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病人情緒,也需要「急救」

病人情緒,也需要「急救」

當有病人出現意外傷害或突發急症時,往往出現恐懼、焦慮、煩躁、悲觀等等心理,家屬、朋友、同事等患者身邊的人除了進行必要的緊急處置以外,也應留意病人情緒,進行適當安撫。有效的心理疏導可以減輕病人的心理壓力,穩定其情緒,創造一個良好的急救環境。

一般說來,急症病人的心態會出現這樣幾種變化。

1、驚慌——大多是突然發病或遭受意外受到創傷,傷痛自然導致情緒不穩定,他們有時提出不切合實際等過高要求,迫切希望得到最好的醫治。

2、恐懼——急性創傷致殘、意外事故毀容,以及面臨死亡,擔心日後殘疾,生活能力喪失,因此表現出來恐懼心理,比如大量咯血或嘔血、劇烈疼痛、極度呼吸困難的病人會精神高度緊張,極度恐懼。而急性心衰、急性心梗這種瀕死的體驗更會使病人陷入極度的恐懼感、瀕死感而難以自拔。

3、焦慮——患者對病因,病情發展、治療效果不清楚,外傷或燒傷患者對需要截肢或整容時擔心未來生活,會產生焦慮。

4、淡漠——因為責任事故技術事故或者過失導致意外者,比如車禍肇事方,往往表現急性心理創傷後的「情緒休克」狀態,表情冷漠不吱聲,甚至拒絕接受治療。

5、激動——有一些意外傷害者因為委屈和挫折而失去自控能力,還有一些服毒、自殺人員,產生抗拒治療的心理,常常憤怒、衝動、大喊大叫。

面對這樣的病人,患者身邊的人應給予適當的交流安慰,首先穩定情緒。誠懇自然地詢問病人或家屬的有關情況,沉著穩定,嚴肅有序進行急救處理,在病人面前不宜說「病情這麼重」「怎麼辦」之類語言。給予病人安慰和必要的心裡指導,減輕和消除他們的緊張。其次是理解支持。對危重病人要理解,並能諒解其過激行為。對自殺未遂者不訓斥不嘲諷,也不能遷怒。對傷殘病人進行金是必要的心理疏導,調動病人的主觀能動性,積極配合搶救治療。,還要直到病人家屬配合急救醫生的醫療護理工作,共同提高病人戰勝疾病的信心。如果現場條件允許,盡量給病人提供一個舒適的治療環境,創造安全可靠和諧的救治氛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急救醫生賈大成 的精彩文章:

有一種急救方式是,除去衣物,以體溫為患者加溫

TAG:急救醫生賈大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