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淺談二維碼技術的誕生及發展歷程

淺談二維碼技術的誕生及發展歷程

隨著近幾年移動支付的高速發展,以支付寶和微信為首的國內兩大移動支付均結合二維碼組成了新一代無線支付方案,使得支付體驗變得更加快捷輕鬆。目前二維碼除了成為我們日常中支付環節中密不可分的一環,它在之前就曾被廣泛應用在零售、高科技、運輸等行業。

提及二維碼的誕生,我們還得倒回至上個世紀 60 年代之後的日本,雖然 1945 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之中日本淪為戰敗國,可是在經濟方面日本卻進入了迅速的崛起,日本的各大超市的銷售額自然也隨著快速增長,不過由於那個時候收銀員需要長時間頻繁手動輸入商品價格,導致那個時候的收銀員效率較慢,而且手部容易出現疲勞甚至出現疾病。

在同樣是上個世界 60 年代至 70 年代,條形碼聯合發明人諾曼?約瑟夫?伍德蘭德(Norman Joseph Woodland)發明了一維碼(條形碼),該技術的誕生幾乎改變了全球的商業活動形式,使得收銀員的工作效率變得更高效,顧客也可以節省更多時間。不過初代的條形碼採用的還是還是環形設計,想要完成掃描還需要格外安裝一部 500 瓦特發光體的巨型掃描儀。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由寬度不等的多個黑條和空白組成的一維碼(條形碼)開始暴露出不少缺點,例如數據容量較小(30 個字元左右)、只能包含字母和數字、條形碼尺寸相對較大(空間利用率較低)、條形碼遭到損壞後便不能閱讀的缺點。為了彌補這些缺陷,這個時候人們開始尋找更佳的代替方案。

1994 年,日本電裝公司正式宣布公開首個 QR Code,而 QR 的全稱就是「Quick Response」,翻譯過來就是快速響應,意味追求高速讀取能力的研發概念。其實在發布二維碼之初,日本電裝公司並沒有很大的把握可以讓二維碼完全取代傳統的條形碼(事實上目前二維碼確實也還沒有完全取代一維碼),但他們堅信「花若盛開,蝴蝶自來」,好產品自然會有懂得欣賞的人。

事實上,二維碼相比一維碼(條形碼)確實具有數據容量更大、超越了字母數字的限制、條形碼相對尺寸小、具有抗損毀能力等優勢,不過由於二維碼的解碼數據更加複雜,所以在同樣的硬體下它的運算複雜程度也要更高,耗時也會更長。

二維碼目前共有四種標準化編碼模式,其中分別是數字、字母數字、位元組和漢字來存儲數據,二維碼常見於日本,為目前日本最通用的二維空間條碼,在中國也普遍使用。

雖然日本電裝公司擁有二維碼的專利權,可是他們明確表示該專利是免費開放使用的,他們希望二維碼成為無需成本、可放心使用的「公共編碼」,而日本電裝公司目前的主要業務為世界汽車系統零部件的製造商,同時他們也在售二維碼專用掃描槍等相關產品。

應該會有不少人會困惑,我們日常中遇到的二維碼那麼多,難道二維碼數量是取之不盡的嗎?

二維碼有不同的標準,不同標準下數據容量是不同的,以 40 × 40 標準來作為示例,它的物理容量約為 200 個位元組,目前已知的二維碼最大尺寸為 Version40,它的尺寸長達為 177 × 177,通過各種多變的組合,而且失效的二維碼也有被循壞使用的可能性,只能說二維碼的數量肯定是有限的,但二維碼數量之龐大,猶如取之不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數字尾巴 的精彩文章:

Abigail Sellen《無紙化辦公的神話》丨數字尾巴
驍龍 835 筆電登場,華碩推出多款新品

TAG:數字尾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