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孔子的《易傳》是中國最早的哲學和宇宙觀

孔子的《易傳》是中國最早的哲學和宇宙觀

易孔之見YKZJ0506

孔子《易傳》是社會生活常理,常理人們天天在用,就是不知來自易傳,不能再誤解孔子了。

《易傳》有一卦叫「睽」卦,「睽」是相反的意思。從「睽」卦中,我們似乎聽到了宇宙中充滿了嘈雜的爭論之聲。

天對地說:「哼!你,萬人腳下的泥土,有什麼了不起,敢和我並稱?」地也不服輸,對天說:「哼!你高高在上,能看到什麼,懂得什麼,有什麼用處?還敢看不起我?」

男人對女人說:「女人不能幹力氣活,只會在家坐著,沒有女人省了多少事情。」女人對男人說:「男人粗魯懶惰,喜歡酗酒賭博,乾脆讓老天爺取消男人算了。」

高山說河流不夠穩重,河流說高山不夠靈巧;夜鶯說老虎不會飛翔,老虎說夜鶯沒有力量……

忽然,哲人孔子飄然而來,拍了三下手,然後一字一頓地說道:「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萬物睽而其事類(相似)也,睽之時用大矣哉!」於是,天和地醒悟了,男人和女人住口了,萬物的辯論止息了。

是啊,為什麼要強求一致呢?為什麼不採取合作的方式呢?於是,天呼出風雨,地上長出了莊稼;男女生活在一起,建立了家庭,人類開始繁衍;河流洗綠了高山,高山為河流補給泉水;夜鶯啄來了種子,長出了森林,老虎在森林中捕食,又保護著森林不被砍伐……

一切不同甚至相反的事物,竟然如此和諧地結合到了一起,就像不同的音符在琴弦上找到了各自的位置,奏響了美妙的音樂,這就是《易傳》所講的「和」。

《周易》如同一位哲人,時時坐在我們身邊,諄諄告誡我們:力量不夠的時候,不要顯露自己;快到頂峰的時候,要想想及時停步。水滿了,就會自己流出來積到凹地里;自己有了余錢,要拿出來周濟一下窮人……

這位哲人給這些教導起了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中」。他又說:要向天地學習和諧的智慧;要善於合作,尤其是和意見不一致的人合作;要從絲毫沒有共同之處的事物之間看到聯繫,看到轉機……這些話也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和」。

「中和」,就是要接納不同於自己的事和物,不強求統一,讓每一種生命都能夠按照自己的意願發展。

《易傳》講的「中和」,與我們今天提倡的「和諧」其實是異曲同工的,直到現在,我們還在感受源自《周易》的智慧。否極泰來,生命就是不斷地更新。

《易傳》的視野是非常宏大的,它把包括社會人生在內的萬物萬象都囊括在六十四卦中,這六十四卦還不斷地變化,產生新的內容。可以說,《周易》的最大內涵,就是生長、變化,總是產生新的東西。

陰陽二氣交感,於是一年四季出現,但是,從春天到冬天,並不是結束了,而是孕育著新的循環。八卦中,天地、風雷、水火、山澤,也是不斷生長,互相哺育的。

人類曾經登上月球,發現那裡是一片荒涼的世界,沒有水,也沒有生命,為什麼呢?因為月球的重量太小了,它產生的引力不足以吸引大氣,所以形不成大氣層,沒有大氣層,當然不能孕育生命。

用《易傳》的話說,天地不交,萬物閉塞,這叫「否」。可是地球則不然,地球的個頭足夠大,用《周易》的話講,就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足以承載大氣,吸引大氣。本來特性是向上飛騰的氣體,被牢牢吸在了地球周圍,天地交通,萬物化生,這叫「泰」。

我們看《易傳》的卦象,「否」卦是天在上,地在下,地輕,不足以吸引天,所以天上行,兩者越來越遠。而「泰」卦是地在上,天在下,地有足夠的重量,所以天地越來越近,生命就出現了。

《易傳》為我們描述了一幅美麗的萬物生長圖。《說卦》說:「萬物出於震。」震是雷,春雷滾動的時候,萬物蘇醒了,小草發芽,樹木吐綠,河水解凍,魚兒躍出水面,冬眠的動物也紛紛走出洞穴,又一個春天開始了。

接著,「巽」卦風登場了,和風吹拂過來,大地披上碧綠的衣裳,楊柳成蔭,小鳥歡唱,千里春光。春天過去,就是「離」卦火的天下,驕陽當頂,陽光充足,草木繁茂。接著就是「坤」卦地,地是養育的代名詞,這時是動植物獲得的養分最多,也是生命力最旺盛的時候,很多穀物馬上就要成熟。秋天來了,這是「兌」卦澤的時代,澤是湖泊,象徵著收藏包容,此時五穀豐登,該收割進倉了。秋冬之交,地面上的生命基本看不到了,天高氣朗,清肅空曠,所以這時是「乾」卦天統治一切。

冬天來臨,冰封地凍,象徵寒冷的「坎」卦水貫穿整個冬天。但是再過一段時間,寒冷就要結束,新的春天就要來臨,像一座高山到達頂峰,這個時候的象徵是「艮」卦山。

接著,又從春雷開始新的循環……

文字、圖片由易孔之見原創,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孔之見 的精彩文章:

中華文化最偉大的奧秘在哪裡?

TAG:易孔之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