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5300萬用戶,2萬個跑團,悅跑圈的線上馬拉松,60萬人參加,上百萬人在線看

5300萬用戶,2萬個跑團,悅跑圈的線上馬拉松,60萬人參加,上百萬人在線看

5300萬用戶,2萬個跑團,悅跑圈的線上馬拉松,60萬人參加,上百萬人在線看

前兩天我看到一份關於中國跑步人群的報告,當中有幾個數據很有趣:

70%以上的跑步用戶為男性;

女性對跑步的需求主要是減肥瘦身,而男性的需求是社交;

每周跑步3~4天,是大部分跑步用戶的合理安排;

大部分跑步用戶每年會參加2~3場線下馬拉松賽事;

而用戶們還喜歡參加一種叫「線上馬拉松」的比賽,頻率為每月一次。

……

這份報告的出品方是悅跑圈。前兩年體育產業火熱,跑團經濟紅利時,悅跑圈很快走到了B輪融資,最近兩年在資本市場比較平靜,那麼這家公司現在如何了呢?

2018年1月下旬,悅跑圈舉辦了一場跑團盛典,這主要源於2年來,公司在產品層面不小的變化:2017年,悅跑圈做了一項「跑團聯賽」,在每個城市形成自己的跑團。聯賽是跑團之間的比拼,從打卡次數、跑量、跑團人數、活動舉辦、參與馬拉松次數等維度進行評比。不同「尺寸」的跑團,打分標準不同。這場跑團盛典邀請了跑團聯賽的前四十名跑團團長參與。

去年悅跑圈還跟進了一些看上去很時髦的功能,比如直播。不過它的目的不是追風口,而是推出了數據化的賽事直播功能,比起直播本身,悅跑圈更看重馬拉松賽道上的數據,也更願意用賽事Live去形容它。一方面這個英文單詞在跑步圈裡容易被大家理解,另一方面也為了跟映客、花椒類直播區分開來,便於用戶更理解悅跑圈的產品形態。

但是難道有很多人會願意像看籃球、足球一樣去看一場對抗性並不強的馬拉松直播嗎?聯合創始人吳文業說,悅跑圈發現了這個問題,但也發現觀看馬拉松直播的人能從中找到別的樂趣。

「他們不會特別關注誰拿了第一名,也不會關注選手都是來自哪裡,但他會關心他身邊的朋友跑得怎麼樣,或者兩個名人在跑馬拉松,他會關心誰跑得快誰跑得慢。」不少名人有跑馬拉松的愛好已經不是秘密,當中也不乏悅跑圈用戶。還有一類跑團來自企業,銀行、房地產公司、互聯網公司也能組織起一定規模的跑步能手。這當中其實蘊含著用戶大量的社交需求。悅跑圈一直是社交屬性比較重的產品,只不過它的社交是去中心化和小圈子的。

歸根結底,悅跑圈做直播是為了回歸用戶的體驗,解決大家看馬拉松不知道看什麼,而且也看不出太多門道的問題。雖然在線上看馬拉松聽起來是很垂直的需求,但當城市裡發生一場馬拉松比賽時,大多數吃瓜群眾還是很高興的。悅跑圈希望「看馬拉松」這件事能影響更多人,喜歡看的人也不再是在線下某一個單一的節點看到有限的畫面,而是「一整套數據打包在一起呈現給所有人,你在線上隨時可以看,你的朋友們完賽了,你可以送上你的第一時間的祝賀。」吳文業說。

直播馬拉松和城市文化結合起來,也許還會有更多商業上的想像空間,比如在悅跑圈的大本營廣州,當跑馬大部隊跑過「小蠻腰」,或者越秀區的一條小巷子,通過馬拉松的直播,當地的文化也被傳播出去,吳文業介紹,「看一場廣州馬拉松和北京馬拉松的區別就是展示出不同的文化,我們希望把它也放進直播的功能。」馬拉松比賽贊助是非常瘋狂的,彙集了多數的畢竟馬拉松是僅有的瞬間聚集幾萬人的賽事。當選手跑過某個地方,你也可以收集很多廣州文化的小碎片,順勢把品牌植入。」

「我們現在的現金流非常健康」,吳文業透露,廣告仍然是悅跑圈最核心的業務。我去翻了2015年創業邦對B輪融資完成的悅跑圈的報道,當時有1500萬用戶和5000個跑團,但並不急著把這些用戶變現;現在悅跑圈已經有5000萬用戶了,仍然不著急變現他們,因為悅跑圈現在有個核心的線上產品——線上馬拉松。每一場線上馬拉松,都有幾十萬人報名,這個數字可以說相當驚人了。

「很多人想跑馬拉松跑不了,也沒時間去這麼多地方跑步」,吳文業說。悅跑圈做線上馬拉松的出發點是讓用戶不需要去現場跑,在對應的日期內,用軟體跑完對應的公里數,一樣可以拿到獎牌。

