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心靜如止水,說的就是他

心靜如止水,說的就是他

2018025

閑靜簡遠,胸無纖塵。

江韜,很少有人知道這個名字。

1646 年 6 月,清軍進攻福建,唐王被俘殺。江韜同一批明朝擁護者躲進武夷山的天游峰。

1 年後,眼見恢復明王朝無望,37 歲的江韜出家皈依,法名弘仁( 1610-1664 ),號漸江。此後,便不再有「江韜」這個名字。

《峭壁竹梅》 弘仁

在中國繪畫史上,「四僧」——石濤(原濟)、朱耷(八大山人)、髡殘(石溪)和弘仁(漸江)的名氣很大。這四位明末清初的高人都曾出家為僧,都有強烈的民族意識,都善畫山水,都對後世有深遠影響。

但「四僧」這個稱呼,並非由清代的人共同認定而成,而是由民國的美術史家在編撰美術史的時候提出,並一直沿用至今。

「四僧」中有兩位出身顯赫,那就是尊為皇室後裔的石濤和朱耷。

不同於他二人的皇族身份,也不同於髡殘晚年忙於應酬權貴,弘仁一生未有功名,也極少世俗社交,但他卻在「四僧」中成名最早。

同時代的人,對弘仁的畫評價極高,清代收藏家周亮工曾言:

收藏家以無漸江畫為恨事,

江南人家則以有無漸江畫定雅俗。

《疏樹孤亭圖》 弘仁

皈依之前,弘仁所在的江氏家族原是安徽歙縣的望族,後來家道中落。至他出生時,家族已沒有當初的輝煌。又因生於亂世,弘仁一生過著清寂孤苦的生活。

家世雖走向沒落,但良好的文化底蘊仍在。受家庭影響,弘仁從小就執筆畫畫並研習四書五經。他曾考取明末時期的秀才,意圖報效國家,但無奈明朝覆亡,不得已,弘仁剃髮為僧。

他因心灰意冷而出家,自此內心再無波瀾,心靜如止水。

弘仁在空寂與幽靜中專心於繪畫創作,將內心的萬千造化通過對山水野趣的感悟,以筆墨的語言訴諸紙上,最終勾勒出來的是一個清俊、冷寂而又充滿藝術靈性的畫僧形象。

《梅花圖》 弘仁

「四僧」中,弘仁算是出家後與塵世脫離得最徹底的。他涵養深厚,每日掛瓢拽杖,芒鞋羈旅,或長日靜坐空潭,或月夜孤嘯危岫,儼然一位不食人間煙火的世外高人,難怪石濤稱其是「風骨泠然」的高僧。

弘仁雲遊各地,但參禪始終是他主要的生活方式,由此帶來的閑靜,在他的作品中一覽無遺。

1649 年,39 歲的弘仁從武夷山回到老家安徽歙縣,自此,他一生的主要藝術活動就集中在了安徽和江蘇一帶。他住在西郊太平興國寺和五明寺,經常往來於黃山、白岳,他有一方印章,刻的就是「家在黃山白岳之間」。

《峭壁孤松圖》 弘仁

弘仁的繪畫特點不是簡單地用明朝遺民繪畫、簡潔淡遠、疏淡冷寂等詞語可以概括的。他的藝術成就,是清初特定歷史時期的反映,是遺民情結、禪宗奧旨、山水性情、古風流韻與恬靜心態在畫中融為一體後的集中再現。

在弘仁的藝術經歷與畫作中,沒有梵·高式的對於生命熱愛的強烈宣洩,他畫中纖細的樹木充滿了脆弱和冷淡,整幅畫甚至缺少了一些「空氣」,不過這正是弘仁向我們展示的特有的生命意志。

就像下圖中,弘仁蓋下的那枚印章,它既是秋天裡的落日,又是晨陽。在這冷逸的景色里,唯有一抹紅日點綴了生命。

這枚印章可以放在別處嗎?我想不出更好的位置!

弘仁冊頁作品之一

就山水畫而言,清初是承先啟後的重要時代。

與弘仁同時代有一批出類拔萃的畫家和思想家:比他年齡大的有程嘉燧、李流芳、蕭尺木、金聲等;比他年少的有查士標、梅清、孫逸、羅聘、程正揆、汪沐日、程邃、龔賢、王漁陽以及髡殘、石濤等。

但不論是長輩還是晚輩,對弘仁的評價都很高,特別是後來的黃賓虹。黃賓虹認為:「漸江成名最先,畫猶高逸。」

「逸」是什麼評價?中國繪畫有「神」、「妙」、「能」、「逸」四類評價,神品為最高。至宋初,黃休復在《益州名畫錄》中把「逸」提到了其他三者之上,認為畫中的「逸格」為最高 。

《幽澗疏林圖》 弘仁

晚年的弘仁堅持登山,他曾數次登上黃山,最後一次是在 51 歲的時候。

那時登黃山所經之路與現在基本相同,不過現在路修得更好,有些極險要處都加以鐵欄杆,或路基加固、加寬,有些要穿石洞才能通過的地方,如今也不必去穿洞。

弘仁走過的險山高嶺,用他自己的一首詩可以概括:

敢言天地是吾師,

萬壑千崖獨杖藜;

夢想富春居士好,

並無一段入藩籬。

有此種藝術境界者,少之又少。

弘仁從宋代繪畫中得到重視觀察自然與法度規矩的傳統;同時吸取元人重視神韻逸趣的精神,使其用筆用墨清淡虛靈,蘊藉而富於變化,從而形成自己清勁、簡瘦、純凈、高潔、空曠的藝術風格。

他的畫代表了真正的山林之士的巔峰水平,能與其比肩者,不多。

浪微博:L與CA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LCA 的精彩文章:

一位閉關禪師,正在4100米的高原,默默地拯救20億人

TAG:LC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