哪了?年味去到了網購平台上。曾經的趕集模式,逐漸步如今的網購模式。不管貧富都要趕年集置辦年貨,人們會把一年省吃儉用節省下來的錢,花到最後一個年集上。趕年集有規矩:女孩買花,男孩戀炮,婆婆買鞋,老頭購帽。割肉、買菜、買鞭炮,再購對聯和年畫。男孩子只關心鞭炮和牛肉鍋、燒餅攤。女孩子只關心紅絨花、紅頭繩和花布。

面對逐漸缺失的年味,你有什麼想說的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茗茗銘銘 的精彩文章:

如何看待董潔不讓潘粵明探視兒子頂頂?
30歲大齡剩女一周內閃婚閃離,原因是為了報復母親,你怎麼看?

TAG:茗茗銘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