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故事——除夕的故事
文&編輯|清清 · 主播|清清 · 圖|網路
除夕
辭舊迎新來賀歲
團團圓圓過大年
除夕,又稱大年夜。是農曆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即春節前一天晚。
這一天人們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圓飯、貼對聯、貼窗花、放鞭炮、發
壓歲錢
一起迎接新年的到來!
故事精選
古代有一隻四角四足的惡獸——名字叫做夕
冬天大雪覆蓋了大地,他找不到食物,於是就常常跑到附近的村莊里去找吃的東西。
他的身體特別龐大、脾氣 還很暴躁、特別的兇猛,給村民帶來了很大的災難。
每到臘月底,村民們和家人們一起跑到附近的竹林里躲避夕。
這一年,村民們在收拾東西逃走的路途中遇到一位年紀約七八歲的孩子,餓倒在路旁。
有位好心的老婆婆將孩子救醒,並要這孩子跟他們一起上山躲避惡獸——夕
最後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最終嚇跑了惡獸------夕
所以,「除夕」就是除掉「夕」的意思
節日習俗
年
夜
飯
年夜飯又稱團圓飯,是除夕的最後一餐。
這一天人們準備除舊迎新,一家相聚,共進晚餐。
一年一次的團圓飯表現出中華民族家庭成員的互敬互愛,這種互敬互愛使一家人之間的關係更為親密,也能表達對父母的感激。
中華傳統民俗文化。
喜慶的大紅春聯是對聯的一種,在春節時張貼,故名春聯。
春聯的來源其一是桃符。
最初人們用以避邪,畫門神像木刻成人形掛在門旁桃木上,再簡化為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名字。
春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後漸漸發展為春聯,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貼
春
聯
燃
鞭
炮
傳統年俗之一,據說鞭炮起源於爆竹。
這個習俗在中國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
在沒有火藥和紙張時,中國人民便用火燒竹子,使之爆裂發聲,以驅逐瘟神。
這當然是民俗傳說,但卻反映了古代中國勞動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願望
是由長輩發給晚輩的,有壓歲錢的家裡是吃完年夜飯後,人人坐在壓歲錢桌旁不許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長輩發給晚輩,並勉勵兒孫在在新的一年裡學習長進,好好做人。
過年給壓歲錢,體現出長輩對晚輩的關愛,和晚輩對長輩的尊敬,是一項整合家庭倫理關係的民俗活動。
壓
歲
錢
哎喲北鼻控
祝大家除夕快樂
每晚八點半,睡前故事,陪寶貝入眠


TAG:哎喲北鼻控 |