每場線上馬拉松悅跑圈會收取報名費,在整個線上馬拉松的參與過程中,悅跑圈還原了很多線下馬拉松的特點,比如跑完後,選手可以列印自己的號碼薄,成績還能進入中國田協認證的成績資料庫。

「跑步這件事,用戶進入這個領域以後,很容易形成長期留存用戶,軟體更多的是在一旁提供數據記錄、跑團社交、賽事報名、賽事參與這樣的小功能。只要用戶有這樣的習慣,就能在平台上留下很多好東西。」吳文業說。

2015年,悅跑圈在線上首創馬拉松,想讓更多人開始跑起來。到2016年推出更多針對跑步的功能,想讓用戶跑得更好,不是跑的時間更長,而是更健康和更科學地跑。

2017年,悅跑圈完成了幾件大事,也踩了一些坑。比如產品功能的迭代越來越複雜,他們忽然發現用戶開始沒有那麼喜歡悅跑圈了,因為跑步「本應是一個很簡單的東西」,2017年底,產品團隊閉關一個月後推出了3.0版本。

「少即是多,這句話很玄,你要讓用戶感知到的東西一定是少的。他今天想跑步,打開悅跑圈記錄一下就OK了」,曾經有一段時間,用戶跑步時打開悅跑圈,會發現很多功能,比如選跑鞋、聽音樂,但如果這些功能並不是以恰當的方式出現在用戶面前,會讓人覺得生硬和繁瑣。一味地堆功能在2017年下半年停止。「一棟建築蓋得很高,出現有一點不牢固了,你應該回頭,不要忙著加高,而是要重新梳理,這是我們2017年得到的啟示。」

核心產品線上馬拉松,悅跑圈也是踩過坑的。有一段時間,悅跑圈像堆積產品功能一樣,也在瘋狂堆積線上馬拉松的嘗試,最高的時候,一個月做了六、七場線上馬拉松,要知道一個月只有四周,線上馬拉松基本都在周末。好在團隊很快發現,盲目的堆積並不能帶來銷售額同比的增長,因為用戶能跑的次數是有限的。

這並不是指跑步能力的上限,而是一個跑者對賽事參與的積極性。人之常情,用戶一個月參與一次馬拉松,拿到一個獎牌覺得很新鮮,但如果每周都這樣,獎牌就沒有這麼珍貴了。另外,悅跑圈不想傳遞違背體育精神的觀點,馬拉松要科學參與和分配,而不是純粹地堆砌數量和刷獎牌。

「如果想像一下一年有一百場線上馬拉松,確實有可能創造更大的收益,但當這個用戶突然回頭來看到今年自己報了一百場馬拉松比賽,100個獎牌,獎牌對他反而沒有意義了。」所以,2015年,悅跑圈舉辦了9場線上馬拉松,2017年這個數字也不過20場。

那是不是說明馬拉松賽事本身就有天花板呢?吳文業倒不這麼看。

「你看到數量和銷量是在上漲,但如果為了更健康的發展,剋制是必要的。一個人每一天都在跑步,除了跑步不幹別的了,這對人本身就是不健康的。我們不鼓勵每天跑步,更鼓勵長期堅持這個習慣。」悅跑圈設計過一個成就勳章是「連續周跑步」,後來有了「99周俱樂部」,連續超過99周跑步的人,意味著已經跑了快兩年。現在這個俱樂部有3、4萬人。

這些用戶可以被定義為「對跑步深度熱愛的用戶」,也是悅跑圈真正在乎的活躍用戶,現在這個App的日活在150萬~180萬,悅跑圈在意的是在跑步的用戶數量,以及這些用戶在悅跑圈參與活動的活躍度。2016年有一段時間,跑步新增用戶的紅利特彆強,那一段時間獲取用戶的成本也格外低,但也是那個時候悅跑圈發現很多問題:用戶來了不跑步,對它就沒意義,無論是選擇投放的商家還是想在悅跑圈交到朋友的用戶,都想在APP里找到真正運動的人。

即便過了2016年的紅利期,跑步市場也仍然在增長,不過市場更加理性了。「真的開始以跑步作為自己的標籤,不說是否長期跑步,但是願意自己身上貼著跑步的標籤的人,是悅跑圈最中間的力量。」最頭部的用戶雖然跑步能力很強,但已經有了自己完整的世界觀,能夠獨立跑步,相對也不需要「約跑」。

2017年,悅跑圈想把更多元化的跑步、娛樂,甚至更多形態的賽制引進來,讓中堅力量玩得更開心。2018年,它希望整合跑步整個鏈條。

2015年底時,悅跑圈完成了B輪融資,創業邦對這家公司也進行過報道,CEO梁峰在2015年底說了三件事:

1. 不做硬體;

2. 不做跑步獎勵紅包之類的補貼;

3. 永遠保證用體育精神去詮釋產品。

兩年了,謝謝這家公司初心未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蔘 的精彩文章:

蔡當局政策讓民眾反感?綠新人參選不找黨內「天王」站台
平昌奧運會再創一歷史!169人蔘賽如獲獎不準唱國歌,參賽服也沒印國旗

TAG:人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