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青年毛澤東受譚嗣同《仁學》影響

青年毛澤東受譚嗣同《仁學》影響

毛澤東在湖南省立第一師範求學期間,老師楊昌濟特別看重譚嗣同的《仁學》,提倡人人要有獨立奮鬥,發動心力的精神。他時常給學生講讀《仁學》,一時間,研讀《仁學》成為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生中的一種風氣。毛澤東等尤為用功,他們的日記和筆記中,常常有「譚瀏陽英靈充塞於宇宙之間,不復可以死滅」一類的議論。

青年毛澤東讀《仁學》所受的影響,主要在兩個方面:一是推崇「心力」的作用,一是衝決一切不平等的網羅。據張昆弟日記載:「毛君雲,西人物質文明極盛,遂為衣食住三者所拘,徒供肉慾之發達已耳。苦人生僅此衣食住三者而已足,是人生大無價值。又雲,吾輩必想一最容易之方法,

以解經濟問題,而後求遂吾人理想之世界主義。又雲,人之心力與體力合行一事,事未有難成者。余甚然其言。且人心能力說,余久信仰,故親有以譚嗣同《仁學》可煉心力之說,友鼎承亦然之。」又據張昆弟日記 1917年9月23日載:他們又一道討論,「衝決一切現象之網羅,發展其理想之世界。行之以身,著之以書」的問題,並認為「誠非今日俗學所可比擬」。

張昆弟所記毛澤東的談話中,涉及譚嗣同的,記有兩處「毛君雲」。

1936年,毛澤東同斯諾談話時,還回憶說:這時候,我「寫了一篇題為《心之力》的文章。我當時是一個唯心主義者,楊昌濟老師從他的唯心主義觀點出發,高度讚賞我那篇文章,給了我一百分。」

毛澤東對「心力」發動時不可遏止地描述,也與譚嗣同《仁學》里的描述類似。不過,毛澤東承襲「心力」之說,也有變化:一是把它同古代的聖賢豪傑的志向氣概聯繫在一起;一是融進了西方倫理學的思想,把它看成是人的自然本性與精神思想結合在一起的一種「衝動」;一是強調「體力」與「心力」的結合。

所謂「心力」,用今天的話來說,其實就是人的「主觀意志」,毛澤東後來始終強調「意志」在人的實踐活動(即《仁學》說的「辦事」)中的能動性作用,這與他早年接受「心力」之說也是有一定聯繫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網黨史頻道 的精彩文章:

黃海之濱斃敵酋
陳謹昆:毛澤東特別倚重的法學家

TAG:人民網黨史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