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家寶藏》第4期——古都名都,華夏寶庫

《國家寶藏》第4期——古都名都,華夏寶庫

國家寶藏

作為央視2017年末重磅節目,《國家寶藏》迅速刷爆了文博圈。今天【文博點滴】給大家推出《國家寶藏》第4期,陝西歷史博物館推選的三件稀世珍寶。

01

第一寶:何家村葡萄花鳥紋銀香囊

這個1970年在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的葡萄花鳥紋銀香囊,有什麼奇妙之處呢?簡單來說,就是古代的能人巧匠利用力學原理,使得香囊無論外壁球體怎樣轉動,裡面的香料絕對不會撒出來。儘管已經經歷了一千多年,其仍然玲瓏剔透,轉動起來靈活自如,平衡不倒,設計之科學的巧妙,令現代人嘆絕。

葡萄花鳥紋銀香囊

《舊唐書》有這樣一段記載:安祿山反叛時,玄宗等逃離長安,途徑馬嵬坡時,賜死楊貴妃,並葬於此地。玄宗後來自蜀地重返京都,念及舊情,密令改葬。當挖開舊冢時,發現當初埋葬時用於裹屍的紫色褥子以及屍體都已經腐爛,唯有香囊還好好的。何家村的這個香囊並非御用,更顯精妙了。

02

第二寶:杜虎符

這件秦杜虎符,於20世紀70年代出土於西安市的北沈家橋村。虎符傳說是姜子牙發現的,是我國古代君主或皇帝授予臣屬兵權後調動軍隊的憑信物,是軍隊權力的象徵。目前發現的虎符都是秦國的,共三件:秦新郭虎符、秦杜虎符、秦陽陵虎符。

秦杜虎符

這個杜虎符的珍貴之處在於,它是所有出土虎符中銘文最長的一件,且保存完好,特別是40個錯金字,做工精緻,筆畫優美,反映了中國古代錯金工藝的高超水平。而虎背上有錯金銘文,雖歷經兩千多年,仍熠熠閃光。

03

第三寶:懿德太子墓壁畫闕樓儀仗圖

《闕樓儀仗圖》壁畫於1971年出土於陝西乾縣懿德太子墓(乾陵的陪葬墓),在墓道的東、西側各有一幅。儀仗圖場面宏大,人物多達196人,以城垣、闕樓、山巒為背景,構成完美的畫面,是古代建築藝術傑出的寫實作品。它把建築外觀的結構,乃至每一構件的交接點,都依比例準確無誤地描繪出來。尤為珍貴的是畫面上的"三出闕",是20世紀研究唐代建築的重大發現之一。

闕樓儀仗圖

編輯:朱蕾 鄭丹 劉梓 編審:胡健

[版權說明]

凡未標註版權,其內容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您及時聯繫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阜新市博物館 的精彩文章:

佛教興盛 黃教東傳
濃墨淡彩 時代雄風-花鳥畫作品

TAG:阜新市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