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淺談經絡10——手厥陰心包經

淺談經絡10——手厥陰心包經

九穴心包手厥陰,天池天泉曲澤深,郄門間使內關對,大陵勞宮中沖侵。

分別是:天池,天泉,曲澤,郄門,間使,內關,大陵,勞宮,中沖。

手厥陰心包經,與手少陽三焦經相表裡,上接足少陰腎經於胸中,下接手少陽三焦經於無名指,行走於上肢,內屬於心包,陰氣少的經脈。

體表循行,從胸走手,起於胸部第四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5寸——天池穴,結束於中指末端最高點——中沖穴,左右各9穴。

「心主手厥陰心包絡之脈,起於胸中,出屬心包絡,下膈,歷絡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脅,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內,行太陰、少陰之間,入肘中,下循臂,行兩筋之間,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者,別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靈樞·經脈》

複習手厥陰心包經,首先了解什麼是心包。

心包絡,又稱心包,心的外圍組織器官。又稱心包絡或膻中。它是心臟的外膜,包裹著心臟,附有絡脈,以通行氣血。心包具有保衛心臟並能反映心臟某些功能的作用。

「故諸邪之在於心者,皆在於心之包絡。」 《靈樞·邪客》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心包——代心受刑。心包,它保護拱衛著心臟,是心臟的最後一層防線。

其臨床表現,主要是心藏神的功能異常,如在外感熱病中,因溫熱之邪內陷,出現高熱神昏、譫語妄言等心神受擾的病態,稱之為「熱人心包」。

由痰濁引起的神誌異常,表現為神昏模糊、意識障礙等心神昏亂的病態,稱之為「痰濁蒙蔽心包」。

總的來說,心包受邪所出現的病變與心是一致的,故在辨證和治療上也大體相同,其實吧,某種意義上來說,心臟與心包絡是一體的。這樣大家就了解心包的生理功能了吧,就參照前邊的手少陰心經就好。

看本經治療。可以說心包經的治療和心經的本經治療基本一致,這點在《脈經》中就說的很清楚了。主治:心悸,心煩,胸悶,癲狂,心痛等等。

「是動則病,手心熱,臂、肘攣急,腋腫;甚則胸脅支滿,心中澹澹大動,面赤,目黃,喜笑不休。是主脈所生病者,煩心,心痛,掌中熱。」《靈樞·經脈》

循經治療。這個就是根據經脈循行路線來治療,起於胸中,從胸走手,結束於中指指尖。

那麼他的治療就包括了:心胸疾病,腋腫,肘臂攣急,掌心發熱等等。

局部治療,在遵從循經治療、本經治療的基礎上,局部取穴,增加治療效果。

下來主要看幾個常用穴。

內關穴,絡穴,八脈交會穴(通陰維脈)

在前臂區,腕掌側遠端橫紋上2寸,兩筋之間。

這個內關穴功能相當強大的,首先他有個外號「嘔家之聖葯」,就是說內關穴用於止嘔的效果非常棒,治療任何原因造成的:嘔吐、噁心。這裡有個很典型的應用,治療暈車,按揉內關穴,妥妥的沒毛病,能迅速的起到緩解作用。

還有一個非常神奇的作用,就是雙向良性調節心率。心率過慢可以選擇它,心率過速也可以選擇它,就這麼神奇,內關穴雙向調節,慢的讓他加快變正常,快的讓他減速變正常。

內關+中脘+足三里+膻中=治療呃逆,嘔逆。

內關+公孫=治療腹脹。

郄門穴,郄穴。在前臂區,腕掌側遠端橫紋上5寸。

這個郄門穴是郄穴。郄穴又是治療本經痛症,血症的要穴,而這條經絡分屬心包,所以治療心血管疾病,以及各種心胸疼痛,都可以考慮選擇郄門穴。

中沖穴,井穴(五腧穴)。在手指,中指末最高點。

這個穴位也很常用,也是個急救穴。治療:中風昏迷,舌強不語,中暑,昏厥,小兒驚風等急症,以及熱證,舌下腫痛等。

手厥陰心包經的井穴,根據五腧穴的理論,井主心下滿,又因為陰井木,木生火,所以這個穴又很強的瀉熱效果,中暑昏迷用它配合十宣點刺出血,效果不錯。

又因心開竅於舌,心包與心原屬一體。故這個中沖穴也治療舌強不語,舌下腫痛等。

中沖+合谷+少商=治療小兒驚風

中沖+金精+玉液=治療舌強不語,社下腫痛

到這裡今天的內容就告一段落了,361個穴位,沒有不重要的,沒有無用的,只是一個配伍問題。就如同排兵布陣,大將很重要,但火頭軍同樣必不可少,君臣佐使,嚴謹配伍,精妙組合,立起沉痾。

最後祝大家身體健康,開心快樂。一家之言,僅供參考,望前輩同仁不吝賜教,拜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絡 的精彩文章:

天宗穴:主要功效為疏通經絡、行氣寬胸、宣肺止咳,主治氣喘、肩膀酸痛、肩周炎、肩背軟組織損傷、乳腺炎等
十二經絡之陰陽

TAG:經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